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好幾本稻盛和夫的書籍,雖然沒有看他的人物傳記,但我們都知道,那行優秀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些值得我們了解的故事。 稻盛和夫年輕時候的故事也很傳奇。 比如被石蠟絆著、差點摔倒的一瞬間,他得到了精密陶瓷中劃時代的新材料鎂橄欖石合成方法的發明靈感。 當他看到高溫爐中板狀陶瓷零件像魷魚般翹曲時,突然產生用手從上面壓住的沖動,從而獲得靈感,干脆利落地解決了重大的技術難題。 稻盛27歲創業,因為不知如何正確經營企業而苦惱時,他又獲得了靈感,確立了在經營中判斷一切事物的基準——作為人,何謂正確。 京瓷初創時的28名員工中,20多名是高中學歷,稻盛自己也只是一所地方大學的畢業生。 在處理11名高中學歷員工集體辭職的事件時,稻盛毅然放棄了“技術問世”的創業目的,“在追求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幸福的同時,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這一偉大的公司理念誕生了。 京瓷發展壯大,稻盛先生忙得不可開交時,他又從孫悟空拔毛吹出分身的故事中獲得了靈感,創造了“阿米巴經營”模式,實現了真正的全員經營,奠定了京瓷、KDDI穩步快速發展的基礎。 很喜歡他曾說的一句話,內心不渴望的東西,不可能靠近自己。 所以今天說說稻盛和夫小時候的故事,讓我們“靠近”一點稻盛和夫。 自從少年時期罹患肺結核,稻盛和夫的身體很容易失調,一不注意就會發熱。 所以,從學生時代開始,稻盛就養成了凡事早做準備、盡早完成的習慣,這一習慣在以后企業經營的現場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相較于性格謹慎、有點膽小的父親,母親的性格卻總是樂觀豁達。不管什么事情,她都看好的一面,總是積極向前。在許多事情上,她會鼓勵畏首畏尾的父親,有時候會在父親背后推一把。 對稻盛一家人來說,母親是太陽般的存在,始終溫暖地照耀著其他人。而且,由于她性格外向,待人親切,父親經營的印刷作坊的員工們也很喜歡她。 不管身處何種逆境,我都能保持開朗、樂天的心態,這種性格一定是從母親那里繼承來的。 孩提時代,稻盛打架打輸了哭著回家時,母親總要問清打架的原因,并對稻盛說:“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對的,那就再去打,到打贏了再回來。”說著就把手里的掃帚塞給稻盛,把稻盛從家里攆了出去。 父親是不一樣的方式。 小學時代,稻盛是所謂的孩子王。 有一次,稻盛和小伙伴們欺負班里的一個富家子。這是因為,班主任老師對這個孩子的偏心態度和對我們這些“壞孩子”的態度比起來,差別實在太大了。 例如,稻盛和其他伙伴在課上舉手提問時,老師根本不搭理,但當那個富家子提問時,老師卻耐心講解。家訪的時候也一樣,到我們家時,只在家門口站著聊上幾句,到那個孩子家時,卻進屋一邊喝茶一邊談笑。 這種不公平的事情讓稻盛義憤填膺,于是和小伙伴們埋伏在從學校回家的路上,等到那個富家子經過時,幾個人圍起來欺負他,把他弄哭了。 當然,稻盛很快就被老師叫去激烈斥責。“老師偏袒那個孩子不對!” 當稻盛提出異議時,老師怒斥道:“不許頂嘴!”,并給了稻盛一拳。學校把母親叫去領稻盛回家。 晚上坐到飯桌旁,已經聽說此事的父親問稻盛:“今天是怎么回事?” 稻盛說明了事情經過,并說“老師偏心不對”。 父親只喃喃說了一句:“你做了你覺得正確的事情咯。”接著什么都沒說。 父親默認了稻盛小小的“正義”,這讓稻盛很開心,同時也覺得這樣的父親是自己的靠山。 由此可見,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多重要。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僅僅是耳濡目染的,是言傳身教的,更是日積月累的。 最后,用稻盛和夫的另一句話結尾,送給大家: 世界上最大的監獄,就是人的內心。 走不出自己的執念,到哪里都是囚徒。 心若有光,世界處處是光明。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