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偏置與反饋的概念(非常重要)1.1 偏置的概念及原理電極間的直流電壓、直流電流通常稱為偏置電壓、偏置電流。就是在需要放大的信號之輸入處 (發射極接地時,PNP、NPN型均為基極--發射極之間 )預先流通一定值的電流(或加載直流電壓),這個就是偏置電壓、偏置電流。 二、偏置的必要性那么為什么要加偏置電壓或是預先流通一定值的電流呢?  由于PN結的單向導電性,所以只有在ui的正半周期中為正偏,如圖(a)所示基極電流流通。因此,由于集電極電流ic僅在ib流通時流通。結果出現如圖(b)所示輸出波形。這會有明顯的失真現象。 預先對基極流通一定大小的電流,在此基礎上即使輸入信號稍有變動,其變化也是與輸入信號相對應的。我們稱這種變化為線性動作。放大電路的靜態是指未加交流信號以前的起始狀態。 因此,如果預先流通一定大小的直流電流。這樣,即使輸入波形變為負,基極-發射極之間總為正向電壓,輸入信號的微弱變化如實地被作為輸出電阻兩端的較大變化而取出(進行了放大),參看以下圖示:  我們將放大電路靜態時各處的電壓、電流值分別用IBO、ICQ、UBEQ、UCEQ來表示。由于這一組數值代表著輸入和輸出特性曲線上一個點,(即是指輸入信號以此點為中心進行變化)所以習慣上稱他們為靜態工作點(又叫直流工作點)。 三、利用反饋穩定工作點我們知道半導體會受到溫度影響(比如溫度升高了,三極管放大能力增強。那么我們的工作點要是選擇的電壓較高,當溫度升高交流信號正半軸時很容易進入飽和區,當然負半軸還在放大區;要是我們的工作點選擇的電壓較低,當溫度升高交流信號正半軸時還在放大區,當負半軸時就很容易進入截至區)。 補充 :三極管的三種狀態也叫三個工作區域,即:截止區、放大區和飽和區。
截止區:三極管工作在截止狀態,當發射結電壓Ube小于0.6—0.7V的導通電壓,發射結沒有導通集電結處于反向偏置,沒有放大作用。 放大區:三極管的發射極加正向電壓,集電極加反向電壓導通后,Ib控制Ic,Ic與Ib近似于線性關系,在基極加上一個小信號電流,引起集電極大的信號電流輸出。 飽和區:當三極管的集電結電流IC增大到一定程度時,再增大Ib,Ic也不會增大,超出了放大區,進入了飽和區。飽和時,Ic最大,集電極和發射之間的內阻最小,電壓Uce只有0.1V~0.3V,Uce<Ube,發射結和集電結均處于正向電壓。三極管沒有放大作用,集電極和發射極相當于短路,常 與截止配合于開關電路。
為了避免上述出現的情況,我們需要: 選擇合適的工作點。 控制工作點。也就是當溫度上升的時候,要采取措施讓他任然處于放大狀態,也就是讓他處于不失真的狀態。
為了滿足上述條件,我們引入以下概念。 3.1 反饋的概念廣義的講,凡是通過一定的方式將輸出端的信號送入到輸入端,并對輸入端產生一定的影響的過程,都稱為反饋。 放大電路中的反饋是指通過一定的方式把放大電路中的某一個電量(電壓或電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送回到輸入電路的過程。 3.2 正反饋和負反饋根據反饋的極性 可分為正反饋 和負反饋 。如果反饋信號加強了原來的輸入信號,使放大的倍數增加,這樣的反饋稱為正反饋 ,如果反饋的信號削弱了原來的輸入信號,使放大電路的放大倍數減小,這樣的反饋稱為負反饋 。 3.3 利用反饋穩定工作點溫度變化對靜態工作點的影響。溫度升高對三極管的影響,最終將導致集電極電流IC的增大。結果使靜態工作點移近飽和區,使輸出波形產生嚴重飽和與失真。 引起工作點波動的外因是環境溫度變化,內因則是三極管本身所具有的溫度特性。  先設法使基極對地電位 UB基本穩定,即不受溫度變化的影響(主要三極管受溫度影響較大,而電阻器和三極管相比受溫度影響較小,因此我們在UB下方串接一個電阻RB2,那么UB的電位取決于兩個電阻的分壓,相對就不會受溫度的影響)。 然后在發射極串接一個電阻RE,用它兩端的電壓UE來反映IC的變化并和UB相比較,得到IC變化后的UBE值,如果IC增加,則比較后的UBE值應使IB下降,IE也隨之下降,其結果將維持IC基本不變。 原理分析:溫度上升 -> IC上升 -> IE上升,由于RE的作用 -> UE上升,由于RB不變 -> UBE下降 -> IC下降。
