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經方不中醫 求醫不如養生 養生不如寡欲 文字整理:中道之醫同修 總統籌:墨默 ![]() 《玄隱遺密》書非常好,可惜很多人看不懂。這本書是三申道長道家單傳下來的,其實三申道長也不一定能看懂,他只是把黃老之學、上古的東西記錄下來往下傳,傳下來之后,后人也看不懂。 ![]() 書接著上回: “就清離濁” 指代吃食物要吃清淡、有自然香氣的,不要吃濁陰之物。 何為濁陰之物? 我們說的水里的東西全是濁陰之物。第一,它得不到燥氣;第二,它沒法得熱氣,所以說水里的東西沒有百分之百也有百分之九十都是寒濕的。食物能為我們身體所用才是正氣,要是用不了,吃了要不敗脾胃要不上火,這是邪。好比有人吃燒烤的東西上火,那是是燥邪。“就清離濁”,一方面是飲食方面要清淡,不要吃那些濁陰之物(水里的東西、包括一些肉食,也屬于陰的)。膏粱厚味足生大疔,說的是吃多了油膩厚味的食物就會生疔瘡,長夏以飲食清淡為主。 水里的東西多屬寒濕之類,陽的東西就是長在地面上的米、面,開花的,得太陽的光照,尤其是小米,含陽量最高,最好的食物是溫養我們脾胃的小米。 小米,在《禮記》講土日食稷與牛,黃牛在五行里對應的是土。稷指玉米、小米及黃色的谷物。“食稷”:吃一些黃色的玉米,苞米,小米,“與牛”:黃牛屬土,長夏的時候,可以吃一點牛肉,養養土氣。不過村長不吃肉,吃點小米粥很舒服。 “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其蟲裸,其音宮,律中黃鐘之宮。其數五。其味甘,其臭香。其祠中溜,祭先心。天子居大廟大室,乘大路,駕黃騮,載黃旗,衣黃衣,服黃玉,食稷與牛,其器圜以閎。”(《禮記·月令》原文) “就清離濁,以資胃陽” 小米是養胃的,這個時節也可以吃炒面豆,山西的一種零食。有的小孩因為吃太多寒涼的東西導致脾胃寒,經愛拉稀或便溏,食補的時候,最好就是吃炒面豆。山西地區拿黃土炒的面豆,把面做成小豆兒,炒得焦焦的,跟烤饅頭片一樣,但是烤饅頭片,直接用電烤后食用容易上火,必須是炭火烤的才有健脾的功效。 “以資胃陽”,長夏資胃陽,老祖宗常說“冬吃蘿卜夏吃姜”,長夏的時候,身體里面很空,如果再喝涼啤酒,會很傷胃及胃陽。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補內里,比如吃涼菜的時候,放點姜汁去去涼菜的寒性。別讓胃再受涼、受損了。 以資胃陽,就是要養胃陽。資,就是滋養的意思。 “就清離濁”,我們還可以從氣上面講。首先,什么是清,什么是濁。世間的歌舞升平,是濁氣,村長很多年沒有去過KTV,偶爾去一次,里面的味道能把我熏死,里面的人爆出來的味道,有很多的濁氣。 清揚之氣:清晨的時候,山里面的那個氣,涼涼的,輕輕的,這是清氣,是清揚的,醒神,也叫做霽。 如果有人喜歡去KTV,他喜歡這種也是可以的嗎? 他喜歡并不代表他需要,好比一個人開始天天抽煙,結果就染上煙癮了,并不代表其身體需要,而癮是一種習慣,大腦振動頻率,他的能量級已經跟這個東西(濁)同頻共振了,所以才會覺得這個東西讓他很舒服。但是你讓村長去KTV,去城里都受不了,會很痛苦;就像有人去一個很臭的茅坑拉屎,蹲的時間長了就聞不到臭味了,因為他自己“于屎共患”,他“變臭”了就不會覺得屎尿臭了。 那喜歡去KTV的人聞慣了濁氣,他去山里,他也會覺得空氣清新,喜歡這里嗎? 他喜歡但是待不住。因為他的氣燥,山里的氣靜。他身體里的燥和靜要打架,可能會待十天半月,但時間長了,他自己受不了就走了。振動頻率不一樣,待不住。 現在的人吃得太多了,脾胃消化不了,整個氣都堵在脾胃處,要通過唱歌來宣泄。