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院方式在病案首頁及醫保結算清單上均有體現,足可證明離院方式正確填寫的重要性。離院方式即患者本次住院離開醫院的方式。其填寫方式依據治療轉歸以代碼1、2、3、4、5、9進行分類。實際工作中醫師未對患者的出院情況進行評介,更沒有按患者的治療轉歸填寫離院方式。導致病案首頁及醫保結算清單上離院方式填寫錯誤。如有的醫師錯誤認為下了醫囑后患者出院,離院方式就是醫囑離院(代碼1)、對死亡患者錯誤選擇則醫囑離院(代碼1),正確填寫方法為:在院死亡的患者只能選擇死亡(代碼5)。離院方式作為住院病案首頁信息中的內容,其填寫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對住院患者疾病轉歸的統計也有較大影響?朱曉榮.住院病案首頁離院方式填寫質量分析及對策一文對25912份住院病案首頁填寫進行檢查,發現離院方式填寫錯誤率達79.31%。得出結論:離院方式的填寫規范與否,直接影響到病案首頁整體信息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醫院應加強對新版住院病案首頁規范化填寫的培訓,強化質量意識,提高病案書寫的整體質量。離院方式作為住院病案首頁信息中的內容,其填寫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對住院患者疾病轉歸的統計也有較大影響?目前國內已實行DRG/DIP結算方式的醫療機構均采用醫保結算清單提取數據。醫保結算清單數據依賴于病案首頁,是醫保付費的唯一信息來源。如果首頁內容填錯,會導致該例病案不能入組,或者入組錯誤,影響醫保付費。目前國內進行DRG分組所使用的CHS-DRG分組方案需要的基礎信息包括:病情嚴重程度和復雜性、治療方式、醫療結果及資源消耗等多個維度的信息。考慮到信息的準確性和可獲得性,CHS-DRG各個維度的數據均來自于參保病人出院時的《醫療保障基金結算清單》。在CHS-DRG方案的數據需求表醫療結果明確指出其數據來源于離院方式。具體見下表:2、DIP的數據需求DIP 需要的基礎數據包括疾病的編碼系統、資源消耗、治療方 式、病情嚴重程度及醫療狀態等多個維度的信息。考慮到數據的準 確性和可獲得性,各個維度的數據均來自參保人出院時的《醫療保 障基金結算清單》,具體如下:
3、醫保結算清單離院方式對DRG/DIP分組的影響在CHS-DRG分組方案中,對DRG分組命名規則規定:CHS-DRG所有的DRG編碼由4位碼組成。其中第四位碼為阿拉伯數字, “7”表示死亡或轉院。(目前國內大部分DRG第四位碼對分組有影響的僅限于年齡如<17 歲/>65歲), 鄭經說雙D公眾號作者鄭經老師在.掌控基礎|知道DRG的命名,但知道ADRG命名?一文中 ER22 心力衰竭、休克,其中第四位數字“2”就代表:非醫囑離院、轉院。即ER22 代表:心力衰竭、休克,非醫囑離院|轉院,假如醫師離院方式填寫錯誤,就不入該組。DIP分組第一步→數據獲取,也是依據醫保結算清單中將包含診斷編碼、手術操作編碼、年齡、離院方式等在內的分組字段提取后分組。由此可見,離院方式的正確填寫會直接影響DRG/DIP分組結果,對已實施DRG付費的醫療機構意義重大。筆者認為:隨著國家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加入DRG/DIP付費,隨著CHS-DRG|DIP分組方案進一步細化、醫保結算清單填寫的進一步規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本地分組在離院方式上細化分組,也就是說:正確填寫離院方式最終將會影響DRG/DIP分組。依據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醫保辦發【2021】34號(三)住院診療信息數據指標32對于離院方式規定如下:患者本次住院離開醫院的方式。 2、離院方式包括內容及填寫要求 (1)醫囑離院(代碼1):患者本次治療結束后,按照醫囑要求出院,回到住地進一步康復等情況。 (2)醫囑轉院(代碼2):指醫療機構根據診療需要,將患者轉往相應醫療機構進一步診治,用于統計“雙向轉診”開展情況。如果接收患者的醫療機構明確,需要填寫轉入醫療機構的名稱和對應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代碼。 (3)醫囑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代碼為3):指醫療機構根據患者診療情況,將患者轉往相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一步診療、康復,用于統計“雙向轉診”開展情況。如果接收患者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明確,需要填寫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名稱和對應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代碼。 (4)非醫囑離院(代碼4):患者未按照醫囑要求而自動離院,如:患者疾病需要住院治療,但患者出于個人原因要求出院,此種出院并非由醫務人員根據患者病情決定,屬于非醫囑離院。(6)其他(代碼9):除上述5種出院去向之外的其他情況。雖然國家對這些代碼有明確規定,但醫生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3、離院方式填寫錯誤率較高的非醫囑離院及醫囑轉院特別說明非醫囑離院定義:患者因病需要住院治療,但患者出于個人原因要求出院,此種出院并非由醫務人員根據患者病情決定,屬于非醫囑離院。即未按照醫囑要求而自動離院。如:患者疾病需要住院治療,但患者出于個人原因要求出院,此種出院并非由醫務人員根據患者病情決定,屬于非醫囑離院。劉水桂.病案首頁中“離院方式”如何正確選擇?一文中發現:離院方式填寫最常見錯誤為“非醫囑離院”。其次錯誤為“醫囑轉院”。患者出院時病情沒有完全好轉,需要繼續住院治療,但是由于家庭經濟原因,患者要求出院。這種情形屬于非醫囑離院。有的患者不想交醫療費,沒有經過醫生同意,直接從醫院逃跑,這種離院方式也屬于非醫囑離院。出院記錄中描述患者病情未穩定,患者自動離院,且有簽署自動離院協議書,也應選擇非醫囑離院。自動出院是非醫囑離院嗎?答案是屬于非醫囑離院。自動出院是指醫院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治療效果,經過醫療機構的評估和確認,患者可以不需要醫生的指導和同意,自行離開醫院。自動出院可能會導致病情復發、治療不徹底等問題,從而增加病人后續治療的風險和醫療成本,自動出院也可能對醫療機構造成安全和法律責任的風險和壓力。
指醫療機構根據診療需要,將患者轉往相應醫療機構進一步診治,用于統計“雙向轉診”開展情況。如果接收患者的醫療機構明確,需要填寫轉入醫療機構的名稱和對應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代碼。如:患者入住某二級醫院,因病情變化,現住醫院無法滿足其醫療需求,需轉上級醫院繼續治療,此種屬于醫囑轉院。【病歷摘要】患者女高血壓半年余,血壓控制不佳1周入院。入院前多次監測血壓波動在167-184/89-106mmHg,入院診斷:高血壓3級(很高危),入院后次日,患者因私事強烈要求出院,醫生告知患者住院治療對其疾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將自動出院可能出現的風險及后果向患者做了詳細告知,患者仍堅持出院,表示自愿承擔自動出院所帶來的風險和不良后果,簽署自動出院告知書后,予辦理出院,囑患者院外盡快完善繼發性高血壓相關篩查,規律用藥,監測血壓血糖,及時就診。【案例評析】 本例患者高血壓3級(極高危)入院,入院次日患者強烈要求出院,非由醫務人員根據患者病情決定出院,醫生告知離院風險,患者簽署自動離院知情同意書,離院方式為非醫囑離院。一位資深醫療管理專家這樣形容,病案首頁既是“面子”又是“票子”。“面子”,意味著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成績。“票子”,意味著醫保支付率。離院方式正確填寫填寫、醫療機構上傳醫保結算清單時注意對離院方式的質控,只有醫保結算清單上傳數據準確,才能守牢醫療機構的錢袋子。聲明:艾登醫保科技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艾登醫保科技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現的采訪數據均由受訪者提供并確認。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