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奶奶快85歲了,一個月有6000多的退休金,一個兒子,一個女兒。按說有這么好的條件,她的晚年生活是很幸福的,但她活得就像流浪街頭的乞丐,兒女都恨她,變成這樣怪不得別人,一切都源于她的自私。 姑奶奶是爺爺?shù)拿妹茫r候上過幾年私塾,是我們家最有文化的人,她和姑爺爺是相親介紹的,兩家覺得門當戶對,到了年紀就結(jié)婚了。 婚后她生了兩個孩子,也都很有出息。兒子是某分局的局長,女兒是大學教授。在那個吃飯都成問題的年代,這足以讓姑奶奶成為了炫耀的資本,每次回娘家都是得意洋洋,趾高氣昂。 姑爺爺很早就去世了,是姑奶奶把兩個孩子帶大的。 可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實在是太優(yōu)秀了,誰都配不上,老大不小的年齡,好不容易都結(jié)了婚生了子,最后都被她攪和的人仰馬翻。 大兒子是個孝子,雖然坐的位置比較高了,但對這個母親還是像小時候一樣畏懼,不敢多言,因為一言不合,這個姑奶奶就會撒潑發(fā)瘋。 兒子找的對象是個初中老師,他們兩個是大學同學,從相識到相知再到相戀,中間經(jīng)歷了很多波折,好不容易才走到一起。 我們家里都很喜歡她,人不僅長得漂亮,說話也特別溫柔,關(guān)鍵是沒有一點架子,對誰都親切隨和,每次去我們家,我們這些小輩的孩子都喜歡找她玩。 可這么優(yōu)秀的兒媳就是入不了姑奶奶的眼,每次看到她的兒媳,這個姑奶奶不是冷嘲就是熱諷,說人家家境不好,小門小戶的窮的叮當響,能夠嫁過來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有一次,兒媳婦過生日,她兒子買了一套白首飾釘作為生日禮物。被她看后,一把就搶過去,說這么好看,給她戴多浪費,還是留著給我?guī)О伞?/p> 兒子無奈的說:“老媽,您又沒扎耳洞,這套首飾您戴不了的。” 她狠狠瞪了一眼兒子說:“誰說我戴不了,我明天就扎耳朵眼。” 第二天清晨,大家還沒起床,就聽到從姑奶奶房間傳來一陣哀嚎聲,大家趕緊穿好衣服去看,一進門發(fā)現(xiàn)姑奶奶一邊臉上都是血,旁邊放著一根很細的縫衣針,都嚇壞了,趕緊送她去了最近的醫(yī)院。 看到這么早來了一大家子人,值班醫(yī)生也不敢怠慢,做了加急處理,結(jié)果一看耳朵上扎了好幾個針眼,有一個還扎到了神經(jīng)上,一邊包扎,一邊問是怎么弄的? 姑奶奶氣楞楞地說:“我自己用針扎的。”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沒明白她為什么這樣做。 她繼續(xù)說:“我想扎耳洞,不是說用綠豆把耳垂捻薄,再用縫衣針一捅就好了嘛,誰知道我捅了好幾次都沒捅破。” 兒子見她這樣覺得很丟人,就說:“老媽,您如果喜歡,我再給您買一套不用扎耳朵眼的就是了,這套您戴不了,還給您兒媳吧。” 姑奶奶說什么都不還,她覺得兒媳婦不配戴著么好的首飾。以后凡是兒媳婦有的東西,她都要兒子也買給她一模一樣的,不給就撒潑。 兒媳婦看她一把年紀,一般都讓著她。有一次吃飯,她不知道哪根筋又不對了,當著孫子的面把兒媳又罵上了,滿嘴的污言穢語,嚇得孩子哇哇哭。 兒子讓她注意自己的語言,兒媳越聽越氣,就和她吵起來了,姑奶奶越吵越來勁,躺在底下打滾不起來了。 哭著喊著讓兒媳婦給她道歉,不道歉就不起來。兒媳氣得渾身顫抖,平白無故被她罵,讓她道歉沒門,這次算是和姑奶奶杠上了。 看原來的老招數(shù)不管用了,姑奶奶拿起旁邊的84消毒液就往嘴里灌,這可把他兒子嚇壞了,幸虧發(fā)現(xiàn)得快。 他兒子沒辦法就逼著媳婦給她媽下跪道歉,兒媳絕望地看著老公,覺得他太窩囊了,又看了看躺在地上的婆婆,覺得這日子還過個什么勁兒。 兒媳一直跪到他媽睡著。第二天,兒媳就和他兒子提出離婚,帶著孩子回娘家了。 把兒子一家拆散后,姑奶奶并沒覺得自己有錯,還振振有詞地數(shù)落兒子,兒子卻再也不跟她說話了。 姑奶奶不僅對兒子這樣,對女兒更是離譜。 女兒結(jié)婚后,住得離她很近,中間隔了一棟樓,時不時回來看看她,給她買生活用品,做做飯,洗洗衣服,說她年紀大了,不能離開人。 面對這么懂事的貼心女兒,姑奶奶同樣的不滿足,處處以自我為中心,覺得和她無關(guān)的一概不關(guān)心。 濟南發(fā)大水那年,小女兒看孩子睡著,就去旁邊的小區(qū)拿個東西,誰也沒想到,瞬間就是傾盆大雨,十幾分鐘時間,雨水淹沒了半輛車。 她們家住在一樓,想到孩子還在睡覺,快把小女兒急死了,就趕緊給姑奶奶打電話,讓她去旁邊看看孩子怎么樣。 哪知道她和沒事人一樣,說這么大孩子,還不知道怎么避雨嗎,無論女兒在電話中怎么懇求她,她都不去看。 后來,是旁邊的鄰居撬開了門,把孩子救了出來,鄰居說他們進去的時候,孩子已經(jīng)飄在水面上沒動靜了,肚子漲的快要撐破了。要不是搶救及時,孩子生命就受到危險了。 小女兒快瘋了,質(zhì)問姑奶奶為什么不救救孩子。 她說:“孩子不是沒事了嗎,能的你,沖我吼什么!” 從那以后,女兒一家就搬離了那個小區(qū),住到很遠的地方去,再也不去看她。 后來,姑奶奶去找她的兩個孩子,但都吃了閉門羹。她就在兒子女兒的樓底下罵罵咧咧,撒潑打滾。 周圍鄰居一開始還勸她的兒子,后來聽說了整件事的始末,沒有一個不同情兒女的。看到她再來吵鬧,大家就像沒事人一樣看她表演,她自己鬧累了,就灰溜溜走了。 后來,大家經(jīng)常看她一個人在垃圾桶里挑挑揀揀。 @筆尖上起舞 一個滿身戾氣的人,別人是不敢靠近的,文中這位姑奶奶本來有一個正常的家庭生活,在姑爺爺去世后,她一個人把一對兒女拉扯大,確實很不容易。好不容易熬出頭,該享享清福了,可她自己愣是把好好的家庭給攪和散了。 這樣的老人,晚年生活會特別慘,因為沒人敢靠近他們,從她們身上看不到一點希望,可能這就是報應,這樣自私的人只能自食惡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