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工作低血糖往往比高血糖更危險,因此,在工作中遇到低血糖患者需要及時給予準確的判斷,做出相應的處理,保證患者第一時間得到有效的處置。 ![]() 4、低血糖反應:臨床上,有些糖尿病患者在出現心慌、饑餓等低血糖癥狀時,查隨機血糖并不低,在排除心臟疾患的前提下,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低血糖反應”。 5、低血糖危象:系由于各種病理性因素導致機體血糖水平過低2.2 mmol/L和(或)血糖下降速度過快,引起以腦功能受損和自主神經興奮性異常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 6、無癥狀性低血糖:無癥狀性低血糖的患者在發生低血糖時往往沒有任何感覺和先兆,病人常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昏迷,如果搶救不及時,患者很可能因為持續的低血糖狀態變成植物人,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7、蘇木杰反應:指夜間低血糖后出現早晨高血糖的現象,多見于1型糖尿病的患者,也可見于2型糖尿病接受或未接受胰島素治療者。 2、進食量不足:規律飲食很重要,是控制血糖的必要條件,但過分地限制食物的攝入、不規則或延遲進食,易致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反應。 3、體力消耗過大:適當的運動或體力活動可以促進機體代謝,增強心血管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利于糖尿病癥狀的改善,并能減少并發癥。但突然加大運動量(劇烈的活動或勞動)或變更運動時間,可使葡萄糖消耗過多而誘發低血糖反應。 4、嘔吐、腹瀉:嘔吐、腹瀉可使機體能量(尤其是碳水化合物)攝入減少,從而誘發低血糖。 5、過度飲酒:2型糖尿病患者在空腹狀態下飲酒會導致大量乙醇快速進入體內,抑制肝糖原的糖異生過程,導致低血糖的發生,過度飲酒則會導致肝臟調節血糖能力下降,也會出現低血糖癥狀。 6、肝腎功能不全:肝腎功能不全可影響藥物代謝及清除,使胰島素排泄延緩,口服降糖藥半衰期延長,導致降糖藥物在體內蓄積。 7、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影響機體對低血糖的調節能力,增加發生嚴重低血糖的風險。同時,低血糖也可能誘發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形成惡性循環。 8、血糖控制目標過嚴:嚴格的血糖控制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并且嚴重低血糖可能與患者死亡風險增加有關,因此,對有低血糖尤其是嚴重低血糖或反復發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除調整治療方案外還應適當放寬血糖控制目標。 ![]() 2、中樞神經系統變化:見于血糖緩慢而持續下降,表現為反應遲鈍、聽力下降、記憶力、計算力、判斷能力均減弱,意識朦朧、嗜睡,甚至意識不清,呼之不應,癲癇樣抽搐,偏癱、大小便失禁直至昏迷。 ![]() 另外臨床觀察發現,不同年齡段的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時的臨床表現并不完全一樣。在不同人群中低血糖有不同的表現: (1)老年人發生低血糖時:要么沒有任何癥狀(即“無癥狀性低血糖”)只是神情比較淡漠,要么表現為神經精神癥狀如言語行為反常、抽搐、偏癱、意識障礙、嗜睡、昏迷等,很容易被誤診為“急性腦卒中”或“癲癇發作”。 (2)成年人發生低血糖時:易感饑餓、心慌、出虛汗、乏力、手抖等典型的交感神經興奮癥狀。 (3)嬰幼兒及低齡兒童發生低血糖時:常表現為哺乳困難、易激惹、好哭鬧、面色蒼白、出冷汗、注意力不集中、易驚、遺尿等,由于癥狀缺乏特異性,必須細心觀察方能發現。 2、中度低血糖:除了具有上述癥狀外,還可能出現一些古怪的行為,比如喜怒無常、隨地大小便、無理取鬧、精神錯亂等。 3、重度低血糖:昏迷、抽搐、肢體痙攣、小便失禁、心律失常、腦血管意外等,甚至危及生命。 (1)自發性周期性發作低血糖癥狀、昏迷及其精神神經癥狀,每天空腹或勞動后發作。 (2)發作時血糖低于 3.9 mmol/L(糖尿病患者)或 2.8 mmol/L(非糖尿病患者)。 (3)口服或靜脈注射葡萄糖后,癥狀可立即消失。低血糖診斷明確。 ![]() ![]() ![]() ![]() ![]() ![]() 1、絕對臥床休息:患者出現低血糖表現后,應絕對臥床休息。 2、立即監測血糖:懷疑低血糖者應立即測血糖,如不能及時測量,應按照低血糖處理,迅速補充葡萄糖是決定預后的關鍵。 3、立即口服易吸收、糖分含量高的食物:如果意識清醒,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進食快速起效的含糖量約為15-20克的食品:指南建議吃2-5個葡萄糖片(要是能買到,備著點)或10塊水果糖、兩塊方糖,或150-200毫升新鮮水果汁及其他含糖飲料,或一杯脫脂牛奶,或一大勺蜂蜜。 ![]() 記住兩個“15”:“吃15”和“等15”。 有低血糖反應,及時監測血糖,血糖≤3.9mmol/L “吃15”:吃15克葡萄糖或其他無脂碳水化合物 “等15”:等15分鐘再次監測血糖 如血糖值還沒達到正常:再吃15克碳水化合物后等15分鐘監測血糖,可以多次循環,直到血糖值以3.9mmol/L為標準。 ![]() ![]()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
1、低血糖發生時,為何不建議服用巧克力呢? 答:巧克力中含有大量的脂肪,使胃的排空減慢并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脂肪會這樣血糖在短時間內不能迅速升高,按照上面的原則,低血糖患者會繼續進食更多的食物,導致后面的血糖波動難以控制,讓血糖紊亂雪上加霜。 2、低血糖比高血糖危害小嗎? 答:與低血糖相比,糖尿病患者往往更重視高血糖。事實上,低血糖的危害絲毫不遜于高血糖,有時甚至比高血糖更加兇險。輕度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出現饑餓感、頭昏眼花、心慌手顫、面色蒼白、出冷汗、虛弱無力等癥狀;嚴重低血糖會引起大腦功能障礙,導致意識恍惚、言行怪異、昏昏欲睡、抽搐驚厥甚至昏迷死亡。不僅如此,低血糖還容易誘發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絞痛、急性心梗甚至猝死。此外,長期慢性低血糖還可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及老年性癡呆。 3、低血糖對大腦的影響? 答:(1)低血糖對機體的影響以神經系統為主,尤其是腦部,腦組織的能量供應,幾乎完全由血中葡萄糖提供,腦組織儲存葡萄糖能力有限,嚴重可致昏迷。 (2)反復低血糖,可使患者的記憶力、智力、性格異常,甚至癡呆。 (3)急性低血糖可誘發癲癇。 4、低血糖對心臟的影響? 答:(1)低血糖時,交感興奮,腎上腺素作用于心血管受體,導致心動過速、心慌、心律失常。 (2)原有冠心病患者,在供氧、供能受障礙時,會導致心絞痛、心肌梗死。 (3)可使原有心衰患者,心衰加重。 5、低血糖急救中,升高血糖最快的食物? 答:白糖、糖塊、糖水、蜂蜜、葡萄糖片最佳,這類食物吃進去后,很快被腸道吸收入血,能迅速緩解低血糖癥狀; 1、良好的生活習慣:無論是糖尿病患者還是健康的普通人,生活規律、定時定量進食都很必要,尤其是早餐,非常重要!另外,對于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后務必及時進食。 2、運動注意這些方:運動雖好,但運動強度過高、時間持續過久、消耗的能量,容易引起低血糖。因此要注意運動量,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運動量也不宜過大,每天運動量應固定。為了以防萬一,運動前還應適當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外出運動時也要記得隨身攜帶幾顆糖果。 3、避免酗酒和空腹飲酒:飲酒尤其是空腹飲酒會導致低血糖風險增加,因此要避免酗酒和空腹飲酒,否則,酒還沒解決好舊愁,新愁先找上門。 4、用藥注意:低血糖的發生有時候會跟藥物使用不當有關,因此藥不能亂吃!尤其糖尿病人用藥,務必遵醫囑,不自行增減藥量,每次用藥前仔細核對藥品及劑量,特別是胰島素,使用過量,前面辛辛苦苦控糖就全白搭了! 5、加強血糖監測:對于糖尿病患者以及長期頻繁發生低血糖的患者,加強血糖監測很有必要。特別糖尿病患者在剛剛調整降糖藥物品種或劑量之后,多測測血糖,才能及時了解血糖控制情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