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袁念琪 上海人家AB面 “今晨4點10分,淮海路上傳出喜訊……新辟的26路無軌電車通車了”。 1960年6月1日,上海人讀到報紙這條當天新聞:《淮海路居民鼓掌歡迎26路無軌電車通車》。一輛輛4000型無軌電車單車,行駛在這條上海著名商業(yè)街上。四天前,淮海中路重慶南路以西拆了有軌電車鐵軌,淮海路上開了五十二年的“當當”的有軌電車結束了。 ![]() 圖說:替代有軌電車的26路無軌電車,經(jīng)過淮海大樓。 到這年國慶,淮海路出現(xiàn)長15.05米、寬2.45米、高2.98米的解放牌SKD663型鉸接式26路,“巨龍”可載客141人。 無軌電車換有軌電車是上海公交一場大變革,也是上海人日常生活一樁大事。就說26路,“這一變革提高運行時速,減少行車噪音,整潔路面市容;而且行車線路也作合理調(diào)整和延伸:從淮海中路龍門路直向東駛,經(jīng)人民路轉入江西南路,再入漢口路直至海關。使外灘一帶的來往乘客減少1次換車的麻煩。”(《上海公用事業(yè)志》) 為什么這路無軌電車命名26?傳聞是把原行駛淮海路的2路、6路有軌電車路別編號合二為一。其實,全市公交車路別編號已在1956年11月1日調(diào)整:1到30號電車線路,其中無軌電車從11號開始;31號起為公共汽車線路,后改自40號起。按此排排坐,淮海路的無軌電車正好排到26。三十四年后,經(jīng)營BB機躥紅的聯(lián)通國脈冠名26路,為與其尋呼臺126一致,在26路前加“1”成“126路”。又過了十年,手機替代了BB機,26路于2004年6月17日回歸 。 ![]() 圖說:26路駛過淮海中路上的上海市婦女用品商店。 淮海路全長4995米,從東頭人民路到西面凱旋路,含東路、中路和西路。淮海路是26路線路的主體,包括東路及該路精華所在的整條淮海中路。我們蕩淮海路,西至陜西南路,往東不過重慶南路;這里是淮海路精華的精華。 從問世到上世紀90年代前,26路自徐家匯到海關共16站,其中武康路到浙江南路的10個站都在淮海路;9個在中路,1個在東路。要去大店中百二店和食品二店,到淮海中路1000號陜西南路站下車。要兜兜婦女用品商店、到“淮國舊”淘舊貨拓便宜、去全國土產(chǎn)買零食,乘到淮海中路450號重慶南路站……如有對售票員說要去萬興(食品二店)和培麗(全國土產(chǎn)),那不是個“老克勒”就是“小懂經(jīng)”。 ![]() 圖說:去食品二店,到淮海中路1000號26路陜西南路站下車。 那時去新漁陽里瞻仰紅色遺跡,乘到瑞金二路站往前走,或坐到重慶南路站朝后走。新漁陽里是淮海中路567弄,弄內(nèi)6號為團中央機關舊址。此外,有數(shù)個紅色第一從這涌出。1920年10月3日,中國第一個工會——上海機器工會在這發(fā)起;店員刊物《上海伙友》在此籌備。1921年,這里召開上海第一次慶“三八”婦女節(jié)和上海工人慶“五一”勞動節(jié)籌備會…… ![]() 圖說:淮海中路567弄新漁陽里,上海工運史上數(shù)個紅色第一也在此誕生。 自1992年起,因淮海中路地鐵施工、淮海東路環(huán)境整治等,26路線數(shù)次改變。不管怎么變,我覺得26路是屬淮海路的。從流動的車窗看這條路的成長,自身不斷蛻變也成了風景一部分:從單車到鉸接式,從SWB5105KGP-3型空調(diào)電車到SWB6109BEV63型超級電容車。 當年,從茂名南路出發(fā)上班,乘26路往海關方向;往東朝西都可乘。往東是淮海中路700號瑞金二路站,站在思南果品店門口。