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口型的種類 歌唱中口型的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橫口型,指嘴角往左右水平擴張,口咽腔內(nèi)呈左右兩邊水平方向的感覺;另一種是豎口型,指垂直張嘴,感覺嘴角拉成直線,口咽腔內(nèi)呈上下垂直方向的感覺。 橫口型發(fā)出來的聲音明亮,細膩,在我國傳統(tǒng)戲曲中經(jīng)常使用到這種口型,而中國民歌在繼承傳統(tǒng)戲曲的同時,也常常使用到這種口型。 豎口型發(fā)出來的聲音空曠、渾厚,在西方的美聲唱法中使用得最多。從音區(qū)上來說豎口型比較適合唱高聲區(qū),橫口型適合唱中低聲區(qū),但這不是絕對的,應當看歌曲的需要進行調(diào)整。 02 口型的訓練方法 (一)保持打哈欠的狀態(tài) 練習口型的第一步是將口腔打開,人們在處于困倦瞌睡狀態(tài)時會忍不住想打哈欠,這時口腔會自然打開、軟腭向上、向后抬起,喉頭也一起順著打開,全身處于放松狀態(tài),這個時候發(fā)出來的聲音才是正確的發(fā)聲狀態(tài)。 所以在進行聲樂訓練時,當歌者打不開口腔,可以試著找打哈欠的狀態(tài)會得到一個很好的歌唱口型。 打哈欠能唱歌嗎?聽聽程志的回答(二)照著鏡子練習 一個動作重復久了自然會形成肌肉記憶,我們的嗓音訓練也是如此,所以口型的訓練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 每天用小鏡子照著練習張嘴,將嘴巴張到自己認為舒服,且利于唱歌的口型,然后試著將字母“a”帶入作發(fā)聲練習,在上聲樂課時根據(jù)老師的指導再進行調(diào)整,這樣久而久之后會塑造成一個既優(yōu)美又實用的口型。 (三)唱高音時用自己的牙齒做參考物 演唱者用自己的牙齒作參考物就是在演唱時將自己的牙齒露出來,上口蓋打開,隨之將軟腭抬起來。 這個方法是最容易讓口腔打開的,如果牙齒不露出來的話,就算演唱者感覺口腔打開了,嘴唇包著牙齒對咬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自然就會將牙齒露出來,這個時候會得到一個很好的豎口型。 同時也非常有利于唱高音,聲音非常有穿透力。想糾正唱歌口型,讓自己的高音更有穿透力,識別下方二維碼,跟著歌唱家來學習吧~ 03 在歌唱中怎樣合理應用口型 (一)橫字豎咬、豎字橫咬原則 1.橫字豎咬 由橫韻母i、e、en、等組成的橫字在歌唱中容易獲得頭腔共鳴,但又常出現(xiàn)口型變橫、扁等情況,導致嗓子卡、聲音擠,所以聽眾會感覺刺耳,用橫字豎咬的方法,會將這種情況綜合,得到一個比較圓潤的音色。 如歌曲《風蕭瑟》中,“風蕭瑟”這三個字是歌曲的名字,直接點明歌曲主旨。“瑟”是個橫字,在歌曲中又要保持四拍,所以想要表達歌曲悲涼、憂傷的情緒,就要氣息下沉。 在演唱“瑟”字時就應該盡可能地將口腔打開,軟腭抬起來,聲音貼著咽壁唱,口型盡量夸張地豎起來一點,這樣才能將聲音唱通暢、飽滿,氣息才能保持連貫、穩(wěn)定。 歌唱家戴玉強:《風蕭瑟》范唱視頻 2.豎字橫咬 比起橫字,豎字在歌唱中更容易進入腔體,獲得共鳴,但是位置容易往后靠,聲音容易虛,悶在腔體里面出不來。 如歌曲《情歌》中的第一句“送哥,送到太陽升”的“送”字如果按照正常的咬字習慣,把嘴巴豎起來唱,聲音會出不來,沒有穿透力,而且跟橫字“哥”也連不起來。 這時如果口型稍微橫一點的話,會跟后面的“哥”形成互補,縮小兩個字之間的縫隙銜接,使音樂線條更加完整,同時也更加符合女主人公對情人的親切呼喚。想唱出美妙的歌聲,想學習更多的聲樂小技巧,識別下方二維碼,添加名師進行學習~ (二)開口音引入閉口音 當歌曲中出現(xiàn)i 、u、e閉口音作為高音且又延長的時候,口型偏扁、平的話,高音不容易上去,而且保持不住,就可以用開口音“a”來帶,這里所說的“帶”不是直接代替。 如果直接代替的話會造成咬字含混不清的問題,所以這里指的“帶”是將開口音帶入到原有的字母中,使其更容易打開口腔,形成更容易獲得共鳴的口型。但是要使用這個方法還有一個條件,就是字尾歸韻要快,也就是最終還得歸到原來的字上。 如在歌曲《我的江河水》中的最后一句“誓為愛情,為江山清流”的“清”,它的音落在小字二組的B上,音區(qū)是比較高的,又在此停留十多拍,想要把高音保持住又不擠嗓子是不太容易的,所以在演唱時就可以用“qing-yi-a-ang-qing”等方式完成。 在此過程中把字母“a”帶入,是為了更好地打開口腔,使通道更容易打開,獲得好的音響效果。當然這種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是咬字有點不太清楚。所以比較適用于初學者及解決不了高音的時候所用,當我們能用原本的字解決高音時,就不需要再使用此方法。 這個方法用上面的觀點來說的話也可以叫做“橫字豎咬”,都是為了使難咬的字通過口型的變化使聲音更加通暢。 (三)根據(jù)歌曲合理調(diào)節(jié) 歌唱的口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jù)歌曲的風格、情緒、音高等等來進行合理調(diào)控,才能發(fā)揮好歌曲本身的特點。 如上文所提到的“清”字,在歌曲《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中的第一句“清”字音高并不高,只在小字二組的D上,還是一首比較歡快的歌曲,另外又要還要符合女主人公小芹害羞、淳樸的形象。 所以演唱時聲音要明亮、親切,這時的咬字應當遵循“清”字本身的特點,口型稍微橫一點,笑肌略抬,位置向前、向上一點,才能符合歌曲的意境,如果還用“橫字豎咬”的原則或者加入其他字母來帶的話,不僅使聲音不會更加通暢,還會破壞歌曲原有的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