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師傳習錄】 時隔將近七年之后重聽老師的錄音,深切體會到老師的智慧和對我的關切;也為自己忙于工作、沒有及早開始練功深感慚愧。那次談話兩年半之后,我終于開始練功,真正走上把握自己命運的軌道】 》》》 2016年10月22日,我去翠華山下的老師家,跟老師商量《針灸心法淺談》的出版事宜。那時,老師一方面正在整理修改《針灸心法淺談》(書稿原名叫《針灸真髓》),同時還在撰寫《宇宙物質結構三層面理論(又稱三層物質理論)假說提綱》。老師先給我講了三層物質驗證試驗的進展,主要是生磁、打破量子統(tǒng)計概率分布定律等基礎實驗的情況。那次談話,老師第一次向我介紹了他提出的“時空結構信息決定論”(在自然界)和意元體(意識)指令時空結構信息決定論(在人為事物中)兩個概念。老師說:這樣,我們的三層物質理論假說不僅僅是開拓了一個認識宇宙的新的領域,同時也把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論法則向前發(fā)展了一步。 這時在老師家?guī)兔Φ囊晃粚W生來倒茶。我說我正在吃中藥,不喝茶,喝白開水就行了。老師關切地問我有什么不適,吃的什么藥。我說了近段經常有胸悶,晚上一直睡不好。也大致說了一下吃的中藥,前一段吃了十幾副藥了,這是第二次請大夫開中藥,覺得有一定效果。 老師沉默了大約十秒鐘。然后說:你自己啊,把這個膻中穴,沒事兒點一點。也可以用那個艾橛兒烤一烤,也好。 包:哦——好的,艾絨,有。 老師:咱們這么一說,那里邊就清了一點兒。 包:哦——(我體會了一下)嗯,是。 老師:再把上邊那個璇璣穴,從膻中往上,到這個骨頭高一點的地方,下邊是華蓋,上邊就是璇璣穴。哎,璇璣穴,點一點。 我按照老師的指引,找到璇璣穴,點按。 老師:哎,點一點。現(xiàn)在里邊基本通了。 我笑著感謝老師。 老師:所以這些就是……自己一方面就是要從工作上注些意,別這么太累了(這次重聽錄音時,我發(fā)覺老師的語氣有些重,對我關切甚深)。 包:嗯,好。 老師:第二就是,自己沒事兒時,還沒有別的練功(習慣),就先拉氣(給我示范拉氣)。兩個手,手指頭對著,不碰上,拉也行,對著(也行),對著,它一會兒就酥酥酥酥(有氣感)了。它這么一酥酥,就這么一倒(示范給自己貫氣),或者開一開。 包:好。 老師:其實你有點兒不舒服,來一趟聊聊天兒就好了。(笑) 包:(笑)我以后多來,多來。 老師:所以像這些問題,嗯——其實呢,你要吃藥,也不需要吃那些藥啊,就簡單吃一個桂枝湯就解決問題了。 包:哦,桂枝湯。 老師:桂枝湯就那么幾味,桂枝、白芍、甘草、大棗、生姜。頂多再加上一個枳殼(音zhiqiao,我猜測是枳殼)。就夠了。不需要加更多的藥。桂枝湯呢,就是桂枝用的量要大一點。一般桂枝用10克、15克,那個量就不行,最少得用30克。 老師沉吟一下說:像你這種情況呢,就是比較忙,事比較多。咱們聊會兒天兒啊。當然你心里邊,從內部看還是有點兒結。 包:啊—— 老師:從思想當中還是有點兒……(老師似乎在斟酌措辭)深處有這么點兒,怎么說呢?有這么點兒不如意的地方。 包:嗯——噢。 老師:這樣的話呢,他從里邊兒那里結了以后呢,按照中醫(yī)道理講——中醫(yī)里邊講“大氣”這種說法,“胸中有大氣”。 當然說大氣這個詞兒呢,應該最早是唐朝的王冰,在《素問補注》里邊講的。《素問》講,這個天地嘛,上邊是天,下邊是地。地下面是什么呢?它憑借什么呢?地怎么待著呢?《內經·素問》說:“大氣舉之也”!(注1) 包:噢—— 老師:《黃帝內經》里邊就已經有天體學的一些概念了,不是說我們古代只有“天圓地方”啊。從那兒有這個“大氣”的說法之后,以后的醫(yī)學家們,到了明朝之后就也開始講大氣了。有的說胸中“宗氣”,就說是大氣,但是有的人不同意,認為大氣跟宗氣還不完全一樣。到了清朝,有些醫(yī)生就更加注重大氣,尤其是喻嘉言。(注2)以后民國初年的張錫純,他也是講胸中大氣。大氣運轉不好,它就出好多的病。 所以這里邊這個大氣,實際來講,既有這么一點兒——跟那個“浩然之氣”有相似之處,但它又不完全一樣。浩然之氣的話呢,它是從這個正義起來的。(注3) 由于我們在社會上,有很多的事情,你沒那么如意。沒那么如意,在這個時候怎么辦呢?孟子不講嘛,“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嘛(注4)。但是我們現(xiàn)在這個時代,你沒有機會退下心來,專心修身養(yǎng)性去。碰到一些個情況的話呢,心里邊會有些個壓抑啊。那個氣舒展不開啊。這樣他就是胸里邊澀拉拉的這么不舒服。它就是里邊有這么一丁點兒結滯的地方。 這個氣的話呢,應該跟這個“神氣”有關系。在《內經》里邊講,說什么是“神”?神就是正氣。因為寫這本書(指《針灸心法淺談》)我又翻了翻醫(yī)學書嘛。《黃帝內經·靈樞》里講,“神者,正氣也”。真氣精則養(yǎng)神。你心里邊有這么一點兒滯結,一忙一累,真氣有所消耗,用于養(yǎng)神的那部分真氣就不夠了,神氣得的營養(yǎng)不夠了,里邊有結的那個地方就運轉不暢了。所以才出現(xiàn)胸部不正常的狀態(tài)。大氣一轉,它就好起來了。 所以你就是里邊有一丁點滯結的地方。 包:我自己表層意識已經覺得沒有了,可能深層意識里還有吧? 老師:其實我們表層的意識,你說有情緒,它是一過就過去了。