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號/天啟元貞 文 ![]() 韓國人的祖先來自何處不可考,大概是從北面大陸來的,屬于蒙古利亞種。不過,韓國的通用語言朝鮮語的確與阿爾泰語系的蒙古語有親緣關系,但也與日語有許多共同特征。 ![]() 據說,公元前3000年,朝鮮半島南部曾經建立過辰國。但這只是一種傳說,沒有任何歷史依據。此外,遼東和朝鮮半島北部曾經建立過箕子朝鮮。箕子朝鮮先是被燕國擠壓遷往朝鮮半島,后于前194年被漢封燕王部將衛滿所篡奪,建立衛滿朝鮮。這兩個朝鮮統稱為古朝鮮,可是它們與韓國人祖先一點關系沒有,本質上是古代中國的政權。 ![]()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平滅衛滿朝鮮,設立樂浪、玄菟、臨屯和真番四郡,直接統治朝鮮半島大部。而此時的朝鮮半島南部出現了馬韓、弁韓、辰韓三個土著部落集團,史稱“三韓”,他們就是韓國人的祖先。韓國的國名最終來源依據是什么?當然就是三韓部落。 ![]() 3世紀左右,馬韓地區興起了一個統一國家叫百濟。百濟是被高句麗滅掉的部分扶余國人南下所建,所以百濟上層是扶余人,下層是馬韓人。與此同時,辰韓地區有一個斯盧部落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國家叫新羅,樸、昔、金三姓為最大的王族。至于弁韓,則建立了一個小國叫伽倻。 ![]() 427年,高句麗迫于壓力從中國東北遷都平壤,占據朝鮮大部。532年,新羅滅掉伽倻。由此,朝鮮半島形成了高句麗、百濟、新羅三足鼎立局面,史稱“三國時期”。 ![]() 受中國影響,三個國家都信奉佛教,使用漢字。不過,信什么無所謂,該干仗還是要干仗,擴張土地在古代絕對是主流。因此,三國為了爭奪富饒的漢江河谷大打出手。 ![]() 三國里面,高句麗地盤最大,但是忙于與中原王朝干仗,力不從心。所以,新羅率先支棱起來了。從6世紀起,新羅對外戰爭屢戰屢勝。新羅先聯合百濟從高句麗奪回漢江上游控制權,又于554年攻擊百濟,奪取漢江下游控制權。562年,新羅消滅任那,把倭國勢力趕出半島。 ![]() 7世紀初,眼看新羅越來越強大,高句麗看不下去了。于是,在打退了隋朝的進攻后,高句麗聯合百濟進攻新羅,還切斷了新羅通往中國的道路。 新羅當然不甘心坐以待斃,接著向唐朝求援。但唐朝三次攻打高句麗均以失敗告終,后來唐朝改變策略,先打百濟。660年,唐朝聯合新羅攻打百濟,百濟滅亡。然而百濟王族向倭國求救,于是唐羅聯軍又于663年在白江口之戰中大敗百濟和倭國聯軍。 ![]() 滅了百濟,下一步就要收拾高句麗了。668年,唐朝聯合新羅消滅高句麗。滅掉高句麗后,唐朝在平壤設安東都護府,府下設都督府、州、縣,直接統治朝鮮北部。另外,唐朝還想把新羅也納入直接統治。 ![]() 可是,新羅不干了。于是,新羅鼓動原高句麗和百濟故地老百姓造反。676年,在當地百姓反抗和新羅的打擊下,唐朝不得不后退,安東都護府遷往遼東。735年,新羅統一大同江以南的朝鮮半島大部,結束了800多年的分裂局面,奠定了日后朝鮮和韓國版圖的基礎。唐朝最后也只能承認,只將其作為納貢國。 ![]() 新羅定都金城即慶州,仿效唐朝制度,建立中央集權,全國分為九州,還在要地實行“小京”五制。788年,又建立科舉制度,提倡儒學。新羅對外貿易也很興盛,商船經常往來于唐朝和日本之間。 ![]() 與此同時,7世紀末,東北地區的粟末靺鞨崛起,在高句麗龍興之地建立了渤海國,成為了新羅的新鄰居。 ![]() 9世紀時,新羅農民起義不斷,政局動蕩,開始走向衰落和分裂。900年,新羅邊將甄萱領導農民軍攻占全羅和慶尚道,在西南地區建立“后百濟”。903年,出身新羅貴族的弓裔攻占江原道和京畿道大部,建立泰封國。泰封因據高句麗故地,故又稱“后高句麗”。加上茍延殘喘的新羅,朝鮮半島進入“后三國時期”。 ![]() 918年,弓裔部將王建將其推翻,改國號為高麗,次年遷都開城。為區別高句麗,又稱“王氏高麗”。935年,新羅末代國王在后百濟進攻下投降高麗,并與之世代聯姻。936年,高麗滅后百濟,再次實現了朝鮮半島的統一。 ![]() 然而,高麗又面臨新的威脅。926年,渤海國被契丹所滅。993-1018年,契丹先后三次入侵高麗,第二次還洗劫了開城,使之成為契丹的納貢國。1018年,契丹第三次入侵被高麗打敗后,從此不敢再犯。 ![]() 11-12世紀之交,契丹衰落后女真又來犯。1104年,完顏女真因進攻咸鏡道境內的東女真與高麗發生沖突。1107年,高麗先下手為強,進攻女真,暫時遏制住了其入侵。然而1127年,女真建立的金國吞遼滅宋后勢力突然壯大,高麗自知不敵,只好承認其為金的屬國。 ![]() 12世紀末,高麗陷入武將專權局面。