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徐州市銅山區棠張鎮躍進小學 221113 摘要: 小學教師應通過自己不斷地讀書,整理一些好書,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我校采取相關活動強化了教師的閱讀行為;小學教師閱讀行為對學生閱讀行為的促進作用,學生閱讀能力全面提高,由被動學習轉向自覺、主動學習,形成了閱讀的好習慣,升華了學生閱讀的精神境界。 關鍵詞: 閱讀行為 自我改善 促進作用 正所謂“問泉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是一條長流不止的河,自己就要做活水”,小學教師應通過自己不斷地讀書,整理一些好書,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我校通過以下幾點活動強化了教師的閱讀行為,教師的閱讀行為得到自我改善: 一、堅持集體備課、科學設計課時教案 為了進行課題研究,學校為教師搭建了一個平臺:教師每周堅持集體備課,精心設計好每一個課時教案,根據學生們的困惑和疑問,及時進行分析,堅持每周寫好一個教學反思,每周寫好一個教學后記,每日寫好一個教學隨筆。 以“閱讀教學”的理念為指導,有機地把“閱讀教學”滲透在自己的課時教案、教學后記和教學反思中,同時利用下午自習課時間,有效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以便拓展學生閱讀學習的視野。一段時間后,學校教師組織撰寫好學生的課堂疑惑分析、教學隨筆,這些優秀案例和論文供老師們學習、欣賞,取其精華,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從而提高自己的課題研究水平。 二、確定閱讀教學的時間、地點,開展活動,推廣研究的成果 1、成立“閱讀教學競賽小組”。每周確定閱讀教學競賽的內容,留時間讓教師們充分準備,按學科組教師輪流主講,其他教師每人寫好當周閱讀教學的體會、反思,及相應的改進措施。 2、落實閱讀教學推門聽課制度。每周四為語文閱讀教學聽課日,教師可以任選一個班級推門聽課,讓其他教師走進閱讀教學課堂,學習、推進閱讀教學研究的進程。另外,每學年舉辦一次閱讀教學交流會,請其他學校的教師一同走進課堂,共同探究閱讀教學的新方法。 3、定期展覽教師教研成果。每個學年學校都會舉行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包括課時教案、教學案例分析、教育教學論文、說課、上課、評課等,特別是上課、說課、評課融為一體,以學科組為單位,每組承擔其中的一項展示活動,參加學校的成果展示,讓全校教師都沉浸在課題研究帶來的快樂中。 小學教師的閱讀行為得到強化,教師的閱讀行為得到自我改善,教師們的整體素質得到很大提高,教師們學到了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完成了師生角色的重大轉變,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們愛讀書,學生的自身素質也得到大大的提高,整個學校顯示出一片生機盎然,充滿生命力的美好景象。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小學教師閱讀行為對學生閱讀行為的促進作用。 一、課堂教學全方位開放,學生閱讀能力全面提高 小學教師的閱讀行為得到強化,教師們的課堂教學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課堂管理進一步規范,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學生們的文化底蘊深,學生們的思維十分發散,他們更愛讀書,書不離手。我們驚喜地發現:有時間、有空間的課堂教學氛圍洋溢在課堂,師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中互教互學,共同發展。同時,表揚鼓舞的氛圍洋溢于課堂之中,教師用平常的心態、關愛的眼光對待學生每節課中的各種行為,有耐心地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充分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言,表揚每一位學生的點滴進步,每一個教師都充分體會到表揚和鼓舞帶給學生的是巨大的無形力量和發散的思維空間。 二、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自覺、主動學習,形成了閱讀的好習慣 小學教師的閱讀行為得到強化,使得教師的角色定位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從傳統的經驗、講授型教師轉變為新型的探索、研究型教師,教師能主動地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探究,能自覺地分析課堂的閃光點與不足之處,帶著教學中出現的疑問去審視教學、去研究規律、去總結經驗。學生從習慣于課堂沉默轉向積極發言、不懂就問、善于提問,由被動學習轉向自覺、主動學習,由苦學轉化為樂學,鐘情于各種有價值的書籍,每天擠出時間去讀書,做好讀書計劃,形成了閱讀的好習慣。閱讀教學的課堂真正成為學生體驗成功的樂園,閱讀教學真正成為了學生品味人生的生命歷程。 三、教師閱讀教學行為升華了學生閱讀的精神境界 1、教師的閱讀行為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開拓學生的視野。學生通過博覽群書,了解了各種自然規律,知道了各種風俗禮儀,增加了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對社會的關注,對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的探究,增強了人際之間的交流、表達能力,形成了具有發散性、邏輯性、靈活性的思維。 2、教師的閱讀行為陶冶了學生情操。“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學生通過閱讀,知道了古代的孔子、老子等是一批偉大的思想家;近代的林則徐、孫中山等一批愛國人士;現代的郭明義、李明素全國助人為樂模范等等,從而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華、凈化,為自己樹立奉獻社會的理想打下了深厚的基礎。讀書不僅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升華了他們的道德意識和精神境界。 3、教師閱讀教學行為增強了學校的讀書氣息 教師教學行為讓學校充滿了讀書氣息、書香氛圍,學生們在進行一場精神追求,他們嗜書如命,對書籍依依不舍;教師教學行為讓學校具有更民主的氛圍,學生合作互動、師生合作互動,人人敞開心扉,快樂學習,讓學校處始終生機勃勃,充滿生命力。近幾年來,學校先后獲得省、市、區學的表彰,并榮獲多種榮譽稱號。 參考文獻: 1.俞群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探微[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 2004年12期 2.宋旭 個性化:讓閱讀教學更精彩[J] 新課程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 2004年Z1期 3.〖蘇〗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1年版 |
|
來自: 昵稱15221501 > 《中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