如果上面看的還是不清楚,接下來我們進一步分析: (原文出處:https://blog.csdn.net/weixin_49284870/article/details/112250686)(我對其進行了補充)  將RB1 和RB2 取代了原來的基極電阻RB,對于電源UCC 來說,RB1 和RB2 是一種串聯分壓的形式。故此電路就叫做分壓偏置共射放大電路。如果合理地選擇各種器件RB1 和RB2,使得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滿足 I2 >>IB ,VB >>UBE,I2 也就是RB2 上的電流遠遠大于基極電流 IB ,而 VB 也就是基極電位遠遠大于UBE,那么就可以通過VB 點的基爾霍夫電流定律,就可以認為基極這條支路視為開路。基于左邊支路的串連分壓關系,就可以上圖中 基極電位 VB 的表達式。通過此式可以看出VB 都是由電阻、電源確定的,都是與溫度無關的比較穩定的元件,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溫度變化的時候基極電位基本恒定。 在此前提下,當溫度升高的時候,IC 將會增大。而IC ≈ IE , IE 是RE上的電流,必然導致 RE 上的電壓降會增大,也就是會抬高射極電位VE 。由于基極電位VB 是幾乎與溫度無關的一個固定量,所以VB 減 VE ,也就是UBE 將會出現下降的趨勢。從而根據晶體管的特性曲線知道UBE 變小 IB 自然就會變小,從而最后將本應升高的集電極電流 IC 降下來,起到穩定靜態工作點的作用。通過此過程可以看到,這個分壓偏置穩定靜態工作點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通過串聯分壓穩定了基極電位VB ,而另一個則是有賴于RE 引入的直流負反饋。 IB 變小,從而 IC 降下來是因為: Ic = βIb;(β是固定的要看硬件手冊) Ie = Ib + Ic;
四、多級放大電路及多級放大電路中的耦合方式4.1 多級放大電路在實際應用中,常對放大電路的性能提出多方面的要求,單級放大電路的電壓倍數一般只能達到幾十倍,往往不能滿足實際應用的要求,而且也很難兼顧各項性能指標。這時,可以選擇多個基本放大電路,將它們合理連接,從而構成多級放大電路。 組成多級放大電路的每一個基本電路稱為一級,級與級之間的連接方式稱為級間耦合。多級放大電路有3種常見的耦合方式,即阻容耦合、變壓器耦合和直接耦合。  阻容耦合。將多級放大電路的前級輸出端通過電容接到后級輸入端,稱為阻容耦合方式。上圖所示為兩阻容耦合放大電路,第一級為共射放大電路,第二級為共集放大電路。 優點:各級間的直流電路互不受影響。 缺點:不便于集成。  變壓器耦合。變壓器耦合是利用變壓器將前級的輸出端與后級的輸入端連接起來,這種耦合方式稱為變壓器耦合,如上圖所示。輸出信號經過變壓器送到負載。RB1、RB2為T管的偏置電阻,CE是旁路電容,用于提高交流放大倍數。 優點:各級間的直流電路互不受影響。 缺點:不便于集成。  直接耦合。直接耦合是將前級放大電路和后級放大電路直接相連的耦合方式,這種耦合方式稱為直接耦合,如上圖(a)所示。直接耦合所用元件少,體積小,低頻特性好,便于集成化。 優點:便于集成。 缺點:各級直流工作狀態相互影響。
· 由 青梅煮久 寫于 2021 年 05 月 20 日 · 參考:https://blog.csdn.net/weixin_49284870/article/details/1122506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