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7月12日,《越劇之家》發表了周建勇博士紀念周大風先生的文章后,我們又收到了毛瑞虎老師發來的文章。他的父親毛尹是周大風在鎮海靈山小學讀書時的老師,師生保持了六十余年的情誼。今天我們發表毛瑞虎老師的文章,再次配發紀錄片《周大風和他的采茶舞曲》精彩片段,以此紀念著名音樂家周大風先生百年誕辰。 紀錄片《周大風和他的采茶舞曲》片段之二 我的父親毛尹1906年出生奉化巖頭,四代書香門第。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他先后在鎮海的高塘、昆亭、柴橋、便蒙、新倉小學教書。周大風是鎮海鄔隘人,七歲寄宿就讀鎮海靈山小學時,我父親擔任學校的語文老師和訓育主任。 毛尹1932年在靈山小學 靈山小學的前身是靈山書院,已有兩百多年歷史。老師大部分是院校出身,師資水平較高,經過大革命洗禮,師生的思想較為激進,是鎮海的紅角,曾被戴過“赤化”的帽子。魯迅、李叔同、豐子愷、朱自清這些名人曾在這里教過書。曾擔浙江副省長的王起、王博平、杭州市市長的王子達,都畢業于這個學校。當年父親和這些得意學生同住一屋,同桌吃飯。曾任副主席、浙江省音樂家協會主席、采茶舞曲作者周大風先生當年就讀靈山,是他十分喜歡的學生。 ![]() 1942年周大風在上海 父親回憶說每次學校里有文娛活動,他總是讓周大風彈琴伴奏,受到師生的歡迎!周大風在回憶文章中寫道:毛老師見物講物,隨時隨地給我們傳授知識,大大超過了課堂。有一次,我們六個學生圍坐在毛老師身邊一起吃飯,他即席給同學們吟誦了唐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要同學們吃完碗里的每一粒飯粒,提醒同學們要珍惜糧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平日毛老師帶我們時,看到某種菜,馬上就會講它的特性和種植方法,營養及烹飪知識。同學們吃海蜇時,他說這種生物又名水母,生活在靠近大陸的海中,有一只海蝦停在它的背上,當其他水產動物接近時,海蝦立即跳離,水母也隨即沉到海底逃避,海蝦成為保護海蜇的警戒兵。同學們問如何捕捉時,毛老師說可以大網捕撈,也可以乘坐小船用釣桿垂釣。
(圖:北侖統一戰線) 父親在靈山小學期間,曾試行過美國新式的道爾頓教育體制。這是一種廢除班級授課制的教學法,每個學生各自學習不同的教材,發展其個性的教育方法。他也研究過陶行知教育法。曾在學校推行小先生制,讓每個高年級學生回家教不識字的父母、親友,效果很好。當時學校有個別體育老師毒打學生,起因是學生沒禮貌。父親說你毒打學生更不禮貌,表示堅決反對。事后,父親收集了各教室的“戒尺”“教鞭”,當作“恥辱”高懸在學校禮堂上方。從此尊師愛教成為靈山的校風。靈山培養的學生不僅學業程度高,為人也很正派。大風老師告訴我,靈山學校禮堂掛的一副對聯:“處處有知識,人人是教師,時時動腦筋,天天做筆記”,這正反映出靈山學校的教育特色。 周大風題字:創造 在國難當頭的抗日戰爭,父親毅然投筆從戎,經歷了殘酷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一直在政法戰線工作。父親離休后,周大風常來家中看望父親,尊稱父親為“爸爸”,也常邀請父親去他朝暉的家里做客,向父親介紹他創作的一些音樂作品。他還會用鋼琴彈奏新創作的曲子給父親聽,并耐心聽取父親的意見。這臺老式鋼琴是周大風的靈山同學、日本雅馬哈鋼琴廠的老板贈送給他的。大風考察過國內許多鋼琴廠家,計劃在浙江建一家鋼琴生產廠,希望生產出優質的鋼琴提供給浙江的大中學校,用于提高音樂教學的水平。他已經開始選擇廠址和籌集資金,可惜這個愿望沒有實現。 周大風在家中彈琴 1984年,周大風陪父親回到了曾執教的靈山中心小學即現在的北侖鄔隘中學,應校方之邀,由父親作詞、周大風作曲,創作了鄔隘中學的校歌,歌詞全文如下:“東海港濱,靈峰之麓,一聲塘畔,弦歌陣陣。先輩叮嚀,祖國期望,競攀高峰由此起程;求知識,礪德行,健身體,手腦勤,以美潤身心;愛民族,愛國家,我們團結互助,高歌猛進,猛進。”1996年父親去世后,周大風敬獻了挽聯:“能教能誘替國家育才,亦文亦武為革命建功。” 周大風在寧波北侖老家門口 2015年10月,父親的得意門生周大風先生也走了,我滿懷悲痛參加了在安賢園舉行的音樂葬禮,表示了晚輩最沉痛的悼念。浙江女高音歌唱家鄭培欽和金永玲在墓前演唱了周大風先生的經典名作《采茶舞曲》,親朋好友在雨中為他送行。 2023年7月3日下午,在周大風先生的母校北侖區靈山書院(原靈山學校),“越·大風”——周大風先生誕辰百年紀念音樂會隆重舉行(圖浙江民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