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火出圈的國漫電影《長安三萬里》 講述了安史之亂后 高適在一片混亂的長安 回憶起自己與李白的過往 故事以二人在揚州的三次相遇串聯 之所以是揚州 離不開揚州在盛唐時期的繁榮 更因為揚州是諸多詩人心心念念的詩與遠方 這座清麗雅秀的城市 在詩詞里風雅了千年 電影里,我們通過48首古詩詞 與灑脫而天真的李白 百折而不撓的高適 沉郁而堅持的杜甫等書本上的“老朋友”重逢 生活中,時逢揚州的夏日 如果給夏天的揚州配上古詩詞的彈幕 會是什么畫風? 看看這些古人是怎么寫的吧 《江都夏》 ■楊廣 梅黃雨細麥秋輕,楓樹蕭蕭江水平。 飛樓倚觀軒若驚,花簟羅帷當夏清。 菱潭落日雙鳧舫,綠水紅妝兩搖漾。 還似浮桑碧海上,誰肯空歌采蓮唱。 在歷史上,隋煬帝楊廣是一位功過皆有的帝王。但是隋煬帝的詩才,在帝王之中,還是比較突出的。在揚州,他曾經題寫過《春江花月夜》,夏季的揚州,也在他的筆下呈現出詩情畫意。這是梅子黃的季節,麥子在田中,輕輕泛著波浪。落日之下,兩條畫舫在水面上搖蕩,綠水伴著紅妝,真是美不勝收。 《江都夏》 ■虞世基 長洲茂苑朝夕池,映日含風結細漪。 坐當伏檻紅蓮披,雕軒洞戶青蘋吹。 輕幌芳煙郁金馥,綺檐花簟桃李枝。 苕苕翡翠但相逐,桂樹鴛鴦恒并宿。 隋煬帝當然不可能是一個人來到揚州,欣賞這番夏日美景的。當他吟出那首詩時,身邊的文官大臣們,一定也會紛紛附和。虞世基的這一首詩,語句旖旎,意境華麗,頗得隋煬帝賞識。所謂錦詞麗句,莫過如此。 《白田馬上聞鶯》 ■李白 黃鸝啄紫椹,五月鳴桑枝。 我行不記日,誤作陽春時。 蠶老客未歸,白田已繅絲。 驅馬又前去,捫心空自悲。 從隋朝到了唐代,那是一個人人都在寫詩的美好年代啊。在唐代那片璀璨的詩歌星空中,李白絕對是最閃亮的星星。他曾在黃鶴樓上,目送著孟浩然之廣陵。而他自己,終將也會按捺不住,要來這里“散金三十余萬”。當然,散金也不能調節他有些郁郁不得志的心情,雖然只是“黃鶯、桑樹、蠶”這三個普通的意象,但是在李白的筆下,就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園畫卷。我們的詩人,就這樣騎在馬上,發出自己大業未就,虛擲光陰的感慨。 《晚步揚子,游南塘望沙尾》 ■劉禹錫 淮海多夏雨,曉來天始晴。 蕭條長風至,千里孤云生。 卑濕久喧濁,搴開偶虛清。 客游廣陵郡,晚出臨江城。 郊外綠楊陰,江中沙嶼明。 歸帆翳盡日,去棹聞遺聲。 鄉國殊渺漫,羈心目懸旌。 悠然京華意,悵望懷遠程。 薄暮大山上,翩翩雙鳥征。 劉禹錫對于揚州是鐘情的,最令人難忘的畫面,就是他和白居易同登棲靈塔。這一首詩,劉禹錫寫的是夏夜的雨后,一定是揚州的郊外,空氣特別清新,畫面特別安寧,能夠看到江面之上,船帆都已經收起來了,還有翩然而至的飛鳥,都是成雙成對的。 《庚子歲,寓游揚州》 ■張祜 小巷朝歌滿,高樓夜吹凝。 月明街廓路,星散市橋燈。 迥眺江千里,高臨塔九層。 山嵐開碧罅,海日上紅棱。 曲岸盤回出,飛欄斗峻憑。 鷺鷥行淺草,龜殼上新菱。 僻性從他諭,幽情且自矜。 砌開紅艷槿,庭架綠陰藤。 對于張祜來說,揚州人還是希望他能夠站在江對岸,看著瓜洲,不一小心,就吟唱出“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的千古絕唱來了,但是我們不能阻止詩人過江而來呀。這首詩,其實是一首長詩,從中節選。特別是“鷺鷥行淺草,龜殼上新菱”兩句,將夏季揚州的生動,描寫得如此淋漓逼真,令人叫絕。 《過澗歇近》 ■柳永 淮楚。 曠望極,千里火云燒空,盡日西郊無雨。 厭行旅。 數幅輕帆旋落,艤棹蒹葭浦。 避畏景,兩兩舟人夜深語。 此際爭可,便恁奔名競利去。 九衢塵里,衣冠冒炎暑。 回首江鄉,月觀風亭, 水邊石上,幸有散發披襟處。 大詞人柳永,在宋代,柳永的詞也是開創了一時風氣之先。在這首描寫揚州的詞中,其實并沒有過多展現出柳永的風流倜儻。但是,最后那一句,就可以想象,我們的大詞人,是在水邊,在石上,能夠將頭發解開,將衣襟散下,好好享受揚州的涼風習習。 《維揚后齋, 為亳州使君蔣公仲永寫二首》 ■米芾 水竹風清一夢甦,濤生月破紫甌須。 滿堂愛客談書畫,且展宣王扇暍圖。 小疾翻令吏日閑,明窗盡展古書看。 何須新句能消暑,滿腹風云六月寒。 你們沒有看錯,就是大書法家米芾寫的,“蘇黃米蔡”,宋代四位大書法家,哪一位不是文學造詣極深的大文人呢?在這兩首詩中,米芾不僅寫到揚州夏季的美景,那是“水竹風清”,而且還教會大家如何消暑,那就是去讀書,那些書中的故事,會讓你感受到風云激蕩。 《雨中泛舟過筱園三首》 ■厲鶚 三日邗溝雨,能添打槳聲。 紅荷如欲語,白鳥故相迎。 水亭布硯席,初蟬流碧樹。 菰蘆積無邊,不辨來時路。 微雨或時作,鄉心何處消? 垂柳拍新漲,煙艇第三橋。 最后這一首,就推薦清代詩人厲鶚的作品。他是杭州人,清代舉人,在揚州鹽商馬曰琯家多年,遍覽馬家藏書。在這三首詩中,盡管也稍微露出一點思鄉的情緒,但是揚州如此美,雨后的邗溝,有紅荷白鳥,有碧樹垂柳,還有初次鳴叫的蟬聲,鄉心何處消?就在這里吧!就在這里吧! ![]() 來源:揚州文旅、人才揚州、《長安三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