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又稱對聯,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因古時多懸掛于亭臺樓閣楹柱而得名。楹聯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文意相對等等,是一種音形意相結合的漢語言藝術形式。 楹聯書法是書法與聯語相結合的產物,是珠聯璧合,相輔相成,相益得彰的藝術。 一幅好的楹聯書法作品,既要有好聯語內涵支撐,又要有好書法的外觀表現。楹聯書法創作要注意如下幾點。 一、內容要符合楹聯特點 楹聯基本規律:上下聯字數相等,結構相同,平仄相對。結構相同,意為上聯與下聯對應的每一個詞的詞性需相同,即名詞對名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等等。平仄相對,即上下聯需平仄相對,如上聯字音為仄,下聯對應位置處則應為平,在音節停頓之處尤需注意,即所謂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此外,結尾處(即“聯腳”)至為關鍵,上聯結尾必須為仄,下聯結尾必須為平。掌握相關?知識,不出現常識性錯誤。 圖1 此外,楹聯還有諸多規矩,如不能出現“合掌”“景隔”“意隔”等聯病。“合掌”即上下聯意思相同,如同湊數,讀起來寡然無味,如“五湖傳喜訊;四海送佳音”,上下聯意思完全一樣了,沒有意義。“景隔”即上下聯所描寫之場景不在一個時空之內,如“雨潤飛紅春色好;霜白落葉月光寒”,上聯寫細雨飛花春意盎然,下聯寫深秋冷月枯葉寒霜,上下聯畫面雜亂,而且季節相隔,意境不協調。“意隔”即上下聯意思不和諧統一,如“春風得意;寒露侵心”,上聯喜氣洋洋,下聯悲悲戚戚,情感不一致,氣氛不融洽。 選用對聯內容還要注意場景和聯語的關系,如“讀書隨處凈土,閉門即是深山”合適于書房,不適合飯店等。我們提倡自已創作對聯,但真正能夠自己創作的人并不多,古人已經給我們留下了足夠多的好聯,我們可以參考。讀懂古人也算是一種修養。 圖2 二、選擇相應的紙張 對聯紙從花色上看分成兩種,一種是素色,沒有印花也沒有格子,一種是有印花或者格子的。寫鐵線篆,最好打格子或者采購有長方格子的紙,寫工穩一路風格的,都可以有格子。有花色的,往往是瓦當、邊框細密印花等。從生熟度看,大的,往往比較生,能體現暈墨的層次質感效果;小的,往往偏熟,有顏色或者印花,這種紙蠟染居多,善于表達細膩的筆法。所謂大者重氣勢,小者重精致。我們可以根據創作風格來選擇。 圖3 圖4 圖5 圖6 三、選擇與內容相匹配的形式 楹聯書法作品往往呈現為兩行豎寫的樣子,但它們的字面排列卻不盡相同。大約分為以下四種: 雙軌式。雙軌式即“兩行式”,一般人稱“常聯”,是對聯書法最基本的格式。可將整張宣紙豎著裁成兩半,或裁成三個長條,尺幅呈橫短豎長的形狀。這種格式上下聯的正文按先右后左之序,分別以豎式書寫于兩張紙條上。 圖7 圖8 圖9 “中堂”式:中堂是較為寬大的條幅,往往是整張宣紙書寫,通常情況下,宣紙的長寬比例為2:1,無論三尺、四尺、六尺、八尺、丈二,將整張宣紙不用裁開,聯文按左右兩行寫在一張紙上,豎著懸掛。通常,尺幅不宜太瘦,長寬比不應大于3:1。 圖10 圖11 “龍門”式:有的聯文多則幾十字,甚至百余字,書寫這種長聯就必須用龍門對格式加以處理。龍門對的特征是:上下聯至少是兩行甚至數行,上聯自右向左排列,下聯相反。上下聯行數相等,上下聯的最后一行不能寫滿,必須留有足夠的空位用于落款。由于兩支單聯相向相隔,相互對稱,形同一道雙扇門,故俗稱“龍門對”。 圖12 圖13 “琴對”式:琴對是指聯文集中于條幅上部(長度約占五分之四或四分之三),而將款文置于聯文之下,其形狀像一張琴一樣的對聯。“琴對”一般字數較少,四五言居多,一般不超過七言。上下款分別置于上下聯聯文之下,別有生趣。“琴對”一般用兩張條幅分開書寫,也可以在一張中堂上書寫。 