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有一個外地的家長打電話給我,說她的孩子高一,與同學發生了沖突,無法專心上課,在學校里也沒有朋友,大家都不喜歡與他玩,學習成績越來越差。 自己很焦慮,帶著孩子去看精神科醫生,診斷為抑郁癥,后來就開始吃藥,然后再也不愿意去學校了,不能總是請假,后來干脆就辦理了休學。 孩子把自己關在房間很少出門,父母的關心讓他都很煩躁,動不動就發脾氣,在家已經半年了。 我問她孩子是否愿意接受遠程咨詢,她說愿意,就這樣預約了時間。 ![]() 視頻中那個孩子來的時候精神萎靡不振,低著頭,與我交流都不能目光對視,顯得很緊張。首次咨詢,孩子告訴我說,他心情很不好,什么也不想做,覺得活著毫無意義,也不想與任何人交流。 我問他:你愿意跟我聊一聊嗎?或許我可以幫到你?他說,哈雷老師,我是不是很嚴重,心理咨詢對我真的有效嗎? 我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問他,你能積極地,勇敢地尋找專業幫助,我想你一定是想要成長和改變的,對嗎?他點了點頭。 我又問她,你現在有心理困擾,想要更多地了解自己,擁有舒適的人際關系,是嗎?他又點點頭。 于是我告訴他,心理咨詢就是運用專業的心理方法,來協助他實現這些目標,因人而異,在心理咨詢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有可能產生效果,你愿意相信我,相信自己,并試試看嗎? 這個孩子抬起頭來看了我一下,然后堅定地說,我愿意試試。上個月這個孩子的心理咨詢已經順利結案了。 我記得這個孩子媽媽在最后一次咨詢對我說過一句話,她說,哈雷老師,你看起來什么都沒有做,可是為什么孩子就愿意相信你,并有這么大的改變呢。 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何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可能生命是無法預期,無法控制的吧。我們只能遵循孩子生命發展的規律。用心陪伴,理解接納,改變就這樣發生了。 征得孩子同意,我分享一下咨詢思路及過程。 1.讓孩子內在的情緒得以宣泄 第二次咨詢,孩子已經和我建立了信任關系,他給我講述了他在校園發生的故事,說著說著他哭了起來,說自己個頭很小,對方人高馬大,不敢還手回擊對方,感覺很窩囊。 ![]() 我對他豎起拇指說,不,我反而覺得你其實有一種能力,你懂得保護自己。或許是因為這句話,讓他感覺到自己被理解,他內心的情緒得到了緩解,內心的壓力也減輕了一些。 我被孩子所信任。他才愿意將自己壓抑在內心的情緒宣泄出來,孩子的世界到底發生了什么,探討這一部分是很有意義的。 其實換一個心理咨詢師也會這樣做,孩子的情緒得到了宣泄之后,他內在的張力就不那么大了,反而就平靜下來了。 2.情感體驗的改變 情緒宣泄完成后,接下來就要引導孩子往更深處走,就是認知模式的改變。也就是說讓孩子去改變負性的情感體驗。 針對這個孩子,他抑郁了,休學了,在學校與同學有沖突,有矛盾,那么我要做的工作就是讓孩子看到并接納自己在校園的情感體驗很不舒服,對自我認同感比較低,覺得自己是弱小的,無力的。 ![]() 看到那個無力的自己,才能接納當下的情感體驗。然后跟著他的這條線,找到另外一條成長支線,如果他的情感體驗發生改變了,他也會有充滿力量的部分。找到這個部分,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量。 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認知和情感模式也不一樣,所以不同的孩子,做心理咨詢,起效的因素也是不一樣的。 例如厭學的孩子,心理咨詢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導孩子看到自己的資源和力量,找到自己學習的動力。 有恐懼緊張的孩子,心理咨詢可能要做的工作就是利用脫敏療法,讓孩子慢慢地一點一點靠近自己恐懼的東西,面對頭腦中的恐懼想法;對于有強迫的孩子,會將他們固化的思維打開。 3.引導孩子關愛自己 這個孩子覺得活著沒有意思,不愿與人交流。因此要激發孩子關愛自己的能力。我向他請教現在的高中生,目前流行的網絡用語都有什么,他們喜歡玩什么游戲?我還詢問他,我若是做一個青少年公益陪伴成長的活動,在他看來,做什么可以幫助到孩子們。 這些看似請教的提問,讓這個孩子一下子打開話匣子,很認真地給我反饋。我向他表達感謝,并真誠地對他說,當你懂得關愛自己,你看你可以做的事情也很有意義,對不對? ![]() 心理咨詢為什么能起效,對于青少年來訪者來說,心理咨詢師的關愛和心理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心理咨詢師本來就是有能量的,在咨詢的過程中會釋放自己能量,同時也啟發孩子們身上的能量,營造一種有利于青少年來訪者成長,改變,療愈的氣場,讓孩子建立起一種關愛自己的態度。 當一個孩子內心有了愛,就有了自我關愛的能力,自然不會覺得自己的存在是毫無意義的。 對于那些有自殘,自殺企圖的孩子,作為心理咨詢師更要引導他們關愛自己,心疼自己。有時候我會對這些孩子們說,你得關愛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皮膚很嫩,劃破了更容易留下疤痕,哈雷老師看到你劃傷自己,心疼得很。 4.引導孩子找到成長動力,整合自己的資源 心理咨詢過程中,有情緒的宣泄,有自我認知模式的改變,有關愛的能力,還有自我覺察力、成長動力的提升…… 當孩子的自我覺察力提升了,他會通過事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背后,認知背后到底是什么,他的內心需求是什么?他有哪些資源是可以幫助到自己的,如何去整合這些資源,從而幫助自己走出成長的困境。 當孩子有了覺察力,才能幫助他找到自己的成長動力,看到生命的無限可能,這對本身就有好奇心,創造力的孩子來說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 當然了換一個孩子,可能心理咨詢工作的節奏,重點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先評估一下,可能那一部分對青少年來訪者來講有可能會起效。 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我們需要掌握很多咨詢的專業技術、療法、技巧,但我認為,技術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能影響孩子們改變、走出困境的,是咨詢師的真誠陪伴與對他們生命的關愛、理解和接納。 對于青少年來訪者來說,咨詢的過程就是陪伴和等待的過程,有時候看似什么也沒有做,但效果可能就在孩子成長的某一刻就發生了。 有時候我們太過于有目的性的與孩子溝通,引導,不見得是好事情。當你用心陪伴,孩子真的會覺察到這一點。 不管孩子們前來求助的時候,他的狀況是什么樣的,或者不管他經歷了什么,咨詢師全然的陪伴和接納,對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一種療愈。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孩子長大后會成為什么樣子,但要相信一點,每個生命都值得用心去陪伴,我們不要刻意的,違反心理發展的規律,去安排。 孩子成長中有困擾,我們先必須接受他目前就是這樣子,不要著急改變他,越著急想去改變越難以改變。用心陪伴并不是浪費時間,對孩子來說是很有意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