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一個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到底夢給了我們什么含義,帶給我們什么啟示?古今中外,許多人都對此進行過深入研究,但若是說起這個話題,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一本書。
那就是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

這是一本窺視人內心最深處的書,在書中,他給我們描述了另一個世界,一個光怪陸離,充滿幻想的世界。
位高權重者的夢在古代常被視為神明的預言,夢在信奉科學的現代自然不再有那般的地位,但它依舊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無數心理學家相信夢是人潛意識的折射,從夢的含義可以看出一個人隱含的一面,了解了夢與精神的關系,就懂得了如何了解別人。

弗洛伊德認為人注定要成為本能的犧牲品。這本書中充斥著他對人本性的思考,因為在夢中,人們會卸下所有的偽裝,這是一個認識自我的過程。
對夢的認識,也是對自己更高層次的了解,當人們脫掉良知和道德的包袱后,一個真實的自我呈現出來。夢像一面鏡子,誠懇地映出一個人最想隱藏的自我,最不堪的妄想。但這并非是壞事,唯有知曉自己,才能提升自我。

全書體現了他的一個著名理論,“冰山理論”。冰山理論,把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的關系比作冰山,認為意識只是露出水面之上小角,而潛意識才是隱藏在水面之下的巨大冰山。
他認為夢的唯一作用便是滿足人的潛意識中的愿望。而這些愿望(本我的體現)由于不被人的理性(超我)所接受,所以要由人的自身(自我)進行調節,經過一系列粉飾,轉化成不易被察覺的形式通過夢境釋放出來。

弗洛伊德提出分析夢時必須對人的生活背景有深入的了解。也是這個原因,我們不應妄自對他人的夢加以揣析。要想正確地解夢,我們就必須對做夢者有一個長期的全方面的了解,因而解析夢這個過程,是非常耗時耗力的。
《夢的解析》一書,在當時并不被人們接受,一方面是其中理論多為弗洛伊德自己在治療一些精神病人時通過感性經驗進行的總結,沒有理論數據的支持。另一方面,部分人對于弗洛伊德將個別精神病人的案例所得的結論普遍套用在正常人身上的做法表示不滿。

所以,這本書剛出版時受到了很大的冷落和責難。雖然今天,這本書的巨大價值得到了重視,弗洛伊德的地位逐漸被認可,但仍有些觀點并不能被人們全盤接受。
盡管《夢的解析》存在一些爭議,但是瑕不掩瑜,我們仍要承認這本書在心理學界中里程碑般的地位。它從一個其他人從沒探索過的領域,以夢境出發,對人們的心理進行了分析,并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備的系統,這是它最可貴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