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身家俞敏洪直播公開遺囑,我頓悟什么是一個家庭最大的財富 ?? ![]() 道德傳家久,家風繼世長。 俞敏洪曾兩次在公開場合提及自己的財產分配問題。 一是新東方的繼承權。 他說,企業的傳承計劃通常有兩種:一是家族傳承,二是管理人傳承。 “新東方未來一定是管理人傳承,我從來沒有打算我的孩子去傳承新東方的事業。” 二是個人的遺產分配問題。 6月22日,他在直播間首次公開了他的遺囑,他計劃將遺產主要分為三份: 一份給母校北京大學,一份給新東方慈善基金會,另外可能還會把一部分留給西湖大學。 ? ![]() “我會給孩子留一些必要的花費,但不會給他們太多的錢。” 俞敏洪的這份遺囑,讓我想到了歷史上三個著名的家族。 01 一個是晚清的李氏家族。 從這份“李氏家族世系圖”就知道,這是一個人丁興旺的大家族。 ? ![]() 李鴻章去世后,其后代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過“民國時期,李氏一族依靠老太爺留下的家產,日子過得還不錯”。 到底是多大一筆遺產,讓這么一大家子人都過得滋潤呢? 有人粗略地統計過,李鴻章逝世時“有私產4000萬以遺子孫”。 ?4000萬什么概念? 約相當于乾隆時期全國一年財政收入,1900年全國半年財政收入。 李中堂斂財一輩子,巨額遺產全部留給子孫。 可后代過得怎樣呢? 李鴻章的孫子李子嘉在父親死后,分到1.3萬畝租田和2處房產。 從此對家里的事一概不管不問,天天喝花酒,賭錢。 很快家產被他揮霍一空,母親一氣之下不再管他,妻子也離他而去。 走投無路的李子嘉決定去投靠左巨生。 此人是左宗棠的孫子,除了爺爺輩同朝為官的友誼,李子嘉也曾借了十石米給這個公子哥。 然而此時左巨生也窮得只剩個破敗的房子,“我還不起,要不你跟我一起過吧?!?/span> 之后,兩人便一起喝稀粥度日。 李子嘉哪里受得了這種窮日子,43歲的時候,痛苦地跳河了。 李子嘉死后,左巨生無錢安葬,便通知其哥哥李厚甫前來收尸。 此時的李厚甫也已揮霍完家產,天天和晚清首富盛宣懷家的敗家子盛恩頤一起閑逛。 02 第二個是咸豐年間的“袁氏家族”。 袁世凱出生之前,項城袁氏是當地四世同堂的望族。 ? ![]() 咸豐年間,袁家共出了6位一品大員,3位二品,1位四品,3位七品。 財富和名望一時無人能及。 袁世凱在世的時候,一心只想稱帝,不肯把財產拿來賑濟災民,死后家產被子嗣們瓜分。 拿了這么多錢,后來他的子女們怎么樣了呢? 可以說是無比凄慘。 長子袁克定將遺產揮霍一空,后來窮困潦倒甚至連飯都吃不上。 二兒子袁克文拿到錢后,流連于風月場所,吃喝嫖賭抽樣樣都來。 三子、四子精神失常。 五子袁克權靠變賣家產度日。 其余的那些大姨太太三姨太太、女兒們,分到家產后,很多都抽上了鴉片。 據袁家在天津的私人醫生回憶,袁世凱家族的生活一向腐化奢靡,在袁死后亦不曾好轉。 他們一大家子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 每日下午3點后才陸續起床,為了隨時供上“早餐”,廚房爐火從不滅,隨醒隨吃。 公子小姐太太們吃飽后開始打麻將、吸鴉片。 晚9點后各自出去妓院、戲院、舞廳,半夜12點再后去法租界的南方菜館吃宵夜,兩三點鐘后才回家睡覺。 “養著這堆不事生產,光知揮霍的廢人,家產自然急速敗光?!?/span> 03 和李鴻章“私產4000萬以遺子孫”不同,早在道光二十九年,曾國藩初為大官時便對家人表示:“絕不留銀錢與后人?!?/span> 后來身為湘軍統帥,他再次申明他的態度: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 曾國藩后半輩子當了12年的總督,10年的兩江總督,2年的直隸總督。 但他拒絕灰色收入,其他衙門送來的陋規收入拒絕不了的,也直接捐了出去。 臨死的時候,他的積蓄只有18000兩,而這些錢,也幾乎都用于他的葬禮操辦了。 一座宅子、三十萬卷藏書,除此之外,子孫并沒有獲得其他的遺產。 可是后來曾國藩家族過得怎么樣呢?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個家族是中國近二百年以來最成功的家族。 