沈宜修,字宛君,江蘇吳江人,明代才女。出生于吳江大族沈家。
沈宜修的父親于1595年中進士,曾官至山東副都御史。世人統(tǒng)稱其家族為吳江派,是有名的書香世家。
沈家從先祖到沈宜修父親這一輩,相繼出現(xiàn)文學家十幾位,為官者無數(shù)。

沈宜修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一門風雅,人才濟濟”的大家庭,在她幼年最深刻的記憶莫不是父親手掌里清甜的淡淡墨香。
由于時代原因,沈宜修從未上過學。但是她自幼聰慧過人,四五歲就已過目成誦,應對如成人,深受父母喜愛。幼無師承,得人指點就能以一知十,通讀書史。
在父輩盟約下,萬歷三十三年,沈宜修嫁與葉紹袁為妻。成婚后,二人琴瑟相和,從此詩文不斷。二人育有五女八男,各具文采。

長女葉紈紈、次女葉小紈、三女葉小鸞、三兒媳沈憲英均工詩詞,并著有詩集。葉小紈、葉小鸞文名更盛。
葉小鸞著有詩集《返生香》,詞集《疏香閣詞》,及《分湖石記》《蕉窗石記》等文。其詩清麗婉絕,語多奇思。長女有《愁言》集傳世,次女《鴛鴦夢》傳世。詩論家葉燮為其幼子。
然而,一門風雅固然令人艷羨,但命途多舛,足以讓人嘆息。崇禎五年,十七歲的葉小鸞在結婚前五日病逝。大姐葉紈紈哭妹過度,不過兩月也悲慟而絕。
沈宜修難以承受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痛苦,三年后離開人世。

沈宜修去世,葉紹袁思念成災,一口氣寫下120首詩來懷念妻子。
不僅如此,葉紹袁還集宜修《鷗吹》、紈紈《愁言》、小鸞《返生香》諸集,及哀挽傷悼之什,并附小紈所作《鴛鴦夢》,編為一集,總名為《午夢堂十集》,盛行于世。
沈宜修筆下的詩詞清麗哀婉,沉郁靈動,有詩集《驪吹集》、《梅花詩》傳世,共收錄其平生所作詩詞、雜文近千篇。

1、《春別》
簾前殘月五更風,江上征帆掛碧艟。
客路片云隨遠望,鏡中雙鬢嘆飛蓬。
索愁芳草千山繞,送恨啼鶯萬里同。
待約芙蓉秋水綠,莫教黃菊冷煙塵。
2、《茉莉花》
沈宜修〔明代〕
如許閒宵似廣寒,翠叢倒影浸冰團。
梅花宜冷君宜熱,一樣香魂兩樣看。

3、《如夢令·元夕感懷》
沈宜修〔明代〕
人靜夜寒如昨。兩度春風蕭索。
疏影月朦朧,依約半庭秋籜。
垂幕,垂幕。窗外哪知梅落。
4、《望江南·暮秋》
沈宜修〔明代〕
河畔草,一望盡凄迷。
金勒不嘶新寂寞,青袍難覓舊葳蕤。野燒又風吹。
胡蝶去,何處問歸期。
一架秋千寒月老,數(shù)聲鶗鴃故園非。空自怨萋萋。

5、《蝶戀花·感懷》
沈宜修〔明代〕
猶見寒梅枝上小。昨夜東風,又向庭前繞。
夢破紗窗啼曙鳥,無端不斷閑煩惱。
卻恨疏簾簾外渺。愁里光陰,脈脈誰知道?
心緒一砧空自搗,沿階依舊生芳草。
6、《虞美人 ·立春》
沈宜修〔明代〕
東風已上堤邊柳,雪意還依舊。
畫羅彩勝學裁新。不道閑愁又送、許多春。
年年只是侵蓬鬢。花信何須問。
待看雙燕幾時來。猶憶杏花長對、月徘徊。

7、《憶王孫·天涯隨夢草青青》
沈宜修〔明代〕
天涯隨夢草青青,柳色遙遮長短亭。
枝上黃鸝怨落英。遠山橫,不盡飛云自在行。
8、《浣溪沙 雪霽》
沈宜修〔明代〕
萬樹蒼茫盡夕煙,庭梅半吐小窗前。星河耿耿月初懸。
寒漏聲中消蕙草,臘花影里潤蕓蟬。此時良夜更堪憐。

9、《浣溪沙 仲夏即事》
沈宜修〔明代〕
喜得新來幾日閑。半晴梅雨綠窗間。小池初漲綠灣灣。
處處鳩啼簾不捲,時時花落草成斑。輕云飛去隔青山。
10、《霜葉飛·題君善祝發(fā)圖》
沈宜修〔明代〕
悶懷難表。西風弄,愁人蹤跡顛倒。笑棄華發(fā)付凄涼,露泣芙蓉老。夢破柳煙胡蝶曉。沈吟擲鏡寒云掃。世事總休休,但倩取幽窗月影,夜半留照。
憔悴,動處非狂,愁時易醉,畫里人應知道。繞崖黃葉正紛紛,好共哀猿嘯。落蕊楚江君莫惱。芳洲處處悲秋早。自有閑云飛伴,松月山空,桂叢煙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