脾胃有病的人喜歡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要把脾胃的氣消耗出來通過唱歌會舒服一些。 所以,就清離濁非常好,我們從形式上可以講,從氣上,從神上還可以說“就清離濁“:圣賢的教法即清,圣賢的教法都是教我們如何修心。世間的教法都很濁,教我們如何賺錢,如何貪嗔癡。這個時代錢不能不賺,但多少是個夠呢?就算一無所,僅三餐果腹也能活。豪宅香車,歌舞升平的日子真的舒服嗎?沒有體驗過,也不得知。村長覺得饅頭面條挺好的,每天有大把的時間閱讀圣賢書,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現在是三伏天,正好可以利用伏天按兵不動,多讀讀圣賢書,平時工作忙,現在放暑假有時間了,孩子們都在,正好和孩子們一起讀讀《詩經》,看看《尚書》,中國的諸子百家,隨便一本,能看的太多了,先把自己的神調正。 “就清離濁”怎么解都可以,這四個字,解三天三夜也解不完。里面包含的太多了,大家大概知道是這個意思就可以了。 ![]() “去濕就溫”。如何去濕?現在人動不動就去濕,其實沒必要去濕。如果我們不沾染濕就不會生濕,但是現在的人,生濕的東西很多。 游泳,常年吃水果,,牛奶冷飲等。 游泳,偶爾一次是可以啊,天天游泳肯定不行啊,三伏天主濕。身上起各種濕疹都是因為長期沾于濕。 ![]() 寒和濕是同胞兄弟,只要是寒必定有濕。跟冬天一樣,下一場冷雨,地上不可能沒有積水。現在的人喝牛奶,吃冷飲,游泳,包括喝的水沒有一絲陽氣,上午喝的水下午才排出來,有人下午都排不出來,得晚上起夜,因為白天他的腎陽都顧他的命、顧他的思考去了,沒有多余的腎陽來利尿,白天的水利不出來,晚上睡覺了,大腦不思考了,這個時候有點腎陽了,才能把白天的水利出來了。想想,我們現在都對不起自己的腎,五臟就那么小一點,太辛苦了。白天得顧我們的精力,讓我們思考,去衣食住行,晚上還要給我們利尿。 “去濕就溫”,要知道哪些行為是生濕的,把它戒掉就不生濕了,不是吃什么去濕東西。一味的去濕,喝去濕茶,治標不治本,濕永遠去不完,反而傷腎陽。就像有人一邊吃好吃的,一邊減肥,干的都是無用功,如果真的想減肥,只要管住嘴,自然就減肥了,至于你喝涼水也胖,那是身體積水,利不出去。要知道生濕之源在哪里,戒掉就不生濕了。 就溫指溫性的食物,因為溫性的食物能化濕,濕是脾在管,即脾主濕。如果脾胃壞掉了,運化不了陰了,甘溫除大熱,要吃甘溫的,用來除身上的熱,這就是去濕就溫。 溫,是溫性的食物,健脾的食物;甘溫健脾,比如說:南瓜小米粥、生姜,生姜可以散水,吃飯的時候,想吃涼菜,里面放點姜絲或姜汁。 小孩子的白血病,長期低燒,這個熱不能用涼的來除,反倒應該先健脾,如果不學中醫是很難理解的,人的直線思維就是見熱就要用涼的藥物。人體生的陰是由我們所吃的東西經過脾胃和肺(太陰系統)的運化生成,小孩子一直低燒,是有陽但陰跟不上,陽一直浮于外,此時只要把陰給他拉平就不燒了,幾乎小孩子白血病都是脾胃寒涼掉了,不能放療化療,不能去降他的熱,反倒要給以溫補,溫補以后,脾胃系統建立好了,就退燒了,就這么簡單。就像燒水一樣,水沸騰的時候,火是一直燒著的,但是我們如何讓水不沸騰,再加點水就是了。脾胃就是運化這些水給身體補充陰液,補充水,水足之后鍋里就不會開得那么烈了,陰陽相等。如果遇到小孩子得白血病的,推薦他喝用炭爐煮的南瓜小米粥,喝一個月準好,另外就是要喝炭燒的水。 小孩子不會真的沒有陽了,沒有陽都是假的,是因為脾胃寒涼又沒有把冰的、寒涼的東西斷掉,把脾胃整壞了,只要把上面的冰山搬掉,他的陽氣“噌”地一下子就出來了,所以說小孩子的白血病好治得很,半個月就能恢復正常,關鍵是沒人信。 