兩百多年來,曾氏后裔有成就的多達200余人,大多成為學術、科技、文化領域的精英。 繁盛綿延十余代,至今沒有出現過敗家子。 曾國藩長子曾紀澤是著名的外交家,為國收復了大塊領土。 次子曾紀鴻是當時著名的數學家。 孫子曾廣鈞是光緒年間的進士。 曾孫曾約農是著名的教育家。 曾孫女曾寶菡,是著名的骨科專家,醫學博士。 ? ![]() 那本匯聚了他為人處事原則,和持家育兒智慧的《曾國藩家書》也成為后代許多學者專家競相研究的材料。 04 中國有句古話叫:富不過三代。 這是最常見的家族走向衰敗的過程: 上一輩白手起家,艱苦創業;下一輩老成守業,艱難維持;再下一輩坐吃山空,家道中落。 為什么很多富甲一方,紅極一時的豪門大戶,逃不過“盛不過三代”的魔咒 ? 為什么《紅樓夢》里的賈府,貴為皇親國戚,卻頃刻間化為烏有? 從這三個家族的興衰史中,我得到了重要的啟發。 李鴻章、袁世凱的子孫們,抽大煙、進賭場、逛窯子,很快便把父祖輩的家業敗得一干二凈。 曾國藩家教嚴格,亦不留財產給子孫,因此其家人才輩出,余慶綿綿。 所以啊,一個家庭留給后代最寶貴的財富,不是金山銀山,而是一筆精神財富。 這筆精神財富,寫在了祖訓和家書里。 一百多年前,林則徐主持禁煙,收繳了大量鴉片。 隨便投機倒把一下,就能幾代吃穿不愁,但他卻不為所動。 他一生清貧,沒有留下任何家產,他在《家訓》中這樣寫道: 兒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 兒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 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而他的后代子孫深受其大義精神影響,數代書香不斷,才人輩出。 民國時期貪腐橫行,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詒,曾任中央銀行總裁。 面對唾手可得的財富,貝祖詒始終潔身自好。 后來遠赴美國,孔祥熙一人就卷走了一億三千萬美元。 貝祖詒卻沒有帶著任何一分公款,跟當時蔣、宋、孔、陳所謂四大家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種高潔的情操源于貝氏世代傳承的家訓: 以產遺子孫,不如以德遺子孫; 以獨有之產遺子孫,不如以公有之產遺子孫。 在這種格局的滋養下,貝家成了目前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 馬伯庸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它歷經許多人的呵護與打磨,在漫長時光中悄無聲息地積淀,慢慢的,這傳承也如同古玩一樣,會裹著一層幽邃圓熟的包漿,沉靜溫潤,散發著古老的氣息。 古董有形,傳承無質,它看不見,摸不到,卻滲到家族每一個后代的骨血中,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甚至成為他們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 道德傳家久,家風繼世長。 沒有什么財富是可以永恒傳承的,但良好的家風卻是經久不衰的。 就像一座大廈,如果你留給后代的是那一塊塊磚頭,當磚頭都被抽走,大廈也將傾覆。 好的家風,如同大廈的地基,堅定地傳承下去,大廈會越蓋越高。 05 著名作家小霍丁·卡特說過:有兩份遺產可以永久的留給我們的孩子:一個是根,一個是翅膀。 根是什么? 根就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和信仰。一個沒有獨立人格的人,何談偉大的精神,高貴的信仰? 還有一個是翅膀。 你要做的是讓孩子學會飛翔,而不是一直做他的保護傘。 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財富,不是讓他開上豪車,住上大別墅,揮霍不完的金錢…… 而是給他一雙勤勞的手,一顆上進的心,和一種高貴的精神。 這樣孩子才擁有了安身立命之本,一生際遇,貧而不喪志,富而不驕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