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教唆蔣介石分裂大陸和臺灣的計劃失敗后,美國又把目光轉移到了朝鮮,一手推動了朝鮮的內戰。 ![]() 是明哲保身還是選擇唇齒相依,毛主席力排眾議,選擇了前者,也因此徹底打破了美國想要蠶食中國的幻想。 在經過長津湖戰役、上甘嶺戰役之后,朝鮮戰場基本已經奠定勝局,時隔三年,抗美援朝戰爭即將落下帷幕。 ![]() 一、掀翻談判桌抗美援朝一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載入世界史冊的一戰,面對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中國不僅沒有節節敗退,反而以軍械裝備極其落后的情況下打贏了數場戰役,這也是美國第一次在世界戰爭中嘗到失敗的滋味。 ![]() 縱然是強大的美國,也確實被中國打服了,不得不主動提出和談,可是,和談期間,毛主席卻生氣地把足足24萬人的軍隊再度派進朝鮮,朱總也對此感到很不理解。 ![]() 眾所周知,朝鮮戰爭,打了三年,卻談判兩年,前前后后大小會議開了上百次,為什么一場能談得如此之久呢? 從華盛頓解放美國開始,美國在世界戰爭中從未失敗,無論是一戰、二戰還是美蘇冷戰,美國都占據絕對的上風,所以他們在談判桌上一直保持著高高在上的姿態。 ![]() 抗美援朝戰爭,打痛了美國一次,他就在談判桌上退一步,不把美國真正地打趴下,他們是不會真正和談的,在朝鮮一戰中,有五次最具代表性的談判。 朝鮮戰爭發生在1950年,而第一次戰爭和談是在1951年7月,也是中國抗美援朝參與的第五次戰役后。 ![]() 當時美國派來的和談代表壓根不把我們放在眼里,態度極其傲慢,像是在發號施令一樣,單方面宣布了三條規矩:雙方停火、美國限制朝鮮軍事發展以及交換俘虜。 而對于我方提出的“三八線即為停火線”要求,美國根本不同意,毛主席表示,“那就繼續打!”。 ![]() 第二次談判,發生在1951年8月,這一次,中國軍隊消滅了美韓軍隊數萬人,美國也被打疼了一次,只好再度重提談判,這次美方退了一步,但是條約依然不公平,很多方面都使中國朝鮮不滿意。 繼續打! ![]() 第三次談判,1952年5月,在第二次和第三次談判期間,中美雙方交手數十次,雙方都沒占到多大的便宜,但是美國屬于超長線作戰,后方支援并沒有中國方便。 此時美國也已經意識到在朝鮮戰場上自己即使軍事科技領先數倍,但面對中國的“陸地之師”,還是占不到便宜,這場戰爭的結局,一定是美國被拖垮。 ![]() 再次坐上談判桌上,美國已經沒有了前兩次的高傲,這次派來的也不再是“小人物”,表現出了一點誠意,雙方在停戰協議上沒有異議,但是在交換俘虜上談不攏,那就再打! 著名的一戰,上甘嶺戰役的出現,讓事情的性質發生了徹底的轉變,和談從此開始將不再以美國為主導。 ![]() 二、上甘嶺戰役1952年,數次在戰役中落入下風的美國,漸漸感覺到在戰場上的吃力,為了贏得主動權,他們調集了大量兵力和武器裝備,光是大炮就有三百門以上,士兵超過六萬。 ![]() 美軍了解到中國的陸軍實力后,改變了“人拼人”的戰爭,轉而想依靠高級軍事武器對我方進行輪番轟炸。 果不其然,戰斗一開始,對方的火力就對我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但無論對方的火力多密集,即使炮彈在臉上炸開,中國軍人也是一步不退,誓死捍衛陣地。 ![]() 本來預計最晚6天時間就能攻下上甘嶺陣地,可40多天過去了,美軍一點優勢沒占到,反而消耗了大量的裝備和人員。 