小孩跟老年人沒有陽是不一樣的,老年人是正兒八經沒有陽了,小孩子是假的,就如同假性近視和真性近視的區別。 “去濕就溫”的意思大家都理解了,一定不能吃寒涼的東西,一定要吃溫性,以溫去濕,寒涼的食物非常敗脾胃,一敗脾胃就耗損腎氣。 比如一個人本來腎的納氣能力就弱,當下季節呼長吸短,脾胃也弱,還要大口喝冰飲料之類寒涼食品來調腎氣,如此反復,惡性循環導致夏天好多猝死的,救不回來。 我們平時生活中要常備姜,姜是溫性的,不要備蔥和蒜,蔥和蒜是大熱的東西,尤其注意蒜,大熱,有人吃蒜吃的稍微多了些,晚上睡覺睡不著感覺煩熱,渾身燥熱,所以夏天不撤姜食。 “阿難,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楞嚴經·卷八) 五辛(五葷),包括蔥、蒜、韭菜、薤(圓蔥)、興渠。 蒜是很不好的,最好不吃。生吃蒜辣心,“生吃發嗔,熟吃發淫”,喜歡吃生蒜的人脾氣都不太好,韭菜等五葷也類似,五辛(五葷)包括蔥、蒜、韭菜、薤(圓蔥)、興渠。佛經的故事中講到五辛(五葷)是由魔女的便溺化成的。“葷”字是草的頭,“腥”字是肉字旁,而姜則不屬于葷腥,姜是溫性的。總之,不要吃或者少吃葷腥,因為葷腥也屬于濁氣,又邪又濁,應該“就清離濁”。 不能說身體喜歡吃的東西就是身體需要的,它只是代表一種長期飲食形成的習慣,就比如抽煙,抽習慣了不抽就難受就是形成了“癮”,并不是說身體需要它;比如長期喝牛奶習慣了也會成“癮”,不喝就難受,但它并不是身體真正需要的。 很多表面聽上去很有道理的話,其實仔細推敲就會發現只是資本宣傳的手法;比如說缺鈣,其實身體缺什么東西,只要脾胃健康,身體自己會合成,很多東西不需要人為管,一旦人為想要去接管,就會造成干擾,就比如女人懷孕,受精著床、生五臟六腑、長骨頭、臨盆等等都不是人為要管的事情,現在每一個步驟都人為的要過問這就不對了,這不是我們要管的。 身體不需要人為去干預,修行也一樣,修行就是做無用功,但凡用一點力就會劍走偏峰。 只要保證身體的脾胃運化正常,吃什么都補。熊貓吃竹子,竹子并沒有油,熊貓吃得一身脂肪;牛吃草,草也很少蛋白質,牛吃得一身腱子肉。只要脾胃運化好,身體自己會合成,不需要去補,反而如果硬要去補,身體還要拿出一份氣血來把人為補的,實際不需要的東西給代謝掉,反而又浪費了一份氣血,適得其反。所以說吃的保健品越多,身體氣血越差越沒勁或者手腳越涼,身體越不好。吃的越多越雜亂,氣血虧空的就越厲害,吃得多反而更沒精神。正常情況下人會餓的沒勁才對,不會吃飽了沒精神,但凡吃飽之后沒精神昏昏欲睡者,就說明你的腎陽已經虧空了,你再透支自己的生命。這類人,如果陽了之后身體會恢復的很慢,身體有損傷修復的也會很慢! 真正懂中醫的話,就會明白什么是能量。換言之,天下的所有的東西其實是一種物質,即一道、一法,是一種生生不息的在宇宙中運化的氣,天地人都是一氣化之。 人體是天地,中醫講身體自有大藥就是這么來的,人自己本身也是能量體,只要脾胃運化好,能保證陰陽交互,就有了乾卦和坤卦,整個六十四卦的卦爻都是乾卦和坤卦的孩子,乾坤就是父母卦,歸寧父母,歸于天地,學天道的自強不息和地道的厚德載物,當天地都有了,六十四卦就齊全了,生生不息,只要保證兩個方面:
