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于1957年的《收獲》文學雜志,一直是文學青年和作家眼中中國最權威的文學刊物。在很長一段時間,能夠登上《收獲》,是對一個作家創作實力的認可,甚至還有人的命運軌跡因此改變。出生于1989年的青年小說家徐衎,近期剛剛出版首部小說集《仙》,而他寫作真正得到一些人的認可與熟悉,也是源于在《收獲》發表作品。 (《收獲》雜志,圖片來源于孔夫子舊書網) 2017年,二十八歲的他,憑借中篇小說《肉林執》出現在《收獲》60周年紀念專刊上,和黃永玉、馮驥才、唐諾、尹學蕓、葛亮、張悅然的作品同期刊出,是該期最年輕的作家。 對話 青年作家徐衎 徐衎 “'衎’是一個生僻字 , 和'看’同音,意思是快樂、剛直。” ![]() 1、 徐衎: 寫完是15年8月,剛好趕上浙江省作協一個改稿會,會上得到了一些肯定,然后又改了改,然后時間又到了17年上半年,通知我,收獲過終審了,至于發在《收獲》60周年紀念專號是意外中的意外。 2、 3、 你一直生活在江南,沒有像許多年輕人那樣選擇去北上廣打拼。在《仙》當中也有很明顯的江南氣息,能明顯意識到你和作家蘇童有著類似的故鄉情節。江南生活對你的寫作有什么影響嗎? 徐衎: 本科在蘭州,碩士在天津,合起來也在北方待了七年,但我可能比較慢熱,至今好像并沒有在文中有太多的“北方書寫”,故鄉當然意味著比較熟悉的寫作環境、素材,是某種本能、潛意識,某種“肌肉記憶”一樣的自發動作。寫作肯定也有一個從熟悉的、積累熟透了的慢慢向陌生的經驗跋涉的過程,當然很多時候其實我小說討論的議題并不具備那么強的地域性,但還是放在江南背景是出于某種便利,小說畢竟需要搭建一些物質基礎,那放在江南,我至少省去一些做功課的工夫,蘇童是我寫作之初很喜歡的作家,除了他的寫作技巧啊,里面濃郁的江南經驗確實讓我很共鳴很親切,有些細節人物甚至是要落淚的。 4、 作家有很多種,有的人大量閱讀,少量輸出,有的人大量輸出,閱讀的比重自然就下降。你自己屬于哪種?在你的寫作成長歷程中,你個人喜歡閱讀什么樣的作品? 徐衎: 我覺得和很多同行相比,我的閱讀量和作品量都不大,說一下閱讀和寫作習慣吧,我都是交替著,可能閱讀一陣子,然后寫作一陣子,也不會有特定的書單或者以前做論文那樣為了某個題材去集中閱讀涉及的書目,還是比較自由散漫隨性的閱讀,所以我也在反省,警惕自己是不是落入到類似“信息繭房”這樣的盲區里面,這些年也有意識地多讀讀歷史、社科,防止知識結構單一、狹隘,然后在寫作階段,我可能就不太能讀太長太大的部頭,會讀些短篇,而且我個人經驗,寫作過程中的閱讀特別能刺激靈感,在不知道后文如何進展推進的時候,隨便讀點什么,總能有意外之喜。我個人喜歡閱讀那種“哦,我達不到,或者我暫時達不到”的作品。 5、 《仙》中寫到了很多少數群體,尤其是社會基層的生活,這些事離你的個人生活有些距離,你是怎么關注到這些人的生活的?如何完成寫作的取材的? 徐衎: 其實沒什么距離。也不是我刻意去關注,因為和我的距離不算遠,或目睹或道聽途說,就沉淀成了意識或潛意識,比如買斷工齡的棉紡廠職工,并非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特產”,還有福利工廠的殘疾人、被收養的孤殘兒童,因緣際會我都有所接觸,都有所感觸,就寫了。 《蘋果刑》里的孤殘兒童是我在2016年底的一次活動中第一次接觸,當時感觸比較大,聯想了很多,就虛構了這么個故事,里面有一些生活起居的細節就源于那次接觸和觀察;《紅墻綠水黃琉璃》是我去黃鶴樓玩的時候,天氣比較炎熱,導游的解說近乎聒噪了,但仍一遍一遍……突然覺得導游的工作宛如西西弗斯推石頭一般絕望,由此再聯想了其他一些工種,比如小學老師,五年一輪回等等,有了人物,然后結構了小說;《肉林執》寫到的細節和環境氛圍有一個積累的過程,有關八十年代,聽長輩說過不少,比如當年怎么搞“嚴打”,但是主要故事線是一個比較現代性的議題,是我自己想的;《試水》就源于一個夢境,坐在船頭三百六十度旋轉,不停轉,直到夢醒。 6、 你年少時即多次獲得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這個獎項在年輕一代的心中十分有分量。對于那些想要寫作的年輕人,你有什么建議? 7、 你在創作作品當中有沒有瓶頸期?這個時候會用什么方法來度過這段時間? 徐衎: 以前,特別在校期間,我寫小說都是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就是有一點想法就下筆,所以寫壞的不少,寫不下去的也不少,寫完了拿不出手的更不少,現在下筆謹慎一點,可能就是過了新手的那種自由期,當然工作關系,時間沒那么自由也是客觀原因,現在小說的創作機制是我會把想法、素材分門別類放到相應的篇目下面,所以我的手機app里面,備忘錄對于我最重要……我剛看了一下,里面大概有幾千條記錄了,那這些素材集中,到了成熟以后,我就會選擇下筆寫出其中的某篇,所以目前倒是沒有瓶頸期的感覺,因為可寫的太多。 寫作久了是要面對自我重復的陷阱,但這個問題目前不算困擾我,畢竟手頭的書,我這輩子再努力用功也不可能看完了,以前一想到這個就焦慮,現在卻是心安,意味著我有退路,浩瀚的退路,如何尋求寫作新的增長點突破口,閱讀、觀影都可以,或者干脆不寫作,放下作家的自我暗示,安心做一陣子大生活家,也可以。 “ 《仙》是新銳小說家徐衎的首部中短篇小說集。整本書縈繞在濕熱的氣氛,與低沉有力的敘述之中。書中人物多為生活在城市底層的貧民,身處逼仄的生活空間和熟人社會,一面與親人相依為命,一面渴望著參與外界的變化。小說涉及民間借貸、暖老溫貧的情誼,是一部細致入微刻畫人間百態的現實題材佳作。 ![]() ![]() 《仙》 實拍圖 |
|
來自: 劉淮之 > 《90后作家書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