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些想法,沒有整理比較雜: 珍惜自己當下擁有的自由可分配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用心打拼事業。 信我的,有了孩子你是一點時間都沒有了。 (不想陪伴孩子,全交給他人照顧的另說) 看到感興趣的書可以在微信讀書瀏覽幾個高贊書評,仔細閱讀并記錄下你的思考和想法。 有執行力的,通過錄播客或者短視頻的方式為大家講出你的理解,這樣你的思考才會更牢固。 執行力差一點的,每隔幾天翻看一下復習一下,也是可以的。 實在不行的,堅持 follow 幾個你覺得認知水平較高的人或播客。 我十分質疑這說法,因為高認知窮人本身就是悖論: 要么這個人壓根就不想賺錢,要么這個人的認知就還沒有高到可以商業化的水平。 我們很多時間總是在進行錯位的表達,將理想表達傳遞給好朋友,愛人和親人,而將情感表達傳遞給很多素未謀面的陌生人。 我們總是在追求被他人認同的數量,而非質量。 5. 如果知識真的能通過付費獲得,那賣多少錢其實都不算貴,這個世界也將更加恐怖的兩極分化。 6. 現在市面上的知識付費付費了還要自己去學,其實不劃算。 要買就買能帶著你學的,一對一帶著你學的,手把手教你一步一步操作的。多花錢也劃算。 7. 我們總以為我們通過付費獲得了知識,實際是把錢作為鼓勵,付給了那個平行世界里已經獲得知識的自己。 用戶去知識付費的本質,其實在打賞那個喜歡學習的自己。 8.其實有些時候,信息獲取的多不代表有多好,信源多不代表信息獲取質量高。甚至某種程度上講,多一定代表不好。 我們身邊總能看到這樣的人:每天樂此不疲的為大家分享第一手的最新消息。 雖然看上去好像抹平了所謂的信息差,但是已經沒有深入挖掘信息真偽與本質的精力了。 9.除了過度專注于已知知識以外,人性還有另一個弱點:習慣于學習精確的東西,而不是從總體上把握。 我們需要轉變思維方式,從總體上把握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