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臨床表現復雜,涉及多個系統,有些癥狀還具有特殊性,中醫藥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必須先辨病,首先要明確胃食管反流病的癥狀特點及其發病機制,有些情況下還需要通過西醫檢查明確診斷為胃食管反流病,在此基礎上辨證施治。下面介紹胃食管反流病的5個中醫證型及對應的中成藥,可作為參考。 肝胃郁熱證:該證型除了燒心反酸, 胸骨后和胃脘灼痛,脘腹脹滿,噯氣或反食,還表現為平素易怒,舌紅苔黃,脈弦,推薦中成藥為左金丸。 左金丸 組方只有兩味藥,黃連、吳茱萸。方中重用苦寒之黃連為君,一者清瀉肝火,肝火得清,自不橫逆犯胃;再者,黃連可清胃火,胃火降則氣自降;少佐辛熱疏利之吳茱萸,取其下氣之用,可助黃連和胃降逆。其性辛熱,開郁力強,于大劑量寒涼藥中,非但不會助熱,且可使肝氣條達,郁結得開。又能制黃連之苦寒,使瀉火而無涼遏之弊。二藥合用,共奏瀉火、疏肝、和胃、止痛之功。用于肝火犯胃,脘脅疼痛,口苦嘈雜,嘔吐酸水,不喜熱飲。 動物實驗表明本品有抑制胃腸蠕動、抑制胃酸分泌、抗潰瘍、鎮痛等作用。 臨床可用于: 胃痛:肝火犯胃所致胃脘疼痛,脅肋脹滿,煩躁易怒,吞酸,胃中嘈雜,嘔吐酸水,口苦,不喜熱飲,舌質紅苔黃,脈弦或數;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見上述證候者。 脅痛:肝火犯胃,肝絡失和,肝失疏泄所致脅肋脹痛,煩躁易怒,口干口苦,嘔吐吞酸,脘痞,噯氣,舌紅苔黃,脈弦數;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肝炎見上述證候者。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胃痛及肝陰不足脅痛者慎用,服藥同時保持心情舒暢,本品飯后服用,15日為一療程。 膽熱犯胃證:表現為口苦咽干,燒心反酸,脅肋脹痛 或胸背痛,噯氣,心煩失眠,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推薦中成藥為加味左金丸。 加味左金丸成分為姜黃連、制吳茱萸、柴胡、醋延胡索、木香、醋香附、麩炒枳殼、郁金、陳皮、青皮(醋炙)、黃芩、白芍、當歸、甘草。 本方中黃連苦寒,清熱瀉火、降逆止嘔;吳茱萸辛溫,開郁散結,下氣降逆,二藥相伍有清瀉肝火,降逆止嘔的作用,合為君藥;柴胡、延胡索、木香、香附、枳殼、郁金、陳皮、青皮疏肝和胃,理氣止痛,合為臣藥;黃芩苦寒清熱;白芍、當歸二者入血分,養血柔肝,且可防止辛苦之品傷陰耗津,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全方合用,具有平肝降逆,疏郁止痛之功。 實驗表明本品具有抑制胃酸分泌,抗潰瘍、抗急性胃黏膜損傷的作用。 臨床應用:胃痛:肝胃不和,肝火犯胃所致胸脘痞悶疼痛,進食后加劇,痛連兩脅,煩躁易怒,噯氣呃逆,嘈雜吞酸,口干口苦,納食減少,舌質紅苔黃,脈弦數;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見上述證候者。吞酸:肝胃不和,肝火犯胃所致胸脘、胸膈灼熱疼痛或刺痛,口苦口干,吞酸不止,大便干,苔薄膩,脈弦;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淺表性胃炎、胃竇炎、反流性食管炎見上述證候者。 嘔吐:肝胃不和或肝火犯胃所致噯氣頻作,胸脅滿痛,煩悶不舒,嘔吐酸苦,舌邊尖紅,舌苔黃,脈弦數;胃炎、胃神經官能癥、膽囊炎、幽門不全梗阻見上述證候者。 注意事項:肝寒犯胃及體虛者慎用;忌氣惱,忌食生冷、辛辣、油膩、不易消化食物;孕婦慎用。 中虛氣逆證:表現為反酸或泛吐 清水,噯氣,胃脘隱痛脹滿,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脈細弱,推薦中成藥為枳術寬中膠囊。 