上甘嶺戰役雙方參戰十萬,傷亡高達3.5萬人,其慘烈程度超過了二戰時期任何一場局部戰爭,美國損失2萬余,實在扛不住了,于是開始了第四次和談。 ![]() 這次中美雙方洽談的十分順利,美國再也不敢擺出一副高傲的嘴臉,對我方的要求也是盡力滿足,戰俘上的問題也終于達成了一致,似乎馬上就能簽訂協議,結束這場戰爭。 美韓聯合軍向來由美國主導,韓國一直以美國馬首是瞻,在這次和談中,美國很快就簽訂了停戰協議,可南韓的代表卻遲遲不肯簽字。 ![]() 其實如果只是韓國一方不肯簽字,事情也就好說了,畢竟沒有美國的幫助,韓國只是“砧板上的魚肉”罷了,掀不出什么浪花,大家都認為,只要美國妥協,完全可以忽視掉韓國。 可毛主席不這么認為,他覺得只要韓國一天不簽字,戰爭就一天不會結束,隨后,主席派出24萬戰士重返朝鮮。 ![]() 所有人都表示不理解,畢竟這些軍隊雖然起到了震懾作用,但好不容易到了談判關鍵期,眼看戰爭就能結束,此刻發兵難免會引起美軍的揣測和恐慌。 彭老總極力勸解主席,但毛主席絲毫不為所動,他已經看透了美軍欺軟怕硬的性格,料想到他們絕對不敢再來一次血戰。 ![]() 事實證明主席不愧是主席,考慮永遠更加周全,很快,彭老總就轉而夸贊毛主席料事如神。 三、金城戰役,抗美援朝的結束任誰也沒想到,為了自己的總統寶座,韓國領導人李承晚竟然單方撕毀協議。 ![]() 在停戰條約里,最為關鍵的一條就是善待俘虜,在釋放時要求準備足夠的物資,可韓國打著“就地釋放”的名義卻是對俘虜的驅逐,事后還對其進行了獵殺。 這種行為自然惹火了毛主席和彭老總,還好此時毛主席派來的軍隊已經到達,于是兩人當即下令再次開戰,這次戰爭被稱為金城戰役,是朝鮮內戰的經典戰役,也是最后一戰。 金城戰役中,最著名的就是石峴洞戰役 1953年7月,中國23軍67師200團對石峴洞北山上的美軍發起進攻,這次進攻我軍也展現了一些軍事實力,12輛坦克開上戰場,讓美軍也嘗到了上甘嶺一戰密集的火力。 ![]() 美國可沒有挖坑道作戰的習慣,更沒想到我國一下子拿出十多輛坦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才三個小時的時間,美軍一個加強連就全軍覆沒了。 占領了石峴洞北山只是開始,擴大我軍防御陣地,收復更多朝鮮領土才是主要目的,當然,在此之前要先守好石峴洞北山,搶占好最佳地利。 ![]() 67師集中了所有的炮彈和坦克,全部埋伏在北山,只等著美韓聯軍“自投羅網”,果不其然,聯軍馬上派出飛機大炮輪番轟炸,一輪過后,整個山上的地皮都翻了一個面。 聯軍趁此機會一股腦沖了上來,卻正中我軍埋伏,損失慘重,我軍215號坦克更是擊毀敵方戰車五輛,榮獲“特等功臣車”的稱號。 ![]() 金城戰役來的快去的也快,但是慘烈程度卻一點也不低,短短20天的時間,雙方傷亡便上萬了,聯軍損失超過六千人,數個山頭早已被夷為平地。 直到簽字的那一刻,似乎能聽到炮彈呼嘯的聲音,石峴洞戰役讓美韓兩方再也沒有繼續下去的勇氣,李承晚也只能在中國主導的第五次和談協議上簽字。 ![]() 結語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向世界宣告自己脫離“東亞病夫”稱號的一戰,自此戰役結束,世界各國都對我國的戰力表現出極高的忌憚,也給我國“沉下心來搞建設”爭取了大把的時間。 ![]() 毛主席也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了美國不可怕,對付他們,就要狠狠的打,只有把他們打的起不來,他們才會真正的服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