我們舍近求遠朝西到陜西南路站上車,為了到站旁喬家柵淮海路門市部買早點,冬吃條頭糕夏嘗薄荷糕。 ![]() 圖說:淮海中路、柳林路口26路調(diào)度室,看得到待命的26路的車頭。 26路有中途調(diào)頭的調(diào)頭車,也稱“區(qū)間車”。它有兩個調(diào)頭地,一往海關方向在西藏南路調(diào)頭,這里貌似線路當中,至徐家匯6.1公里,到海關7.9公里。車從徐家匯過來,到淮海中路龍門路大轉;沿龍門路到金陵中路小轉,到柳林路再小轉;停車下客,然后在柳林路排隊等進站。不能進站停靠淮海中路上的西藏南路站,因為有車從海關過來。 售票員翻起窗下鐵皮路牌,前方終點從“西藏南路”變“徐家匯”。調(diào)度室是柳林路淮海中路轉角簡易房,26路無論柳林路進站還是海關過來盡收眼底。我曾在永安大樓上班,下班至西藏南路乘18路到淮海中路換26路。能乘到調(diào)頭車幸福,有坐位幾率極高。另一調(diào)頭地朝徐家匯方向,在武康路調(diào)頭。我的朋友毛先生記得:到武康路調(diào)頭車極少,到西藏南路調(diào)頭多,幾乎每2部后就有1部。 26路海關終點站在四川中路250號。先是母親上班坐到海關,后是我若接送孩子也到海關。站頭前是四川中路、廣東路十字路口。這路口上海味足,要拍老上海電影景也不要動。枕木般的路燈桿漫出往日的氣息,底端四面包著帶叉的長方形扁鐵框。 這里叫海關卻不見海關。它西邊江西中路、南京東路口,在1854年(清咸豐四年)有個從上海縣城遷來的清廷老海關。東面中山東一路,有個1857年(清咸豐七年)建的新海關,也稱“江海北關”。 ![]() 圖說:別稱“元芳大樓”的第一家中國人自辦銀行——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袁念琪攝 終點站對面是大壺春,生煎饅頭有名氣。到上世紀80年代,車站南面通外灘的元芳弄里,元芳餐廳名氣響,我所在部門在那辦過年夜飯。那時,未有金句“元芳你怎么看”。元芳弄東頭是中山東一路6號中國通商銀行大樓,別稱“元芳大樓”;盛宣懷是這第一家中國人自辦銀行的發(fā)起人和首任督辦。到了1986年,海關終點站遷四川中路130號原28路終點站。1994年,搬新開河。 ![]() 圖說:鉸接式26路,駛出徐家匯起點站。 住茂名南路時,到海關多而去26路另一端點肇嘉浜路1000號的徐家匯站少;在上世紀90年代前,那里冷落。第一次乘26路去徐家匯是1971年5月4日,到徐匯劇場看《智取威虎山》。徐家匯巨變自1992年起,成上海市級副中心和市商業(yè)中心之一。1995年,26路告別徐家匯到虹橋路。 2020年12月27日,26路起訖點改為廣元西路虹橋路—長樂路陜西南路。 走在淮海路,耳邊總是響起那熟悉的聲音:“26路,方向徐家匯。”“26路,方向海關。”“26路,西藏南路調(diào)頭。”…… ![]() 《勞動報》2022年8月21日 袁念琪:1978年從農(nóng)場考入大學,獲法學士學位。1983年考入上海電視臺,高級編輯(專業(yè)技術二級),獲上海長江韜奮獎,上海市作協(xié)會員,入選《中國新聞年鑒》。1974年發(fā)表作品,獲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一等獎,收入王蒙主編《中國最佳散文》。著有《上海品牌生活》、《上海門檻》、《上海姻緣》、《上海B面》和《零食當飯吃》等。 原標題:《淮海路的26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