身體就不會得重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后天之本(脾胃)和先天之本(腎陽)。不需要人為的一點力,不需要花一分錢,平常生活就好了。所以說在村長這聽養生,不需要花錢也不需要費力,還省錢還省腦筋,養生更是能體現無為而治的智慧。 ![]() 去濕就溫,資衛清榮。 ?這里牽扯到中醫的一個概念,叫“營衛二氣”,營氣和衛氣。 衛氣就像地球的磁場一樣,保護身體不受外邪干擾。同樣一陣風吹來,一個人吹感冒了而另一個人一點事沒有,是因為被吹感冒的人衛氣弱。 長夏要資衛氣,因為三伏至六邪出,此時,人體毛孔全部是打開的狀態,很容易受外界的風邪寒邪等六邪侵擾,資衛氣就是壯衛氣,強壯的衛氣像不讓外敵入侵的衛兵一樣形成金鐘罩,保衛身體。 前面講的例子,一陣風吹來,有人毫無感覺,有人打幾個噴嚏,有人重感冒;這就是身體衛氣強弱的表現;一般情況下衛氣受傷的話,會生現一種感冒癥狀,就用桂枝湯證,衛氣弱的表狀:出虛汗、漏汗、打噴嚏、渾身緊、怕吹風,尤其感覺脖子后邊特別怕風等等,這個時候要資衛氣,喝桂枝湯。桂枝湯可以常喝,或者喝點小健中也行,健脾資衛。 權且可以把衛氣理解成陽氣,榮氣為陰氣。 血脈里面推動血脈運營的氣叫榮氣,資衛清榮就是資養衛氣,保持榮氣的清透通暢。結合前面講的就清離濁,飲食上不要吃有濁氣的東西,會導致血氣黏膩,榮氣難以推動。中醫講營衛榮血,榮也是營,營分為營氣和營血,推動血脈的氣叫營氣,血脈里的營養成分叫營血。所以清榮也可以理解為保持血液不要那么粘稠、保持通暢,不要吃太多油膩的、膏粱厚味的東西,這些食物生熱和暑天的熱,兩者一結合,就會生瘡。膏梁厚味生熱,血脂粘稠,衛氣不行,如果熱淤積血分出不來就會生瘡疔。如果再吃點蒜,就長痘痘,頭上起爛頭瘡或者身上起大瘡,就是因為榮分有毒有熱,通過瘡的形式往外出,把里面的毒和熱給它引出來就行了。 ![]() 前面講的是如何遵循讓自己不生病。后文的內容是講前面的理法調神的、調氣的,沒遵循逆之導致病出來了,沒講方子。不過村長既然講了,我們要把方子給說出來,生病后的補救方法。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今天說的——如何去遵循。 從氣上和這些理法上都能遵循的,到后邊的方藥就不需要了。但是這句話只是理想狀態,肯定會有病的,有病的話也得治!“中道之醫”有很好的脾胃病解決辦法,明天帶著家人、朋友一起聽一起學。 現在十人九胃,要么腹滿、要么腹脹、要么潰瘍、要么胃疼、要么拉稀、要么便秘,都是這個問題。所以說當大家聽完,村長再把所有的方子都給大家分析得透透徹徹的。村長把中道之醫這些收費的課程都公開,惠及大眾。 前面講長夏如何養生,今天這些都講完了;后邊是講你沒有養而造成的病,該如何補救,帶著家人、父母一起聽,一起學。 單學一個方子其實不好的,最好是講方子也把理法給說明白,知道怎么回事,要會用!我們現代人很多學經方的,就是拿倚天屠龍劍,啪啪把自己割得遍體鱗傷,其實也沒治好病,得先學使用的劍法再用劍。我們要學如何去用好理法,真正把整個中道之醫的理法學會,知道如何施用,隨手組的方子就是經方,要學心法不要光學方子。 我們現在講《內經》養生,比理法更高級,直接從神、氣上著手,先明白如何不違背,遵循天地之道也是遵循人體之道。 長夏養生其實與《內經》里講的夏三月養生有很多共同之處。養生不是等到人老年了再養生,老年了再養生來不及了,氣血、陰陽都衰了,養不回來了;養生是年輕的時候,我們就把氣血養好,安度晚年,養生機。父母不懂就會用西式的思維把孩子害的遍體鱗傷,分不清利害,以為專家說好的都給孩子吃,其實是把孩子給害了。 養生就是讓我們不去傷脾胃,脾胃其實很強大的,只要不常年去傷都沒事。一種情況是人常年吃沒陽氣的東西,把脾陽傷了,運化沒有動力;另外一個是長期心里有糾結東西,怒、恨。或肝氣犯胃;或飽食傷腎,或憂思傷脾。 下一期,我們就著重聊聊各種脾胃病的解決方案。 未完待續 村長侃 圓 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