它對生命活動也有影響,只是那個情緒,拿現(xiàn)代的話語來說,就是引起了內分泌的這些個激素方面的變化,后面平靜了也就完了。真正影響身體的是進入深層意識的東西,到了咱們說的那個參照系里的東西,參照系比較深層的地方,它跟生命活動有連帶關系,(才真正影響身體健康)。所以你呢,有這些(滯結的)東西,再一忙一累,對你的真氣有所消耗,真氣,精則養(yǎng)神這一部分的氣不夠了,就是得的營養(yǎng)不夠了,它里邊有結的地方就不好正常運行了。所以才出現(xiàn)胸悶這些不正常的東西。大氣一轉,它就好起來了。 停了一下老師又說:我給你談談這個東西,就是從你身上把那個信息給你清除出去。(笑) 包:(笑)謝謝老師! 老師:所以沒事兒呢,就是有那么幾分鐘,就把手放胸前這兒對著,有麻酥酥的感覺后呢,就沒事兒輕輕動一動。膻中是臣使之官嘛,就是心包嘛。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它本身這也是一個對這個心神的傳導,上下傳導的東西。把這兒強化起來,這樣就使得我們的身體各方面的機能,神和形,它就更加容易統(tǒng)一。更加協(xié)調就是。如果沒有時間練功,能夠抓住點兒零散時間,動動它,心中有這么個意識就行了。 》》 三周以后,2016年11月13日,我和明東一起去看老師,坐下后先談論文化旅游及觀光農業(yè)的發(fā)展。談了一會兒,我說:龐老師,我覺得這個地方沒了。(指自己心口) 老師笑笑說:上次就是跟你聊聊天兒。聊天的過程不就是個話療嘛。話療就是通過談話,把意識深處的(不好的)東西給它清除出去。因為到了文化層面,不僅是從行動上來練功(還可以通過意識練功)。因為概念這個東西,以前練功是不能講的,其實不是不能講,而是那個時代的語言太貧乏,講不清楚。就像零磁實驗室那位主任,我們在他那兒做生磁實驗做成功了以后,他不是寫了首小詩嘛,“意識究竟為何物,你我誰都難說清”。古人呢,他就更難以說清了,那時就那么幾個詞。因此他說還不如不說。 老師:我說,這個“不能說”,你不也是在說嘛?你這個不能說也是在說,你說它無形無相也是在說。這一點,唯獨張載說的很清楚。你里邊感覺到它那個象。形和象它不是一回事情。形有了形質了,這個象可以沒有形質。有這個象,它就應該有名。有名就可以說嘛。所以張載講,有象就有名。所以這個“不能說”,完全不能說,應該是不對的。在這一點上,我對張載的觀點是非常贊同的。 所以我們說,通過語言來講它,把這個道理講了,這就從理上來認識它了。這個理認識它以后呢——咱們現(xiàn)在有參照系這個理論了——參照系里邊它就有了一個正確的信息。往里邊放進去了。而且這個概念它本身是含有它所指的對象的整體信息的。我以前不是講嘛,我說如果概念理解得很深刻了,比那個形象思維它信息量還要大。因為形象思維呢,它表象多一點。而這個概念含有的信息呢,它是本質和聯(lián)系的內容。所以這樣呢,如果我們從概念對這個問題能夠接受,能夠認識它,這樣就不知不覺地在意識里邊,在參照系的層次打上比較深的烙印。它就把過去不良的信息中和了。 所以以前我們講話療也是這個意思,但是沒能從哲學的層面來闡述它,方才我們這么講的話,就從哲學的高度把它說清楚了。 》》》 注1:《黃帝內經》與“大氣” 《黃帝內經·素問·五運行大論篇》: 帝曰:地之為下否乎?岐伯曰: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者也。帝曰:憑乎?岐伯曰:大氣舉之也。 注2:喻嘉言 喻嘉言(1585-1664),名昌,號西昌老人,江西新建(今南昌)人,清代名醫(yī)。他認為,“五臟六腑,大經小絡,盡夜循環(huán)不息,必須胸中大氣,斡旋其間。”關于大氣與宗氣的關系,喻嘉言認為:膻中之氣、宗氣與大氣雖出于同一部位,但有所不同,應當加以區(qū)分。 注3:浩然之氣 孟子曰:“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公孫丑問:“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孟子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 ——《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說的浩然之氣,至大至剛,用坦蕩的胸懷去培養(yǎng)它而不加以傷害,它就會充滿天地之間。不過,這種氣必須與仁義道德相配,否則就會失去力量。而且,必須要有經常性的仁義道德蓄養(yǎng)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爾的正義行為就能獲取的。一旦你的行為問心有愧,這種氣就會失去其至大至剛之性了。 注4:動心忍性 出自《孟子·告子下》: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大意是: 上天要把重大的任務交給這個人,就一定先要使他的內心經受痛苦的磨練,使他的筋骨經受繁重勞動的鍛煉,使他的身體經受饑餓的煎熬,讓他飽嘗貧窮匱乏,讓他經歷種種坎坷和不順。這樣,用各種各樣的磨難來激發(fā)他的心性,堅忍他的意志,增強他原先不具備的應付各種挑戰(zhàn)的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