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分析是心理學? 心理學不止精神分析,比如說家庭治療。心理治療不止精神分析。讓心理治療更客觀 2.弗洛伊德總是說力比多,什么性本能,然后童年決定長大,男的戀母,女的戀父。人的有潛意識,人們的潛意識作用很大。現(xiàn)代心理學也這樣認為嗎? 并不是這樣的,現(xiàn)代心理學已經(jīng)拋棄那些童年決定論。精神分析發(fā)展到客體心理學,更重要的是童年的客體關系會有影響,而不是童年的經(jīng)歷會決定一個人。童年只是過去,很多問題并不是由于童年導致。很多時候,出現(xiàn)這個問題,是為了逃避另外一個問題,比如:與人社交的臉紅的女孩,為了避免和人打交道的尷尬和被被人拒絕,臉紅其實對于她來說是一種“保護”,有了臉紅,她就可以避免這種尷尬,也就不用過多解釋。 3.阿德勒、榮格、弗洛伊德如何看待,他們的影響力? 阿德勒的現(xiàn)代運用比較多,比較切合現(xiàn)在的心理學發(fā)展。阿德勒在那時候更像是哲學家,而不是所謂的“心理學家”。榮格的理論非常廣,東西方文化,他都有涉獵。對于各種神秘、好玩的東西,他都有接觸。喜歡靈性、神秘點的心理學東西的,可以多了解一些榮格。我本人受學校心理學的影響,對于榮格了解比較少。弗洛伊德的理論很多都是錯的,都是放在現(xiàn)代心理學來看,都是謬誤。但是他畢竟是精神分析的開創(chuàng)者,對于心理學的發(fā)展、普及貢獻很大。心理學界影響力最大的人就是老佛爺。后期的很多心理學都或多或少的受他影響。 4.后期精神分析的發(fā)展,好像除了霍妮、弗洛姆有點名氣。現(xiàn)在的精神分析專家有誰呀? 歐文亞龍你聽過吧,他就是比較火的一個現(xiàn)代精神分析專家。中國人比較注重整合,不像外國人學習精神分析就不會學習什么認知行為治療,中國心理學專家很多都是什么都會學一點兒,不會像外國人那樣的“刻板”。 5.心理學,到底應該如何學呢? 我的建議你可以選擇你比較信任的的心理專家,看看他看過那些書籍。跟著學習,另外需要現(xiàn)實作用心理學理論分析當下問題,各種新聞事件、家庭矛盾、親子對話等,都可以用理論去分析。當然前提是學習最基本的心理學理論。學習心理學需要了解哲學流派,自己心理學的誕生,對于文學、歷史、生物醫(yī)學都是必要了解的。 6.心理學公眾號文章和各種微課自己音頻心理學課程,該如何選擇? 我到底應該選擇那些。想要深入進去,我建議還是選擇一些書籍去讀。時間緊張,其實可以聽書,無論是得到的《每天聽本書》還是《樊登讀書會》,里面涉及大量的心理學書籍,有興趣的,再去購買可以深入看看。 7.心理治療過程類似于醫(yī)院看病嗎? 其實并不是非常類似,疼痛是你哪兒痛,去相應科室,就說所謂的“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心理治療不能這樣,比如說從家庭治療角度,孩子的問題不是孩子造成的,而是家庭系統(tǒng)出了問題。另外文化環(huán)境,周圍人的態(tài)度價值觀等對于心理影響也是非常大。所謂,就是“自閉癥”,常常并不是看著自閉癥去尋找原因。某種程度心理學更像是中醫(yī)的整體觀念,并不是所謂的局部一直分析。 關于心理可以分析尋找原因分析派,比如弗洛伊德為代表的精神分析,童年的影響非常大。另外一派是以阿德勒為代表,阿德勒是目的論,說白了就是不一定非要找出所謂的“因果關系”,兩個事件前后相應發(fā)生,我們常常認為是有因果的。事實上不一定有因果。就是精神分析,也不一定能夠找出所謂的原因。因為并不是所有問題,都是所謂的"因果關系"。 渡心曰:作為心理咨詢師需要不斷的認知迭代,才能夠跟上時代,去更好的做好咨詢師。不斷否定自己過去,不斷的接納自己的過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