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xù)推送的私人金曲和它們的演繹者 當一個熱愛聽歌的人,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耳機崩壞,會是種什么體驗? 答案是:度過了一個糾結(jié)且略顯抓狂的下午。 所幸最后的結(jié)果不壞。 個人情緒上的微妙變化,成為我寫下這篇單曲推薦的推動力之一。 從楊小姐到容小姐,再到每一個值得推薦的,廣東歌女歌手。 直到2022年8月,我同時發(fā)現(xiàn)了兩個新生代女歌手。 她們就是黃妍和葉巧琳。 2023年7月14日,黃妍推出了個人最新專輯《4891》。 這是一張內(nèi)涵極其豐富的專輯,包含著黃妍對個人音樂理念的細致呈現(xiàn)。 時至今日,我仍然堅持用文字表達著每一首歌的情緒和內(nèi)核。 我也很慶幸。 慶幸自己以推薦者,歌迷和作者的三重身份,聽到了下面這首歌。 馮穎琪作曲,王樂儀填詞,黃妍演唱的單曲《哀傷的作者》。 這首歌發(fā)行于2023年7月,恰好收錄在《4891》這張專輯中。 馮穎琪的鋼琴前奏細膩、低沉卻又不缺層次感。 黃妍清朗中略帶柔和的聲線,傳達出難以為外人道的獨特觸感。 質(zhì)感十足的旋律之外,是王樂儀極具鏡頭感的填詞。 虛晃的身影在狹窄偏廳,雕琢字與句。 但世界傾斜。 詞句的串聯(lián)不算繁雜,也沒有過多辭藻。 卻勾勒出一個孤獨、寂寥、迷茫甚至有些落魄的文人形象。 視線在這一瞬間被突然拉長,歌名“哀傷的作者”也呈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我明白這是個哀傷的作者,他哀傷的內(nèi)核是什么?” “對一個把情緒投射在文字的人而言,最無力的事情是什么?” “他根本無法,也無力表達出那些他真正想表達的東西。” 在這首單曲的后半段,王樂儀告訴每個歌迷,究竟什么才是“無法表達”的。 曾經(jīng)綻放過的花會凋謝,曾經(jīng)的舊建筑將會拆卸。 這是個充滿惡意的世界,這也是遠未被文字安撫的遠方。 筆鋒尖銳,只是身為一名作者的質(zhì)素磨礪和風格塑造。 巴別爾認為,文字工作者們的終極使命是“毫無阻礙地表達世間之所有”。 實際情況呢? 他們能夠做到嗎? 無數(shù)不可預知的因素阻遏著這一切,令本可完成的表達淪為欲言又止。 筆鋒太尖銳,要么遭遇風光黯淡之境遇,要么索性是災難的觸發(fā)點。 一位明知自己身處哀傷和艱深之中,卻依然不肯停止表達的作者。 馮小姐的旋律寫得沉郁且婉轉(zhuǎn)。 王樂儀的描摹深可見骨,于細微處見全局。 作為填詞人的她,近乎執(zhí)拗般,完成了這個故事的再塑造。 負責演繹的黃妍則仿佛對話一般,輕描淡寫間洞察著作者的心情。 后來你明白—— 原來作者也不過是平凡人,他們也會有漫漫長夜,也會有錐心之痛。 許多人的筆下充斥著世間的惡意和負面因素。 自己的內(nèi)心卻早就如荒野般麻木。 如果可以,你甚至希望他們的內(nèi)心少一點敏感。 蒼生兇殘,蒼天狡猾。 拼著哀傷和疼痛,仍然執(zhí)著書寫的那些人是值得敬佩的。 哪怕他們很可能不會贏。 然而,沒有疼痛和逆境,如何誕生真正深刻的作品呢? 由此觀之,歌不妨認真聽,故事里的作者,哀傷些反倒不算壞事。 說句心里話—— 我為這樣的黃妍感到驚喜,她無愧于我的眼光和偏愛。 “無家可歸的月亮在城里徘徊。” “我和它結(jié)伴而行,聊以溫暖我心中那些無法實現(xiàn)的幻想和不成調(diào)的歌。” 第一次看到巴別爾寫出上面這樣的句子時—— 我很愿意相信,彼時的他也身處哀傷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