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叫小寧,他有一個干妹妹叫曉燕,曉燕管我婆婆叫干媽。 小寧上小學的時候,隔壁有一戶鄰居,住著一家三口人,夫妻兩人還有一個3歲的小女孩。每次這家男人一回來,就會鬧得雞犬不寧,周圍鄰居深受其害。 三天兩頭聽到這家人爭吵,半夜能聽到玻璃破碎的聲音、男人怒罵的聲音、孩子哭泣的聲音,就連旁邊的小狗也嚇得汪汪叫。 曉燕的父親是個賭徒,賭輸后經常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回家就打老婆孩子。 有一次賭輸欠了人家錢,被一伙人堵上門暴打了半天,揍得是鼻青臉腫,半條命差點打沒了。 曉燕的母親,結婚前,是一個漂亮的姑娘,聰明又能干,里里外外是一把好手。他們倆人是別人介紹認識,結婚后,倆人也有過一段幸福的生活。 曉燕出生后,曉燕的爸爸就迷上賭博。一開始是小賭,小勝小敗,后來變得越來越上癮,到了最后更加欲罷不能。 曉燕的媽媽沒少阻止,但每次都會被暴打,日子過得是生不如死。要不是嗷嗷待哺的女兒需要撫養,曉燕的媽媽早就離婚了,最終還是被曉燕的父親逼得跳河。 曉燕的媽媽跳河后,曉燕的爸爸不僅沒有悔改,反而更加自暴自棄,變本加厲,賭輸了就罵曉燕是掃帚星,別人給他500元就把曉燕送人了。 曉燕的奶奶知道后,都快急瘋了,周圍認識的人,不認識的人,借了一圈錢,幾經周折終于把曉燕救了回來,養在自己身邊照顧。 70多歲的奶奶有一對兒女,但都不孝順。自從老伴去世后,奶奶就靠撿垃圾為生,去小區里收廢品,收爛紙盒子,塑料瓶之類的,等攢夠了一小堆,她就推著小車到垃圾收購廠賣了換錢。 爺爺去世前,奶奶生活也算幸福,雖然稱不上大富大貴,但溫飽不成問題。爺爺去世后,奶奶的生活變得格外艱難,但好在有一個老房子可以容身。 奶奶把曉燕救回來后,她們祖孫倆就住在這所老房子里,倆人相依為命,倆人的生活全靠奶奶的低保,還有賣垃圾廢品來維持。 曉燕7歲了,轉眼就到了上學的年齡。奶奶平時省吃儉用,把多年積攢下來的零用錢,有幾毛的、1塊的、2塊的、5塊的,最多是10塊的,零零散散的一沓錢,帶著這些錢,領著曉燕去學校報名,好不容易才上了小學。 因為出生于這樣的家庭,曉燕從小就很敏感,對什么事兒也都很有眼力勁。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知道奶奶不容易,曉燕學習特別認真,從不和同學胡亂攀比,她把所有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小學考試成績每次都是班級第一名。 除了考試好,曉燕待同學也特別熱心,同學有什么問題都喜歡來找她問。 有時候奶奶回來晚了,曉燕放學回來就坐在家門口等。小寧放學路過曉燕家門口,曉燕就會說:“哥,我餓了”。 小寧就領著曉燕回家吃飯。婆婆見到曉燕喜歡的不得了,曉燕見到婆婆也沒有距離和陌生感,一般家里做的什么,他們就一起吃什么。趕上逢年過節,婆婆也會喊著曉燕和奶奶上家里來過年過節。 婆婆很喜歡女兒,80年代實行計劃生育,只能生一個孩子,她就一直把曉燕當作親生閨女對待,買衣服、買書包、買學習用品,只要兒子有的,她都會給曉燕也買一份,在奶奶見證下,曉燕認婆婆當了干媽。 曉燕不負眾望,以最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重點中學,開始了初中生活,從當初柔柔弱弱的小女孩變成了一個落落大方的小姑娘。 初三那年,奶奶因為撿垃圾不小心摔了一跤,從那以后就再也起不來床,身邊也離不開人照顧。奶奶雖然有一對兒女,但平時基本都不來往,就連生病住院,他們也沒露過一次面,曉燕只好休學回家照顧奶奶。 半年后,奶奶突發腦溢血去世,曉燕的爸爸和姑姑聽說這個消息,總算是來了一趟,給親媽送走最后一程。 辦完了喪禮,兩人就開始說分房子的事。 兄妹倆因為這套房子的所屬權爭的奪面紅耳赤,都說是自己的,誰也不讓誰,還鬧上了法庭,最終曉燕的姑姑戰勝。取得所有權后,曉燕的姑姑第一時間就把曉燕從老房子里攆走了,曉燕的爸爸見此也溜之大吉,再也沒了蹤跡。 曉燕因為照顧奶奶初中沒讀完,現在也沒法繼續上學,也沒有地方居住,就開始在肯德基打工。 因為手腳麻利,干活利索,待人真誠熱情,曉燕很快在打工人中脫穎而出。當時可以競選店長,曉燕是最合適的人選,入選后會送到國外參加培訓,但需要繳納40萬元的費用。 現在的40萬元是很大一筆費用,20年前更是一筆天文數字。曉燕沒有別的收入來源,單純靠打工攢錢不會有這么多錢,因為沒有這筆錢,所以也就失去了這個機會。 曉燕在打工的過程中,認真學習每一個崗位工作,掌握了里面的核心技術,包括怎么炸雞、炸到什么程度最好吃,薯條怎么做、面包怎么烤、漢堡的做法、雞翅怎么做、可樂怎么調等。她一邊攢錢,一邊學習,后來就自己開了一家曉燕炸雞店。 曉燕炸雞店,因為老板熱情好客,做的炸雞好吃,價格又便宜,生意做的特別紅火。后來經朋友介紹,曉燕認識了現在的老公,人看起來溫文爾雅,像個白面書生,現在有了兩個漂亮可愛的女兒,一個10歲,一個3歲,公公婆婆對曉燕也都特別好。 現在整個家都是曉燕在操持,逢年過節,她都會過來看望干媽,嘮嘮家常,說說生活??吹礁鞣N好看的衣服、好吃的食物也會快遞過來,整個人充滿了斗志,每次看到她,都感覺特別有正能量。 @筆尖上起舞:一個人有什么樣的父母,生于什么樣的家庭,有什么樣的成長環境,很多都是命中注定,個人無法選擇的。 很多人囿于原生家庭的恩怨,很多年都無法走出來,提起自己父母,心中充滿了憤懣抱怨,覺得老天爺對自己真是不公,心中沒有陽光,臉上也不會光輝燦爛,整個人看起來沒有生機。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過往留給我們的只能是經驗和教訓,每個人應該往前看,堅信自己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未來是可以改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