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也是中國第一大死亡原因,分別占農村和城市總死亡的48.00%和45.86%。缺血性心臟?。ㄈ缧慕g痛和急性心梗)、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是三大主要原因。 飲食是影響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和的主要因素之一。據一項發表在《歐洲心臟雜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研究顯示,吃夠6種健康食物(水果、蔬菜、堅果、豆類、魚類和奶制品[主要是全脂,不包括黃油和生奶油]),有助于促進心血管健康,延長壽命,與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以及全因死亡風險升高有關。 來自麥克馬斯特大學人口健康研究所(PHRI)和漢密爾頓健康科學研究所(Hamilton Health Sciences)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對全球6項研究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共納入近25萬名參與者。 研究分兩部分進行。在第一部分,研究人員分析了6種食物食用量與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以及全因死亡風險之間的關聯。在第二部分,研究人員使用5項研究的數據,對研究第一部分的發現進行了驗證。 第一部分 研究人員對前瞻性城鄉流行病學(PURE)研究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共納入了來自5大洲、21個國家的147642名參與者,平均50.6歲,58.2%是女性。 研究人員收集了參與者的飲食信息,并對6種食物的食用量進行了評分,包括水果、蔬菜、堅果、豆類、魚類和奶制品。 如果每種食物的食用量,達到或超過所有參與者中位食用量,則為1分,沒有達到則為0分。總評分范圍為0-6分,評分越高表明飲食越均衡、越健康。 研究人員將參與者評分分為5個等級,≤1分(最不健康)、2分、3分、4分和≥5分(最健康)。 統計結果顯示,所有參與者總評分平均為2.95分;分別有17.6%和17.0%的人總評分≤1分和≥5分。 飲食最健康的參與者,平均每天食用563.1克水果和蔬菜、48.0克豆類、28.2克堅果、26.1克魚類、185.5克奶制品(其中130.5克是全脂奶制品)、54.5克紅肉和22.1克禽肉。 在能量攝入方面:
圖片來源:Pexels 作者:Cats Coming 在9.3年的中位隨訪時間內,共新發心血管事件(患病和死亡)8201例,有10076名參與者死亡。 刨除身高、體重等基本信息,以及生活方式、慢性疾病患病史和治療史、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因素影響后,研究人員發現,飲食總評分與參與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風險相關。 和飲食總評分≤1分的參與者相比,總評分≥5分的人,全因死亡風險降低30%、主要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18%、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28%、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32%、全因死亡或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22%、心梗風險降低14%、中風風險降低19%。 飲食總評分每升高1個等級,分別與參與者全因死亡風險降低9%、主要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6%、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9%、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9%、全因死亡或心血管疾病事件風險降低7%、心梗風險降低5%和中風風險降低5%相關。 第二部分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3項觀察性研究和2項病例對照研究的數據,對第一部分的發現進行了驗證。分析結果同樣顯示,飲食總評分與參與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風險相關。 3項觀察性研究共納入全球50個國家的43834名參與者。分析結果顯示,和總評分≤1分的參與者相比,總評分≥5分的人,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和心梗風險分別降低27%、21%和15%。不過,中風風險并沒有明顯降低。 2項病例對照研究共納入全球62個國家的53121名參與者。分析結果顯示,和總評分≤1分的參與者相比,總評分≥5分的人,首次發生心梗和中風的風險分別降低28%和43%。 此外,研究結果還顯示,當未加工的紅肉或全谷物被納入健康飲食評分時,也可以起到相似的效果。 研究指出,蔬菜、水果、豆類、堅果、魚類和奶制品,是礦物質、維生素、優質蛋白、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的重要來源,對提高飲食質量和健康水平起著關鍵作用。 比如,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而且能量低,對于滿足人體微量元素的需要,保持人體腸道正常功能以及降低慢性病的發生風險有重要作用。此外還富含有機酸和芳香物質等,能增加食欲,幫助消化。 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等營養素;魚類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些魚類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這項研究是觀察性研究,只是顯示了6種食物食用量不足,與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之間存在關聯,并沒有表明因果關系。而且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部分數據依賴參與者回憶等,可能也會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 研究通訊作者、麥克馬斯特大學人口健康研究所的Andrew Mente博士表示,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減少脂肪攝入似乎已成為公眾、食品行業和飲食指南制定者關注的焦點,在營養標簽上也提醒減少脂肪和飽和脂肪攝入。 “這項研究的發現強調了保障健康食物的食用量在減少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風險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在制定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計劃時,應增加健康食物的食用量,如蔬菜、堅果、魚類、奶制品;而不僅僅是減少不健康食物的食用量,如超加工食品?!?Mente博士說道。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在健康食物食用量方面,應做到: 天天吃水果,保證每天食用200-350克新鮮水果,而且果汁不能代替水果。 餐餐有蔬菜,保障每天至少食用300克新鮮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如菠菜、油菜、空心菜、茼蒿等)應占1/2。 每天食用全谷物、豆類(如黃豆、青豆和黑豆)及豆制品(如豆腐、豆腐絲、香干)50-150克。 吃各種各樣的奶制品,攝入量相當于每天300毫升以上的液態奶。對于超重或肥胖人群,適宜選擇脫脂奶或低脂奶。 堅果每周食用50-70克,相當于每天帶殼葵花瓜子20-25克,或花生15-20克,或核桃2-3個。食用原味堅果為首選。 魚、禽、蛋類和瘦肉適量食用,平均每天120-200克。每周最好吃魚300-500克,蛋類300-350克,畜禽肉300-500克。優先選擇魚,少吃肥肉、煙熏和腌制肉制品。 參考資料 [1] Andrew Mente,et al.,(2023). Die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80 countries. European Heart Journal,DOI: 10.1093/eurheartj/ehad269. [2] Dariush Mozaffarian,(2023). Identifying nutritional priorities for global health: time for a more PURE focus on protective foods. European Heart Journal,DOI: 10.1093/eurheartj/ehad325. [3] Global diet study challenges advice to limit high-fat dairy foods.Retrieved Jun 10,2023,from https://www./news-releases/994588 [4] Not eating enough of these six healthy foods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eaths globally.Retrieved Jun 10,2023,from https://www./news-releases/994659 [5] 中國營養學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M]. 第1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