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開國太子李建成被他的兄弟李世民殺死以后葬于西安隱陵,后來李建成的陵墓被盜墓賊盯上,里面的墓志也被盜,2012年警方破獲文物盜竊案被追回,墓志上短小精悍的記錄,讓人不僅想到了白居易的一句詩:“最是無情帝王家”,也讓后人對李世民的人品更產生質疑。
大多數史書都是對李世民的正面描述,對他的豐功偉績的歌頌,似乎對他弒兄殺弟的行為只是一帶而過,難道什么事都可以將功補過嗎?李建成真的該殺嗎?
早在李建成還沒有當太子的時候他和李世民就與父親李淵一起南征北戰,兄弟倆都立下了赫赫戰功。 晉陽起兵之前,李建成就未雨綢繆,開始在河東一帶招兵買馬,由于都是新兵,他就日夜陪著苦練,終于練就了一支作戰本領過硬的隊伍,為李淵的晉陽起兵解決了缺兵少馬的后顧之憂。
之后的攻西河、霍邑、占潼關、最終攻克長安,李建成為唐朝的建立也算是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登基后立了嫡子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
當然李世民也是個非常厲害的軍事家,他的作戰能力不得不令人佩服,隋煬帝在雁門被突厥包圍時就是李世民前去領兵解救的,曾在渭水之濱殺敵上萬,所以也應了那句話“虎父無犬子”。
但是江山已定,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倆卻并不和睦,本來李世民就覺得自己功高,對父親把太子之位給了李建成有意見,而李建成又擔心李世民威脅到他的儲君之位,倆人互相猜疑打壓。
李建成對秦王府的強大很是不安心,所以就私下挑唆父親李淵將秦王府的房玄齡、杜如晦逐出去,秦王府的文武很多都被驅逐流放,最后只剩長孫無忌、高士廉、尉遲恭和張公謹等幾人,剩下的人惶惶不可終日,于是建議李世民除掉李建成,以去心頭之患。
這就有了之后的“玄武門之變”。626年6月4日清晨,李世民率領秦瓊、尉遲恭、程知節、侯君集等人在玄武門設下埋伏,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奉召入宮,到了臨湖殿感覺不對勁,打算逃跑已經來不及了,被李世民一箭射殺,當場死亡,之后又把兄弟李元吉殺死。
李建成死后他的五個兒子也全部被殺,家眷們被撤銷皇籍。這真的是趕盡殺絕呀,帝王之家哪里有什么手足之情,“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可等到江山穩固后,戰果分不均勻,一樣手足相殘。
兩個月后李世民逼李淵退位,他正式登基稱帝。李世民雖然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大唐盛世,但也有很多令人不敢恭維的心思和做法,就比如李建成陵墓中出土的墓志銘來說吧,這應該就是李世民授權所撰寫,上面僅僅寫了五十五個字:“大唐故息隱王墓志 王諱建成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師粵以貞觀二年歲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雍州長安縣之高陽原”。
古人的墓志銘是記錄墓主人生平事跡的,而作為唐朝的開國太子,也算身經百戰,為唐朝的建立做出過很大貢獻的人,就用區區五十五個字輕描淡寫的打發了,內容僅記載了死者名字、謚號、死亡時間、下葬時間和地點,對他的生平、政績和評價只字未提。
而且據說墓志銘其中一個字似乎有所涂改,就是他的死后的謚號“隱”像是涂改過,據傳說因為李世民手下的那些人都恨李建成,打算要給他的謚號是“戾”,這個字是殘暴、偏執的意思。或許李世民又覺得良心過不去給改成了“隱”,讓李建成在地下平靜地安息。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是勝利者撰寫的,往往勝利者的政敵會被抹黑,這是無奈的事情。而且“玄武門之變”之后李世民多次向史官要求自己要看看記錄皇帝言行的《起居注》,剛開始史官們不答應,但是他一再要求,史官們也就無奈了。皇帝去翻看歷史記載,或者篡改歷史是一件很讓人忌諱的事,這嚴重影響了歷史記錄的真實性,給后來的歷史研究造成很大的困難。
章太炎在《書唐隱太子傳后》中就對李世民這個行為作出了批評:“太宗既立,懼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監修國史,故《兩朝實錄》無信辭”。
不論是對歷史記載的修改,還是對李建成墓志的敷衍,這都說明李世民是懼怕自己名聲掃地的,也說明他對血腥的“玄武門之變”有很大的負罪感。
滾滾歷史長河奔流不息,沒有誰是完美的,很多帝王的功過一直被后人爭論不止,李世民總體來說還算是個好皇帝,他在位時候勤政為民,重視農業發展,重視民族團結,文化遠播,開創了極其繁盛的“貞觀之治”。對于政治家的政治手段,不知該如何評說,每個人對人生的得失要求不同,做出的事也就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