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健康導讀: 異地就醫結算、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互聯網+醫保服務、長期護理保險試點以及門診共濟保障等改革措施的推進和開展,對建立健全基金監管制度和辦法提出了新要求。 ![]()
近日,《關于加強醫療保障基金使用常態化監管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印發。《意見》提出要加強醫保基金使用常態化監管,要創新監管方式,強化智能監控和大數據監管應用,構建事前提醒、事中審核、事后監管全流程的技術防線。 對此,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顏清輝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2023年底前實現智能監管子系統覆蓋所有的統籌區,對全量的醫保結算數據開展全面智能審核,初步實現全國智能監控“一張網”。 智能監控助力破解基金監管痛點難點 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始終把加強醫?;鸨O管作為首要任務,積極擔當、主動作為,連續五年推進日常監管全覆蓋,連續五年聯合衛健、公安等部門開展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行動,持續開展國家醫保飛行檢查,積極曝光典型案例,落實舉報獎勵制度,初步構建起了打擊欺詐騙保的高壓態勢。據國家醫保局統計,截至2023年4月,累計檢查定點醫藥機構341.5萬家次,處理162.9萬家次,追回醫保資金805億元。 與此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醫?;鸨O管的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雖然定點醫藥機構“明目張膽”的騙保行為有所遏制,但是“跑冒滴漏”現象依然比較普遍,騙保手段更趨隱蔽、更加專業,欺詐騙保和醫療腐敗交織在一起,監管難度不斷加大。 與此同時,異地就醫結算、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互聯網+醫保服務、長期護理保險試點以及門診共濟保障等改革措施的推進和開展,對建立健全基金監管制度和辦法提出了新要求。 據顏清輝介紹,國家醫保局要監管的兩定機構超過95萬家,目前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日均結算量約為1800萬人次,最高日結算量約為3476萬人次。 面對這么多的監管對象和醫?;鹗褂眯袨?,國家醫保局不斷探索實踐,積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監管經驗,智能監控就是其中之一。顏清輝表示,醫保基金監管對象多、難度大,監管力量相對不足,現場檢查難以及時有效廣泛地覆蓋,這就要求我們創新理念和方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尋求破解之道,用新技術賦能。在這方面,醫保智能監控是破解監管痛點難點問題的重要舉措之一。 醫保基金監管出新招 “兩庫”提升監管效能 醫保基金監管除了事后追責,懲戒處罰,還積極推行智能審核和監控。醫保部門通過事前提醒、事中預警、事后審核智能監管系統,讓基金監管關口前移,自動攔截“明確違規”的行為,提示違反合理使用類規則的“可疑”行為,這就需要知識庫和規則庫作為判斷的依據。 為加強醫療保障基金智能審核,提升監管效能,促進基金安全高效、合理使用,此前,國家醫療保障局公布《醫療保障基金智能審核和監控知識庫、規則庫框架體系(1.0版)》。其中,知識庫包括法律法規和政策規范、醫保信息業務編碼、醫藥學知識、管理規范等內容。規則庫分為政策類(30條)、管理類(28條)、醫療類(21條),共包括79條規則。 按照《“兩庫”管理辦法》要求,國家醫療保障局向社會公開發布“兩庫”框架內容,醫療保障經辦機構使用“兩庫”開展醫保費用結算的支付審核、協議考核、核查稽核等業務管理活動;醫療保障行政部門和從事醫保行政執法的機構使用“兩庫”協助開展醫保行政監管和行政執法相關活動;鼓勵定點醫藥機構應用“兩庫”加強內部管理,規范醫藥服務行為。 推進智能監控常態化,下一步要怎么做? 近日,《關于加強醫療保障基金使用常態化監管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印發?!兑庖姟诽岢鲆七M智能監控常態化。 具體來說,要依托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充分運用醫保智能監管子系統,建立行政檢查和執法全流程指揮調度平臺,加強對醫?;鹗褂眯袨榈膶崟r動態跟蹤,實現事前提醒、事中審核、事后監管全過程智能監控,提升精準化、智能化水平。 加快醫?;鹬悄鼙O控知識庫、規則庫建設和應用,加強動態維護升級,不斷提升智能監控效能。實施國家醫保反欺詐智能監測項目,常態化開展醫保數據篩查分析,通過大數據分析鎖定醫?;鹗褂眠`法違規行為,發現欺詐騙保行為規律,有針對性地加大宏觀管控、現場檢查執法和精準打擊力度。 對此,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顏清輝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研究出臺《關于全面推進醫療保障基金智能審核和監控的通知》,在2023年底前實現智能監管子系統覆蓋所有的統籌區,對全量的醫保結算數據開展全面智能審核,初步實現全國智能監控“一張網”,結合大數據應用試點工作,構建事前提醒、事中預警、事后監控的全流程監督管理的基金安全技術防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