枳術寬中膠囊組方為白術(炒)、枳實、柴胡、山楂。 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消痞。用于胃痞(脾虛氣滯),癥見嘔吐、反胃、納呆、返酸等,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見以上癥狀者。 臨床前動物實驗結果提示:木品能促進正常及阿托品處理小鼠的胃排空;增加大鼠胃液總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加快正常及阿托品處理小鼠的小腸推進運動。此外,本品還有一定的鎮痛作用,本品療程為2周,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有上腹痛、大便次數增多等,可自行緩解。 氣滯血瘀證:表現為反酸日久,胸骨 后刺痛或疼痛部位固定,噯氣,胸脅脹滿,或伴嘔 血便血,情緒不暢則加重,舌質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脈弦細或弦澀。中成藥可選用蓽鈴胃痛顆粒。 蓽鈴胃痛顆粒組方為蓽澄茄、川棟子、醋延胡索、醋香附、佛手、香櫞、酒大黃、黃連、吳茱萸、海螵蛸、煅瓦楞子。 方中蓽澄茄辛散溫通,溫中行氣,散寒止痛;川棟子苦寒泄降,清熱瀉火,疏肝和胃,行氣止痛,寒熱并用,力專疏肝和胃,行氣止痛,共為君藥。延胡索辛散溫通,活血祛瘀,行氣止痛;香附疏肝理氣止痛;佛手、香櫞疏肝和胃,行氣止痛,輔助君藥增強理氣和胃之功,合為臣藥。大黃活血祛瘀,止血;黃連與吳茱萸相配,辛開苦降,疏肝下氣,和胃止嘔,止痛;海螵蛸、瓦愣子治酸止痛,共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行氣活血,和胃止痛之功。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胃脘痛;慢性胃炎見有上述證候者。 臨床應用于胃痛 ,以氣血瘀滯所致胃脘脹痛,以痛為主,拒按,痛連兩脅,痛有定處,疼痛持久難忍,食后或人夜痛甚,飲食不振,噯氣,反酸,舌質紫黯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澀;慢性淺表性胃炎見上述證候者。 注意事項:胃陰不足、脾胃虛寒胃脘痛者慎用;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食物,戒煙酒。 本品還可用于氣滯血瘀證或氣滯血瘀所引起的十二指腸球部潰瘍,7天為一療程,可服1到3個療程或遵醫囑。 寒熱錯雜證:表現為反酸燒心,上腹飽脹,胃脘喜溫喜按,不欲飲食,身倦乏力,大便溏,舌淡或紅,苔薄黃膩,脈細數。推薦中成藥為荊花胃康膠丸。 荊花胃康膠丸 組方為土荊芥、水團花。方中土荊芥性辛溫,散寒理氣,為君藥。水團花清熱化瘀,為臣藥。兩藥合用,寒熱并調,氣血并治,共奏理氣散寒、清熱化瘀之功。用于寒熱錯雜、氣滯血瘀所致的胃脘脹悶疼痛、噯氣、泛酸、嘈雜、口苦;十二指腸潰瘍見上述證候者。 臨床具體應用于:胃痛:因寒熱錯雜,胃失和降,氣滯血瘀所致,癥見胃脘脹悶疼痛;十二指腸潰瘍見上述證候者。 反酸:寒熱錯雜,胃失和降所致,癥見泛吐酸水,噯氣,胃脘脹悶,胃中畏涼,口干口苦;十二指腸潰瘍見上述證候者。 嘈雜:寒熱錯雜,脾胃失和所致,癥見胃中嘈雜,胃脘脹悶,胃中灼熱;十二指腸潰瘍見上述證候者。 據報道,本品可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療。本品有抗潰瘍、抑制幽門螺桿菌和抑制腸蠕動等作用少數患者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瀉、便秘、胃脘不適、頭暈、皮疹等不良反應,孕婦禁用。 注意事項:服藥期間不宜食辛辣刺激性及寒涼、油膩、不易消化食物。4周為一療程,或遵醫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