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癩子 重看了《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兩遍,有了一點點新的想法 首先,宮崎駿從未在敘事上做出過模糊化處理,上一部結構稍有復雜的應該是《哈爾的移動城堡》。但這次,整部作品的敘事在零碎化和概念化的同時,驚奇地偏向了一個完全相反的方向。放棄了對故事概括的解釋。一些人物情感的驟然轉變,所有的場景跳轉和置換。我們只能將它理解為一場夢。 但正如第一遍的感官一樣。任然是宮崎駿式的電影。一切物質都是承繼于世界的。需要這樣爆發的動能和物體的特質。它們在動畫中所展現的本質是如此的貼近現實又如夢如幻。脫離了故事后,物與運動占據了主導。手繪在某些瞬間成為了動作的媒介與工具。從《卡斯奧斯特羅城》開始,宮崎駿的運動感便牢牢占據了作品的主題。而到如今。暴君變本加厲,純手繪原生4K。相較于《起風了》中驚人的手繪群戲,《你》中出現了更加大量驚人的人物或動物群戲的運動。與此同時,因重力而彈動的車廂,沖出體外的內臟等等等等,這些運動與速度的展示,告訴了我們動畫仍然處在的真實世界,宮崎駿將手繪的運動之力展現到了最終的極致。越看下去,我越加偏愛節奏極緩的前半段,怪異之事漸漸發生,但仍然在記錄著戰爭的日常,不安一點點滋生。最喜歡的場景,是真人第一次見到鷺鷥。聲音的留白,恐怖而又詭異。 將動畫理解為一場夢中之夢,或者導演自己的夢是比較貼切的。宮崎駿的夢中,充滿了對過去的回望,這在影片中被多次重復。一些是作品的回望。包括但不限于不準回頭望的海岸,被飛鳥包圍的少女,打開門后的另一個世界等等。一些是往昔的自己的回望。影片中的父親和宮崎駿父親一樣經營著一個飛機制造廠,而戰爭與片中一樣席卷著宮崎駿的童年。片中出現的要求真人繼承自己工作的老人,很難不認為是導演自己。片中提到了真人的惡與善,宮崎駿為何將自己一分兩角,這應該是最終的告別之作中,宮崎駿最后的思考,對過去的自己與與父母。對于戰爭和自然,當然也有對生死和事業的承繼。對于其作品中一向以來貫徹的,模糊的善與惡的思考。 結尾如同其他宮崎駿后期作品一樣,典型的反高潮,大家和好如初。故事結束。《紅豬》中的一場斗毆;《波妞》的最后和解。壞人變為好人。有時需要忘記一些,分離一些,《千與千尋》中與一切的別離;《天空之城》中與拉普達的別離;《起風了》中與愛人的別離。《你》的結局太過倉促,讓人懷疑是否趕工,真的是這樣嗎?因為總是需要離別,需要遺忘。也許宮崎駿也不忍提醒我們這個殘酷的事實。也只有在驀然結尾之時,我們才恍然意識到。我們是有多么不希望電影的結束,一個偉大的時代的結束。但正如片尾鷺鷥告訴真人的一樣,忘記一切吧。雖然遺忘有時會很緩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