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原創 王爾德說:“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如果一生只有一件事,那一定是好好愛自己。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愛自己,那人民日報推薦的這9件小事,一定要看。
博主愛吃年糕的阿澤,曾分享過自己的一個故事。 大學時,他發現數學課的內容,他根本聽不懂也無法理解。 看著數學成績好的同學,他很沮喪,甚至開始否定自己,為什么別人能做好,自己卻什么都做不到。 慶幸的是,在不斷地摸索中,他接受了自己學不好數學的事實,并發現了自己的閃光點,對文字和做視頻有一定的天賦。 而他也抓住了這個點,極力發揮,最終成為各大平臺的大博主。 阿澤曾在視頻中感悟:“發現自己閃光點的過程是痛苦的,因為一直在不停地自我否定。” 還沒開始之前就否定自己,不過是在為逃避困難找借口。 與其否定自己,不如努力嘗試找到自己的閃光點,讓它發光發亮。
曾有弟子問王陽明,“我寫完了文章,可心里仍一直掛念著,這沒寫好,那也沒寫好。” 王陽明告訴弟子:“總把一件事掛在心上,想來想去,必定會被其所累。” 懊悔也許能讓人內心得到安慰,但反復懊悔,則會讓人變得消極。 心理學里有個“過度反芻”。 意思是,人會無意識地思考自己不好的地方,進行自我批判和自我懷疑,進而陷入負面情緒無法自拔。 然而,開弓沒有回頭箭。 過去的事既已發生,明知懊悔并不能改變什么,為何仍要深陷其中自怨自憐,不肯從漩渦中清醒過來呢? 《海賊王》里有句臺詞:“懊悔是馬后炮。” 與其懊悔,不如重整旗鼓,努力創造未來。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中有句話:“傷害我們的并非悲慘遭遇本身,而是我們對于悲慘遭遇的回應。” 面對挫折,關鍵不是我們遇到了什么,而是我們用什么樣的態度去應對。 人在消極時,只看得到消極。 此時,會特別關注不可改變的事情,比如擔憂未來,埋怨環境,以及抱怨他人。 然而,無論你如何在意,終究改變不了現狀。 反而會深陷于消極情緒中。 看什么都不順眼,做什么都不順心。 而當我們積極去面對挫折時,自身的積極性被調動,不僅對自我,生活和未來產生積極的評價。 也會更加關注能夠影響自身變化的事情,比如學習,鍛煉身體,改善和他人的關系,等等。 而這些,也恰好是提升我們個人能力,實現美好未來不可缺少的。
武志紅曾說過:“因為'我’沒有形成,于是總是去關注'你’,想從'你’那里得到存在感。” 也可以理解為,在自己身上得不到愛,于是便向外求,以此從他人身上得到愛。 比如,得到認可,覺得自己有價值;別人按照自己的要求來,覺得被尊重;拒絕別人,擔心以后沒朋友。 把他人的言行,當做自己的規范;把他人的喜怒,當做自己的哀樂。 然而,卑微求來的愛,只會把自己束縛住,并不能讓自己活得自在。 想要活得自在,就要學會關注自己。 感受自己的身體,累了就休息,困了就睡; 認可自己的努力,即使沒有成功; 允許自己有壞情緒,憤怒就發泄,傷心就哭; 表達自己的內心,想要什么就說出來。 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存在感”,好好愛自己。
女兒即將上幼兒園,沒有了繼續待在家的理由,我開始為前途擔憂: 現在招聘崗位都要35歲以內,我38歲了能做什么呢? 我38歲了,有沒有必要去考個幼師資格證呢? 我38歲了,還能繼續寫嗎? 年齡,總會有意無意地提醒著我,你38了,有些事情你做不了。 其實,真正困住我的,不是年齡,而是我自己。 我給自己畫了個圈,并認定只能做圈里的事情,而圈外的事我不能去碰。 可事實是,我去找工作了,也在堅持寫,而且也在準備考幼師。 雖然出圈讓我感到了兵荒馬亂,卻也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摩西奶奶曾說過:“不管幸與不幸,都不要為自己的人生設限,以免阻擋住了生命的陽光。” 人生,不要說“我不行,我不會”,勇于嘗試,才能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才能攀上高峰,領略一覽眾山小的風光。
周國平曾說過:“越攀比越不幸。” 和他人做比較,如果過于在乎輸贏,煩惱也會隨之而來。 在楊天真的《通透》中看到一個故事。 嬌嬌和倩倩自小就是好朋友,長大后考上了同一所大學,又一起加入了學生會外聯部。 一次,外聯部給迎新晚會拉贊助,嬌嬌和倩倩同時報名,并各自擔任了小組長。 為了超過好友,嬌嬌開始翹課去拉贊助,但由于沒有資源和經驗,談判過程非常吃力,自己疲憊不堪不說,組員們也怨聲四起。 而倩倩因為有親戚在公司市場部上班,因此任務完成得很順利。 嬌嬌最終還是輸給了倩倩。而在倩倩約她一起吃飯時,她也找借口拒絕了。 只因不想比好友差,導致兩人產生了間隙。 通過和他人比較來證明自己的人,注定會輸。 真正厲害的人,是和自己比較,比昨天進步,比過去過得好。
面對不確定的事情時,人特別容易陷入糾結中。 簡單來說,就是想太多。 作家皺小強接到出版社的出書邀約后,也曾在寫書的過程中糾結過。 如何寫,寫什么,用什么形式來講述,怎么寫才能讓讀者滿意,怎么樣才能讓書看起來很高大上。 越想越焦慮,甚至有了放棄的想法。 當他意識到自己的焦慮后,他告訴自己:"放下腦袋里的所有雜念,只管去做!看看會發生什么。" 他要求自己每天不論發生什么,即便寫的是一堆"垃圾",也要寫一千字出來。 十五天后,正當他奮筆疾書時,腦子里突然冒出一個想法,為何不用寫故事的方式來寫這本書呢? 順著這個思路,他順利地寫完了《小強升職記》。 而這本書,不僅在豆瓣網上得到了8.7的高分,還被網友們稱作“最容易被錯過的時間管理入門經典。” 想得越多,焦慮越有機可乘,積極性也會被逐漸消耗掉。 正如盧思浩所說:“迷霧里你或許只能看見眼前的五米,但這五米一步步走下來,霧就會慢慢散了,等待和拖延只會奪走你的動力。” 當你想做一件事時,如果沒有及時去做,大腦便會將其當作垃圾清除掉,以至于越拖越不想做。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想做什么,逼迫自己立刻去做,用行動打敗焦慮。
人之所以會患得患失,是因為過于在意個人得失。 拿得起,放不下,徒增煩惱。 北宋名將周侗,喜歡從各地收集古董,因此家中古董甚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