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水北調,藏水入疆,南水北調等調水工程的設想其實有非常多,而目前這些設想唯一實現的就是南水北調的東線和中線工程,其中中線工程的水質最好(因為是從丹江口水庫調的水)。但是中線調水其實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丹江口的水面海拔最高在176米左右,也就是說如果僅靠河水自流,那么中線引水只能解決海拔在176米以下的華北平原地區的缺水問題。而我國絕大部分缺水的地區的海拔都在300-2800米之間,所以中線引水的176米水位線,海拔稍高地區將無法作為。并且丹江口源頭水量小,而北方地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用水量逐年增加。所以我們需要尋找一個高水位、大流量的調水方案。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我國青藏高原的降水量逐年增多,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青藏高原上湖泊的面積擴大的新聞,這說明青藏高原上的水資源是非常豐富的。雅魯藏布江是青藏高原上最主要河流,其年徑流量達到了1600億立方米,而黃河每年的徑流量只有580億立方米,雅魯藏布江是其的3倍左右。而雅魯藏布江流經的地區基本都是無人區,水質干凈,同時雅魯藏布江在流經我國藏南地區后,就流出了國門,這1600億立方米的水量幾乎都白白浪費了。 所以我們可以在雅魯藏布江在流經林芝地區米林縣的位置建造引水口,該引水口海拔在3000米左右,我們可以在此處建壩攔水,并在邊上的山體中挖掘引水隧道(這是一個大工程),這時候引水隧道可以一路向東,串聯起尼洋曲、易貢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等水量豐富的河流,同時利用高程一路降低的物理原理,使得水不需要額外動力一路自流向東。在經過雅礱江后,我們可以調整引水隧道的方向,使其向東北方向挖掘,直到黃河干流的劉家峽水庫。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黃河的河道,把清潔的水資源送往北方地區。這個工程的引水渠道長度達1200公里左右,比南水北調的中線長度還短(1432公里)。而且這條引水隧道能夠串聯起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的河水,可以補充引水量估計不會少于2000億立方米,相當于4個黃河的年徑流量。 說到這里有讀者會有疑慮,這么長的隧道能挖成功么?筆者想說,我國目前的基建水平完全可以達到,我國在長距離隧道挖掘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比如說秦嶺引水隧道其長度就達到了98公里。 最后我們知道劉家峽水庫的海拔在1750米左右,我們甚至可以利用近1300米的引水落差來進行水力發電,根據測算每年能產生1000億度的電能。 當然這只是筆者的粗略的設想,文中的數據也只是筆者的估算,僅供參考。希望在不遠的將來,這個工程能夠實現。 |
|
來自: 昵稱29787755 > 《城鎮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