1196年,武將崔忠最后勝出,祖孫四代專權60年,國王完全被架空。 1216年,蒙古崛起后與高麗相約合擊契丹,契丹歸降后高麗也納貢。1231年,蒙古以使臣被殺為由進攻高麗,包圍開城。高麗哪是蒙古人的對手,1258年,崔氏政權被推翻,高麗國王只好投降并臣服于蒙古。 ![]() 元朝建立后在高麗設征東行省,派達魯花赤監視和管理,以發動對日戰爭,但仍保留了高麗國王。同時,國王娶蒙古公主為后,派王子進京為質。總之,元朝要做的重點就是使高麗貴族蒙古化。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高麗因此獲得獨立。但統治階層內部發生分裂,一派繼續追隨殘元,一派主張親明。 ![]() 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兵陳列邊境,決定收復鐵嶺以北和以東原屬元朝轄地。但高麗親元派斷然拒絕,并派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見明軍勢大,發動政變,流放親元派國王和大臣。1392年,李成桂篡奪王位,建立李朝,并被明朝賜國號為“朝鮮”,又稱李氏朝鮮。李朝統治達500多年,一直延續到1910年。 李朝是明朝忠實的屬國,同明朝一樣采用新儒家學說,排斥佛教。1440年,朝鮮世宗大王時借用漢字創制了朝鮮文字——諺文,但是因為知識分子留戀使用漢字,直到20世紀才真正實行。 ![]() 李朝建立后,朝鮮建立海軍,于1419年進攻對馬島,摧毀倭寇巢穴。從14世紀后期起,李朝對女真的戰爭不斷取得勝利,大大開拓了北部疆土。到15世紀,朝鮮版圖達到歷史極盛,約22.1萬平方公里,以鴨綠江和圖們江為界劃定了中朝兩國的邊界線,并遷都漢城。對于這一邊界,明朝也予以確認,此后一直未變。 ![]() 15世紀末,朝鮮發生黨爭,朝廷內部相互傾軋。16世紀末,當朝鮮黨爭愈演愈烈、武備松弛的時候,日本已初步完成統一,并妄圖進攻中國和朝鮮。 1592年,日本軍事獨裁者豐臣秀吉派15多萬大軍入侵朝鮮,壬辰衛國戰爭爆發。在加藤清正帶領下,小日本勢如破竹,侵占朝鮮大半領土,宣祖大王被迫出逃義州,并向明朝求救。 同年,明朝軍隊在李如松率領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日援朝。1593年,明朝聯軍擊潰日軍主力,接連收復平壤、開城、漢城,朝鮮大部光復。 ![]() 小日本不得不假意講和,以拖延時間再戰。1597年,豐臣秀吉再次派出水陸大軍入侵朝鮮。在明朝的幫助下,朝鮮名將李舜臣以龜船為主的艦隊多次在海戰中挫敗日軍。1598年,李舜臣與明朝70歲老將鄧子龍在露梁海戰中大敗日軍艦隊,但不幸雙雙殉國。1598年,明朝陸軍增兵支援,日軍屢敗厭戰。不久,豐臣秀吉在絕望中死去,日本遂撤兵。 至此,經過明朝與朝鮮軍隊7年多英勇奮戰,終于把日本侵略者趕出朝鮮,徹底粉碎了豐臣秀吉企圖征服中朝兩國的狂妄計劃。 趕走日本后不久,朝鮮緊接著又受到女真人的入侵。1627年,為解除后顧之憂,建州女真建立的后金入侵朝鮮。朝鮮軍節節敗退,國王出逃江華島。最終,朝鮮答應在后金與明朝之間嚴守中立。 ![]() 1636年,后金改國號為清,要求李朝稱臣納貢。朝鮮斷然拒絕,清軍再次入侵。可朝鮮哪是兇殘的清軍對手,1637年,朝鮮被迫投降,向清稱臣納貢,斷絕與明朝的關系。然而明朝滅亡后,朝鮮一直沿用明朝年號至20世紀初。 朝鮮連遭兩次外族的入侵蹂躪,人口大幅減少,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到18世紀末,人口才從戰后的500萬恢復到900萬。 19世紀以后,清朝開始走向衰落。然而朝鮮并沒有發現這種趨勢,依然主張清朝作為朝鮮的宗主國,應當負責朝鮮的對外關系。西方人當時稱朝鮮為“隱士之國”。并且,在西學東漸的同時,朝鮮出現東學黨運動,盲目排外。 ![]() 1871年,美軍艦隊抵達漢江口,朝鮮向其炮擊,迫使美方退走。1875年,日本入侵朝鮮,朝鮮予以還擊。但最終朝鮮被迫于1876年簽訂《江華條約》,日本獲得了在朝鮮的通商和治外法權等權益,朝鮮的主權開始受到侵犯。此后,英、美、法、德、俄、意、奧匈等西方列強也接踵而至,紛紛與之簽訂不平等條約。 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反對日本及其培養的朝奸,清朝和日本均派兵干涉。最終,日本獲得了與清朝的同等駐兵權,為進一步侵略朝鮮作準備。 1884年,朝鮮開化派主張學習日本明治維新,與日本公使策劃了甲申政變,最后被袁世凱所率的清軍鎮壓。1885年,清朝和日本同時從朝鮮撤軍。 ![]() 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清朝和日本再度出兵干涉,并發生沖突,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最終的結果是,1895年清朝戰敗,日本獲勝,朝鮮擺脫了清朝控制,乘機獲得了獨立,投向了日本的懷抱。 ![]() 1897年,朝鮮改國號為韓,建立大韓帝國,簡稱韓國。之后,俄國和日本為爭奪朝鮮控制權分別在朝鮮扶植親近勢力。1904年,日本迫使朝鮮簽訂“日韓議定書”,控制了韓國的財政和外交。1905年,日俄戰爭后,獲勝的日本全面控制了朝鮮。同年為獲得吞并朝鮮的支持,美國與日本達成協議:美國同意朝鮮成為日本保護國,日本承認菲律賓為美國殖民地。 ![]() 1906-1911年,朝鮮爆發義兵運動,反對日本侵略者,但最終以失敗告終。1909年,日本駐朝鮮統監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朝鮮義士安重根刺殺身亡。1910年,日本以此為借口,勾結以李完用為首的韓奸,策劃簽訂“日韓合并條約”,正式吞并朝鮮,使之成為日本殖民地。 ![]() 一戰后,根據美國1918年提出的民族自決原則,朝鮮知識分子簽署《獨立宣言書》,數十萬人涌上漢城街頭要求獨立。日本進行了殘酷鎮壓,槍殺6000余人。與此同時,朝鮮爆發大規模反日民族起義,但最終被鎮壓下去。1919年,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中國上海法租界成立,由李承晚領導,后遷往美國夏威夷。 ![]()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41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期間,有500多萬朝鮮人被迫以義工形式為日本的戰爭服務。而且,還有不少韓奸充當日本士兵,助紂為虐。 1945年8月,日本戰敗。蘇聯和美國以三八線為界分別控制了朝鮮半島北方和南方,并決定由美、蘇、英、中四國托管,但因朝鮮反對最終以失敗告終。 ![]() 1947年,美國把朝鮮問題提交聯合國決定,蘇聯拒絕參加投票。于是,1948年8月,美國支持南方的李承晚成立大韓民國;9月,朝鮮北方則成立以金日成為首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之后,蘇聯和美國相繼撤軍。由此,朝鮮半島以三八線為界形成了兩個南北對峙政權。 1950年,擁有蘇式裝備優勢的朝鮮向韓國發動進攻,力圖統一半島,朝鮮戰爭爆發。朝鮮勢如破竹,6月攻占漢城,一度將韓國壓縮至大邱、釜山地區。 ![]() 7月,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公然干涉朝鮮內戰,并很快將朝軍趕到三八線以北。接著,李承晚主張越過三八線,聯合國軍繼續北進,逼近鴨綠江畔。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應朝鮮請求,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經過艱苦作戰,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一帶。 ![]() 1953年7月,南北雙方在板門店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劃定了軍事分界線,朝鮮戰爭結束。從此,朝鮮半島正式分裂為朝鮮與韓國兩部分,一直到今天。1991年,雙方同時加入聯合國。雖然雙方都有意愿要統一,但成果有限。美國出于控制韓國的目的,更不希望南北雙方實現和解,千方百計阻撓。 ![]() 戰后,韓國面積僅10萬平方公里,與其期望值差距甚大,且人民貧困,政局一直不穩,軍人頻繁發動政變,先后經歷了六個共和國。但是,從70年代起,韓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同日本一樣快,人均GDP從1962年的87美元增至1996年的10548美元,創造了“漢江奇跡”,位列世界第11位。如今韓國人均GDP已達3萬多美元,成為亞洲第四個發達國家,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同時,韓國的民族主義極度膨脹,忘乎所以。 ![]() ![]() 哎呀,一不小心字數又寫多了。 頭條號/天啟元貞 文 ![]() |
|
來自: Ztiger198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