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中將與陳毅會談,語出驚人:我們略施小計,你們就殺了許繼慎 歡迎大家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并留下您的看法和大家分享,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說起許繼慎這個名字,很多人已經不熟悉了,他是中央1989年確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紅四方面軍重要的創建者,徐向前曾經的上級,如果不是那段意外,他極有可能成為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甚至是新中國的開國元帥。 許繼慎的起點很高,18歲參加五四運動,20歲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從此走上革命道路。 23歲的時候,他投筆從戎,考入黃埔一期,和徐向前、陳賡、胡宗南等人成了同學。在校期間,他加入共產黨,成了“青年軍人聯合會”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青年軍人聯合會”是我黨領導的革命軍人團體,在周總理等人領導下,青軍會和國民黨領導的“孫文主義學會”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中曾展現過這段歷史。) 在北伐期間,許繼慎擔任葉挺獨立團第二營營長,參加了著名的汀泗橋、賀勝橋戰役,期間身負重傷,病愈歸隊后擔任葉挺獨立團參謀長。 四一二事變后,許繼慎在上海的中央軍委機關工作,1930年3月,他被派往鄂豫皖蘇區,負責領導當地的武裝部隊。 當時的鄂豫皖蘇區遠沒有后來那么強大,只有鄂豫邊、豫東南、皖西這三塊不大的根據地,每個根據地各有一個師,依次為31、32、33師。 徐向前當時是31師副師長(師長吳光浩已經犧牲,但為穩定軍心,暫未公布),31師下面有4個支隊,其中一支隊的黨代表就是王樹聲大將,三支隊隊長是開國中將倪志亮。 許繼慎來到鄂豫皖后,中央決定將這三塊根據地統一起來,組成鄂豫皖特區,他們下轄的3個師改編為紅一軍,并由許繼慎擔任軍長,徐向前為副軍長兼紅一師師長(紅一師由紅31師改編而來,其余兩個師為2師、3師)。 當時這3個師由于各在一地,戰士們的地域觀念很強,動不動就說:“這是我們一師的”,“這是我們二師的”,往往互相看不起,鬧矛盾;而且,這3個師的實力也不一樣,其中最強的是1師,其余兩個師就差一些。 許繼慎上任軍長,極力主張將這3個師進行混編,打破地域觀念,形成3個拳頭,互相交流,協同作戰。他的意見得到了大家的贊同。 徐向前元帥晚年寫回憶錄指出:“把三個師捏在一塊,他(許繼慎)有很大的功勞。” 當時的新一軍,名義上是個軍,但實際才兩千多人。在許繼慎的指揮下,這支部隊先后取得了英山、四姑墩、光山、金家寨、香火嶺等戰斗的勝利,斃傷、俘虜國軍7000多人,自身也壯大到了5000人。 在鄂豫皖蘇區的第一次反“圍剿”中,許繼慎采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在鮮花嶺誘敵深入,全殲國軍3個團3000余人。 應該說,許繼慎在這段時間的領導和指揮是非常成功的。 1931年1月,紅15軍軍長蔡申熙率領部隊與紅1軍會師,兩軍合編為紅四軍,但這時中央又派了曠繼勛來鄂豫皖,擔任紅四軍的軍長。 曠繼勛也是我軍的36名軍事家之一,軍事能力很出色,但徐向前認為,“曠繼勛并不比許繼慎強”。尤其是紅一軍此前在許繼慎的領導下“部隊連戰連捷,發展很快。” 徐向前認為,“許繼慎這個同志是行的,指揮打仗有一套,帶兵也有經驗……”他指出,頻繁更換根據地領導人,“不重視土生土長、有豐富實際工作經驗的干部”對于根據地和紅軍的發展與建設是不利的,這是李立三、王明主持中央工作時所犯的一個錯誤。 張國燾來到鄂豫皖后,許繼慎對他的左派很看不慣,經常說他是“老右傾機會主義”,為了這件事,張國燾非常討厭他。加上許繼慎將軍性格火爆,脾氣耿直,和曠繼勛的合作并不好,不久后他就被降職成了師長。 張國燾心胸狹窄,睚眥必報,且手段毒辣,他一直在找機會想除掉許繼慎。1931年11月,他等來了一個機會: 當時國民黨特務頭子曾擴情派出手下一個特務,跑到鄂豫皖給許繼慎送來一封信,信中說非常歡迎許繼慎率部投蔣,必定給予優厚待遇之類。 許繼慎立刻把這個特務逮捕,連同信件一起送到了軍部。徐向前和曾中生審訊了這個特務后,將其送到了鄂豫皖分局張國燾那里,并附信說明相信許繼慎,根據他的一貫表現,他不會有問題,這是敵人的陰謀。 然而,張國燾卻還是把許繼慎逮捕了起來,并將其殺害。 一個正常人恐怕怎么也想不通,如果許繼慎真是叛徒,他怎么會把特務和信都交給組織。張國燾老謀深算,更不會想不到這一點,唯一合理的解釋是: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當時張國燾殺心已起,此事不過是個借口罷了。 冷欣是國民黨中將,1945年芷江受降時,他是盟軍方面的代表,而且他也是黃埔一期,和許繼慎是同學。1937年國共二次合作,新四軍和國民黨談判時,冷欣親口告訴陳毅:“我們略施小計,你們就殺了許繼慎。”坐實了許繼慎將軍的冤死。 除了許繼慎,張國燾后來還殺害了曠繼勛和曾中生,這兩人都在89年位列共和國36位軍事家之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