圖14 四、根據需要選擇落款方式 落款就是署名和題款,是指書法作品中除正文以外的書寫內容。落款包括:正文內容的出處、贈送對象、創作緣由、創作時間、作者姓名字號等。 落款的格式有“雙款”和“單款”兩種。雙款是將書贈對象與書寫者分別落在正文的上方和下方,前者為上款,后者為下款。上款寫明作品內容的名稱、出處、受贈人的姓名;下款記述創作年月、創作地點、作者姓名(見圖14)。上款:位置比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稱呼、謙詞。下款:寫時間、地點、姓名、謙詞。 有下款沒有上款的稱為單款,單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內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內容。如果沒有書贈對象,就只落單款。單款因字數的多少有長款、短款、窮款之分。長款即在正文出處書寫時間、名號、地點前面再加上作者創作這幅作品的感想或緣由,文字應情真意長,使人玩味無窮。它不僅能起到調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從中體現出作者的人品和修養。短款即只落正文出處、時間、名號、地點等其中幾項。若作品空白較多或出于構圖的需要,可以落長款;若作品內容占畫面較滿,則需要落短款或窮款。如果余紙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號,謂之“窮款”。 題款在傳統書寫中對書體的要求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動不挈靜”“今不越古”,即一是要用形成晚于正文的書體,二是要比正文靈活瀟灑,二者或具其一或同時兼備。如篆、隸可用楷、行、草落款,魏、楷可用行、草落款,行、草可用草體落款等。題款本是作品章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協調、豐富、完善整體章法的作用。故不能因其不屬于正文而忽略它,而應將其納入對聯整體章法的創作構思。在一幅完整的對聯書法作品中,可以不題上款,但必須要有下款。一幅作品作品究竟是用單款還是雙款,長、短款還是窮款,應視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沒有固定格式。 圖15 雙款(短款) 圖16 雙款(短款) 圖17 雙款(短款) 圖18 雙款(長款) 圖19 雙款(長款) 圖20 窮款 圖21 單款 圖22單款 五、鈐印需講究 一幅完整的對聯書法作品,除了正文和落款的書寫外,還包括鈐印。鈐印用得好,可以使對聯書法畫龍點睛,為之增色。 一是要蓋好下款印章。一幅對聯書法作品,至少需蓋一枚印章(陰陽均可)。下款必須蓋書寫者的姓名章或字號章(正方形),印章大小等于或小于題款字的寬度,與落款末字一般相距一個字的間隔。印章的最低位置要高于正文末字的底線。可以蓋一枚,也可以蓋兩枚若同時蓋兩枚印章,最好一朱一白,體現陰陽變化,切忌兩個朱文,兩個白文挨在一起。兩個印章大小一致,如有些許差別,亦應小印在上,大印在下;白文在上,朱文在下。兩枚印章最好風格基本一致。兩枚印章最好是正方形,不宜一方一圓。切忌在下聯落款之后加蓋閑章。 二是要蓋好上款印章。在上聯的右上方一般蓋閑章,亦稱起首章或引首章鈐印位置一般在上聯正文一、二字中間右側空檔部位。若上聯落款寫有受書人或撰聯者的姓名,則切忌蓋引手章,避免造成一種壓抑感,以表示對受書人的尊敬。如為了協調和活躍畫面,可以用一枚正方形的閑章,加蓋在上聯款字之后,但不能像蓋國畫壓角章那樣蓋在邊角位置。 如上下款部位都需蓋印章,則應體現一朱一白,相互映襯且富有變化;如下款底部因款字太多沒有空位,則可以調整到倒數第二字的左側,但不能超過正文末字底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