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也有鳳凰城,顯然非唐山莫屬,經(jīng)歷過1976年7月28日的舉世駭然的大地震大災難,仍然能夠涅盤成功的,一定有些非凡的人。 前些日子,帶了一個來新西蘭玩的團,其中家里的舅舅對唐山地震非常了解,因為地震后第二天他就帶著助手驅(qū)車進了唐山市內(nèi),這可不容易,但對于搞地震研究的人肯定是必要的,而且對于這次大地震實際上很多搞地震預測的人是清楚的,雖然不能確定到底哪里是震中,又準確到哪一天,但京津唐地區(qū)是篤定的,而且是一場非常強烈的地震這一點也是肯定的,可是那又如何?你總不能讓老百姓每天都搬著行李到戶外去睡覺,只能說科學技術(shù)還沒有達到,如今手機和各類通訊軟件發(fā)達,至少可以在地震發(fā)生的前幾十秒鐘發(fā)出警戒,這以秒計數(shù)的時間恰恰都是生與死的界限。 建筑界有句話,地震不殺人,建筑才是。回顧一下,唐山死難人數(shù)中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被抗震等級極低的房屋砸死或者困死,那個時候蓋座房子幾乎沒人考慮抗震的問題,有些人經(jīng)濟稍微好一點,還會采用水泥攪拌煤焦的材料鋪上房頂,這種材料會比普通的屋頂更隔熱也更氣派一點,但代價是重量極大,且倒塌下來的時候傷害性強,大塊的碎塊非常沉重,就連救援的解放軍都難以下手,當時解放軍來搶險也是輕裝,有些鐵鍬已經(jīng)算好的了,很多戰(zhàn)士都是徒手,沒有大型挖掘機械,沒有電錘,甚至沒有粗一點的撬棍,只能眼睜睜看著屋頂?shù)目p隙卻徒呼奈何。記得那時候的房屋很多都是磚瓦木材混合,砌起來的墻壁很難說與抗震有啥關(guān)系,這是當時的現(xiàn)實條件。 唐山城市的由來是開灤煤礦,圍繞周邊的地下都是不停挖掘的煤礦,煤礦的挖掘勢必造成地下水的變化以及地質(zhì)應力的改變。所以地震后人們都想知道地震與挖井有沒有關(guān)系?當時官方給出明確的回答是沒有關(guān)系,但放到如今,你信么? 地下水改變,應力改變,這些一定會對地震起到放大的作用,所以地震之后眾多專家提出,這個地方已經(jīng)不宜重建城市,建議異地重建,但這個聽起來就很科學的建議照樣被漠視,那時候講究的是人定勝天,同時決定不再聽取國際專家的瞎逼逼,就連國際通行的經(jīng)濟援助都拒絕,底層邏輯就是要證明:看,你們做不到的,我們可以做到!對這種妄念平民百姓毫無反駁能力,真是悲哀。 有些問題不弄明白,四十七年前那些亡靈就永難安息。 前一篇:《旅行實錄︱唐山(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