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和生產,是人們在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中獲得的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知識。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化學可以說是一門自然科學,它與生物、物理、地理、地球科學等一樣,都屬于基礎學科。化學中的很多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非常密切,而我們又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化學現象。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初中化學基礎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物質有多種分類方法,如按組成物質的元素劃分、按物質的組成結構劃分、按性質劃分等。 按組成物質的元素分類:如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單質、氧化物單質、鹽類及鹽的化合物等。 按用途分類:如將空氣分為氧氣、氮氣、氫氣和二氧化碳四種,把水分為水和氫氣兩種,將汽油分為汽油和煤油兩種,將淀粉分為淀粉和蔗糖兩種,將金屬分為銅和鋅兩種。 按物質的組成結構分類:如將非金屬單質、化合物等分為碳單質、氫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元素的存在:自然界中元素種類繁多,它們的存在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復雜的,各種元素通常以化合價的形式出現在物質中。 元素的化合價由它在化合物中所處的位置決定,通常以一種元素的價為主,在化合物中,同種元素的不同價態表示不同的化合價,這種不同價態的表現形式就是化合價。
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2.應用舉例: (1)實驗室內,由乙醇和甲酸制取甲酸鈣時,加入 NaOH溶液中和生成醋酸鈣,反應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和水全部用來制取CH4; (2)由碳酸鈉和氯化銨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銨,反應后生成的氯化銨和二氧化碳氣體全部用來制取NH3·H2O。
1.組成:物質的粒子(原子、分子等)組成物質的最小粒子,叫做原子。 2.化學式:用符號表示的物質。常用符號:H (或H),表示同一種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 3.元素:指一種元素。 4.原子:最小粒子,它的質量數與原子核內中子數相等,核外電子數目與原子核外電子數目相等。 5.微粒:由一個或幾個最小粒子組成的物質。最小粒子叫微粒。 6.微粒組成的物質是混合物。混合物中各粒子的質量比等于該物質在混合物中所占比例,即各粒子質量比=該物質在混合物中所占比例=混合物中各粒子質量比, 7.構成物質的微粒叫做原子。物質由原子組成,原子分為:金屬和非金屬,其中金屬又分單質和化合物,非金屬又分為氣體和固體。
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根本區別在于:化學變化前后物質的組成和結構沒有發生變化;而物理變化前后物質的組成和結構都發生了變化。比如,加熱使酒精與水混合形成乙醇,這就是一種物理變化。如果把酒精與水混合后變成了二氧化碳氣體,這就是一種化學變化。再比如,用酒精燈加熱白磷,白磷發生了燃燒反應。 |
|
來自: 新用戶3892281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