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幾天就白露了, 湖南依舊在高溫炙烤中, 明天長沙最高氣溫38° ![]() 冰鎮(zhèn)西瓜汁水四溢。圖/Daniel Dan▼ 紫蘇桃子姜。▼ 剛切好的炎陵黃桃和仔姜。圖/金林▼ 紫蘇。圖/資料圖片▼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這款秘制的紫蘇桃子姜不僅酸甜可口,增進(jìn)食欲,還順應(yīng)節(jié)氣,開胃散寒,促進(jìn)消化,讓人暑氣大消。無論是當(dāng)小吃、零食,亦或作為佐餐小菜,都是夏日美食中的極品。 手搓冰涼粉是治愈系的,它稱得上是湖南人消暑美食里的yyds。 和那種用白色粉末加開水沖調(diào)的冰涼粉不一樣,湖南人更愛手搓冰涼粉,用薜荔果或者涼粉籽做的冰涼粉帶著來自森林的清香,光制作過程就能讓人治愈。 白涼粉。圖/Etsy▼ 薜荔果。圖/資料圖片▼ 涼粉籽。圖/資料圖片▼ 冰涼粉。圖/資料圖片▼ 而在岳陽張谷英村,冰涼粉里會加上可樂,清清爽爽的碳水,喝完打個嗝,暑氣全消。 在長株潭地區(qū),冰涼粉會放冰鎮(zhèn)的甜酒釀或紅糖水打底,再加上水果粒、西米、芋圓、珍珠等,先喝一口紅糖水、甜酒釀,再舀一勺冰涼粉,就著甘甜的水果粒順勢而下,夏日的燥熱就在齒頰間紓解。 刮涼粉 : 美味爽口,涼意撲面 三伏天的消暑美食怎么少得了刮涼粉。 刮涼粉。圖/Tiger Kitchen Appliances▼ 夏日傍晚,刮涼粉攤就是人氣聚集地。 刮涼粉一碗碗堆起來。圖/Maggie Zhu▼ 刮涼粉里加了很多蔥。圖/Maggie Zhu▼ 花生碎讓刮涼粉口感更好。圖/資料圖片▼ 買碗刮涼粉邊走邊吃,入口滑溜溜的,花生的脆,醬油的香,醋的酸,辣椒粉的辣,混合在一起,堪稱是一場完美的味覺體驗。 涼拌折耳根:意想不到的味覺體驗 夏日涼拌菜也是湖南人的夏日消暑利器。 每到三伏天,南門口老街巷里的涼拌菜攤位就要占座。涼拌黃瓜、涼拌腐竹、涼拌蒜苔、涼拌藕片、毛豆等,其中最特別的是涼拌折耳根。 涼拌折耳根。圖/資料圖片▼ 這種以氣味極沖聞名的小食,剛接觸不敢下筷,但鼓起勇氣吃下第一口則欲罷不能。 折耳根,又名魚腥草,自帶魚腥味。新鮮的折耳根洗凈掰成小段,用鹽腌制殺出水分,再加入米醋、生抽、油潑辣子、花椒油、香油等調(diào)味,翻拌均勻即為涼拌折耳根。這在夏日的大湘西是佐餐必備的食物。 折耳根。圖/資料圖片▼ 涼拌折耳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等作用,有利于抗菌、抗病毒、提高機(jī)體免疫力。又加上它酸、辣、麻三種刺激味道交織,細(xì)細(xì)咀嚼,越嚼越香,不自覺讓人食欲大開。 黃桃罐頭——吸一口黃桃味的夏天 炎陵黃桃皮薄肉厚,口感沁甜。圖/金林▼ 制作黃桃罐頭,通常要挑選八成熟的黃桃,這種黃桃皮薄肉厚,口感沁甜。 將它洗凈、削皮、去核,倒入鍋中,再放冰糖,加沒過黃桃的水煮開,根據(jù)自己喜好的軟硬程度控制熬煮時間,一般5至10分鐘后關(guān)火最佳。熬好的黃桃和水一起裝入消毒的玻璃瓶,待冷卻后放入冰箱冷藏。 每個黃桃都圓滾滾可可愛愛,甜度極佳。圖/金林▼ 當(dāng)打開冰鎮(zhèn)黃桃罐頭的那一刻,“砰”地一聲,黃桃香味便從瓶口溢出。先吃一塊黃桃果肉,軟糯糯的,再喝一口黃桃水,冰涼涼甜絲絲沁入空腔,真是夏天最美妙的滋味。 楊梅冰——喝過就上癮的“快樂水” 楊梅。圖/資料圖片▼ 冰楊梅解凍,用鹽水泡上一會兒,瀝干水分,倒入鍋中煮楊梅湯,加上冰糖和適量清水,煮到楊梅果肉分離時關(guān)火。 楊梅湯晾凉倒入容器,放冰箱冷藏,喝的時候加入鋪上一層碎冰。一根吸管插入杯底,噗地一吸,率先登場的是散發(fā)著濃郁果香和酸酸甜甜的楊梅汁,隨后亮相的是口感細(xì)膩的沙冰,最后可以咀嚼到新鮮感十足、充滿纖維感的楊梅果肉。 乒乓球一樣大的靖州東魁楊梅。