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離開綏芬河向東北就進入三江平原,黑土地的氣息撲面而來。 ![]()
![]()
![]() 由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沖積形成的三江平原,地勢低平,海拔只有35到70米左右。這 里曾因森林茂密、沼澤遍布、曠野茫茫,人煙稀少被稱之為“北大荒”;20世紀50年代以來, 先后有14萬轉業官兵和20萬支邊青年以及54萬知識青年“屯懇戍邊”,“北大荒”而成“北大 倉”。 ![]() 正值夏種季節,行駛三江平原腹地,在廣袤無垠的黑土地上展現著一幅幅壯美的勞動場景。 ![]()
![]() 盡管天空中烏云密布,時而小雨飄灑,我們還是執意走一趟興凱湖。 ![]()
![]() 史載,興凱湖以盛產"湄沱之鯽"馳譽,唐稱“湄沱湖”;又因湖形如"月琴",金叫“北琴海” ;清定名興凱湖。“直到151年前,這個大湖的命運發生了劇變:1861年一次勘界后,中國曾 經的最大淡水湖變成了中俄界湖……”而且,俄羅斯割去了三分之二的湖面。有關興凱湖辛酸的 歷史,可參看《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第九期“興凱湖——斷裂的北國明珠”。 ![]()
![]() 與興凱湖同樣的命運,烏蘇里江也歷經了從內河到界河的滄桑。我們想看看烏蘇里江支流松 阿察河,是怎樣蜿蜒到興凱湖又注入烏蘇里江的。然而,我們的愿望落空了,下G331后遇到不 是因為疫情的封路。執勤的警察說,今日杏花節開幕式,明天來吧。 回頭時,見有小路往湖的方向,試著開車過去,村莊后面是興凱湖濕地的一個公園,好像已 荒廢。 ![]()
![]()
![]()
![]()
![]()
![]() 路邊,有“節外”的杏花…… ![]()
![]()
![]() |
|
來自: 驛路行記 > 《陸疆行之G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