圖/資料圖片▼ 再用吸管攪拌一下,冰塊的清涼融入冰爽的楊梅汁中,咕咚咕咚,一飲而盡,滿口都是楊梅湯的酸爽。 在要被高溫融化的夏天里,楊梅冰就是“快樂水”。 小缽子甜酒:夏日續(xù)命良藥 “甜酒,小缽子甜酒……”夏天,在長沙大街小巷里,聽到這種用長沙方言賣甜酒的吆喝聲就很激動。 從空調(diào)房里跑出去,掀開甜酒擔(dān)子,捧出小缽子甜酒,用勺子三兩下吃完,是夏日最熨帖的事兒。 夏日是釀甜酒的好季節(jié),日常高溫,加速甜酒發(fā)酵,通常一兩天就能喝上甜酒。 巷子里的百年老店郭福娭毑小缽子甜酒如今已傳承到第五代。圖/資料圖片▼ 米飯,熟了。圖/ちそう| つくれぽ1000?Recipe▼ 小缽子甜酒要冰鎮(zhèn)了才好喝,沁甜的酒水和著酒釀一起下肚,一下就能替身解乏,它是夏日續(xù)命良藥。 現(xiàn)在,大街巷里很少有人吆喝了,不過在長沙西文廟坪的師敬灣巷還有一家楊嗲甜酒,店里的小缽子甜酒經(jīng)常賣斷貨。 冰糖蓮子羹:清新脫俗的“小甜心” 湖南是湘蓮的故土,每到三伏天,湘蓮成熟,人們就習(xí)慣做一道冰糖蓮子羹解暑。 人們常說,夏吃白蓮,妙不可言。 蓮蓬。圖/EllieWangYuwen▼ 做一碗冰糖蓮子羹,首先將飽滿、新鮮的蓮子去皮去芯后倒入碗中,加入涼白開后上籠蒸煮至軟爛。炒鍋中放入清水和冰糖燒沸,待冰糖完全溶化,再將桂圓、枸杞等配料煮熟,最后加入蒸熟的蓮子,當(dāng)軟糯的蓮子漂浮在甜湯上面即可。 冰糖蓮子羹。視頻/向往的湖湘▼ 一碗冰糖蓮子羹,將清新脫俗的夏日滋味藏進(jìn)口舌。蓮子中鈣、磷、鉀含量非常高,還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對凝血、鎮(zhèn)靜神經(jīng)等有著很好的功效。 喝上一口冰鎮(zhèn)后的冰糖蓮子羹,夏日的心煩氣躁統(tǒng)統(tǒng)消散。 斑鳩豆腐:山野中的“綠野仙蹤” 斑鳩豆腐并不是豆腐,它在大湘西很常見的消暑美食,用山中斑鳩葉加工而成。本地人稱它為斑鳩豆腐、神仙豆腐。 第一次見它,就被它的深綠色吸引,它Q彈如果凍狀,一般切成四四方方一塊,很像綠色豆腐。 斑鳩豆腐是湘西人祖輩傳下來的風(fēng)味小食,材料很簡單,用斑鳩葉和草木灰調(diào)制。從山上采回斑鳩葉,洗凈后搗碎,用紗布濾出汁水,再加入草木灰水?dāng)嚢杈鶆颉?/span>大概靜置20分鐘便可以看見一盆綠油油的“豆腐”,用刀切成豆腐塊即可。 斑鳩豆腐。圖/資料圖片▼ 斑鳩豆腐的吃法跟冰涼粉類似,加一勺白糖、米醋,甜、酸味的“豆腐”絲滑交融。有的吃法跟刮涼粉相似,用各種調(diào)味料調(diào)配。 這種來自大自然的“恩惠”,豈止一個“爽”字。 米豆腐:豆腐中的另類 米豆腐對很多人來說是另類美食,但自從吃過芙蓉鎮(zhèn)的米豆腐,便對它刮目相看。 這是一種麻煩的食物,大米需要浸泡8個小時才能磨成漿水。加入草木灰后,倒入鍋中,還需要耐心攪拌至粘稠。跟刮涼粉類似,粘稠的漿水需倒入模具,刮平冷卻。 能在消暑美食界榜上有名,米豆腐還需要不同形狀和配料“助攻”。 米豆腐。圖/aikotao▼ 辣味的米豆腐通常是豆腐切成正方形小塊,用鹽、味精、油、香油、豆豉油、蔥、辣椒粉、胡椒粉等配料調(diào)味。但甜味的米豆腐則需要用漏勺漏出小魚一般的形狀放入冷水中冷卻。用冰鎮(zhèn)紅糖水打底,放入米豆腐。 不管哪種吃法,大米的清香與軟糯在口腔中融合,幸福在心底泛起漣漪。 人生百態(tài),不過飲食男女。為了熬過苦夏,在滋味萬千的消暑美食江湖里,人們只要抓住清涼、開胃,用簡單的原料混搭,似乎也能創(chuàng)造出別樣的美味。 那一碗碗清涼入腹,從味蕾到心頭都是夏日里的無盡回味,有這么多消暑美食,還怕炎炎夏日嗎? + 與自然時序同呼吸 圖片|金林 網(wǎng)絡(luò) 微信編輯|唐兵兵 楊怡 楊媛(實習(xí)生) 往∣期∣回∣顧 關(guān)注我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