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卷 仕績 一 二松 江 府 三 明(下) 徐 階 徐階,字子升,號存齋,華亭人。祖賢,自小蒸贅郡城,遂家焉。父黼,宣平縣丞,祀鄉賢祠。 階,舉嘉靖二年進士,廷試第三人。授編修,預修會典。 帝用張孚敬議,欲去孔子王號,易像為木主,籩豆禮樂,皆有抑損。階獨條不可改者五,不必改者三。斥為延平府推官,攝郡事。出系囚三百,捕劇盜二十人。擢浙江按察僉事,進江西按察副使,俱視學政。 皇太子出閣,召拜司經局洗馬,累升禮部尚書、入直無逸殿。加太子太保,進少保,兼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機務。咸寧侯仇鸞有殊寵,驕恣甚,階知帝厭之,密白鸞輸情誤國狀。奪其大將軍印,鸞自恨死。 進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加少傅,改兼吏部尚書。兵部員外郎楊繼盛論嚴嵩罪狀,中有二王皆知其奸語,帝下繼盛錦衣獄。嵩屬陸炳根究主使者,階以危語動嵩,嵩懼,乃寢。倭躪東南,階力主發兵。加兼太子太師,進少師。 階外謹事嵩,及知帝亦聞嵩貪與其子世蕃奸恣狀,乃令御史鄒應龍劾之。帝勒嵩致仕,謫戍世蕃。階遂代嵩為首輔。即以嵩直廬賜階。階榜三語其中曰: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公論。又以孚敬、嵩導帝猜刻,力返之,務以寬大開帝意。進建極殿大學士。 自嘉靖中葉,南北用兵,邊鎮大臣,小不當帝指,輒逮下獄。階當國后,緹騎省減,詔獄漸虛。帝鉺金丹,病躁,戶部主事海瑞陳帝失,帝欲殺之,階力救得免。帝崩,階草遺詔,人比之楊廷和所擬登極詔書,為世宗始終盛事云。 南京振武營兵屢嘩,階欲汰之,慮其據孝陵不可攻,先令操江都御史唐繼祿督江防兵駐陵旁,而徐下兵部分散之。事遂定。 給事中張齊以私怨劾階,階請歸。許之,賜馳驛,一切典禮如故事。年八十,詔遣行人存問,賜璽書、金幣。明年,卒,贈太師,謚文貞,祀鄉賢祠。 (華亭縣志,參前志、郭、宋二府志、云間志略、明史稿) 潘 恩 潘恩,字子仁,上海人。嘉靖二年進士。知祁州,調鈞州。州人相語曰;毋相仇,避潘侯;毋甚口,愧太守。歲積儲為列城最,祲則振廩貸之。 擢南京刑部員外郎,遷廣西僉事,督學政。時靖江王驕恣,其衛卒子弟毋得充諸生,即充諸生必以賄,不則鋃鐺其父兄。恩移長史,謂:王復勒諸生試者,吾立糾汝!諸生乃得就試。嘗署按察篆,鉤捕王所匿大猾。王恨次骨,上疏誣恩。上遣法曹置獄會勘,事得直。 進四川左參議,歷遷浙江參政。按部海鹽,島寇猝至,圍之數十重。時城無見兵,率吏人晝夜登陴不少懈,城卒以全。進云南按察使,擢江西布政使,出撫河南。徽恭王子載坨常微行,多掠良家子充后宮,占民田,殺無辜。恩與御吏悉發罪狀,侖廢徙,徽王失國。伊庶人怙惡尤甚,恩益厲收其佞幸考治之。 遷刑部侍郎,再擢南京工部尚書。時督餉都御史章渙上疏,以經略中原,名觸上諱,當得誹謗罪。云南巡撫游居敬與黔國相抵,黔國以事中之,將坐以激變。恩上疏救,皆得比寬典。改左都御史。請飭臺綱,剔利弊,皆嘉納之。已,請致仕。卒,年八十七。賜祭葬,太子少保,謚恭定。 (松江府志) 李日章 李日章,字尚綱,華亭人。嘉靖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有巨珰欲有所逮捕,求見請托,日章曰:越百里而逮人,非法也。不聽。遷員外、郎中,知襄陽,徙長沙。先是,大溈寇數千人,屢招輒叛。日章督兵進剿,縛其酉長,斬獲甚眾,余寇悉降。事聞,賜金綺,晉副使。尋有忌者,遂歸。 (松江府志) 馮恩 馮可行 馮大受 馮恩,字子仁,華亭人。海之孫也。幼孤,母吳氏親督教之。嘉靖五年進士,除行人。出勞王文成軍,遂執贄為弟子。 擢御史。帝用閣臣議,分建南北郊。且欲令皇后蠶北郊,詔廷臣各陳所見,而斥異議者為邪徒。恩上言:以直諫為邪徒,此非陛下意,必左右奸佞欲信其說者陰詆之耳。況天地合祀,已百余年,豈宜輕改?禮:男不言內,女不言外。皇后深居九重,豈宜遠出郊野?愿速罷二議,毋為好事希寵者所誤。疏奏,帝不之罪,恩益感奮。 十一年冬,彗星見於東井,詔求直言。恩劾張孚敬根本之彗,汪錢腹心之彗,方獻夫門庭之彗。帝得疏大怒,下錦衣衛獄,究主使名。恩日受榜掠,瀕死者數,語卒不變。明年春,移刑部獄。帝欲坐以言大臣德政律,論死。恩長子行可,年十三,伏闕訟冤。日夜匍匐長安街,見冠蓋者過,輒攀輿號呼乞救,終無敢言者。比朝審南闕門,銑當主筆,東向坐,恩獨北向。鉉令卒拽之西面,恩起立不屈,辯甚強。銠怒,署情真。恩出,觀者嘆:是御史非但口如鐵,其膝、其膽、其骨皆鐵也。因稱四鐵御史。恩母年已八十,擊登聞鼓訟冤,不省。 又明年,行可上書,請代父死,不許。及冬,事益迫,行可乃刺臂血書疏,自縛闕下,復請代死。帝覽之惻然,下所司詳議,得減戍雷州。越六年,遇赦歸。雷人配宋寇準等祀之,為十賢堂。 穆宗即位,錄先朝直臣。恩年已七十余,即家拜大理寺丞,致仕。年八十一,卒。 行可,字道卿。既脫父死還家,中嘉靖十九年舉人。謁選,得光祿署正。遷應天通判。止高淳決堰,革鑄局樣錢,卻溧水耗羨,所至俱清惠有聲。致仕歸。卒,年八十有九。學者稱孝貞先生。父子并祀鄉賢祠。 行可子大受字咸甫,工書法。萬歷七年舉人。官慶元知縣。 (華亭縣志,參前志、云間志略、明史稿、松風余韻) 顧中孚 顧中孚,字伯誠,嘉靖五年進士。授崇仁令。治尚嚴明。俗好斗,至募拳勇為師,中孚盡逐之。按籍索田,而詭寄者息。遷吏部主事,擢云南參議。贊總督犁徭人巢穴,歸良家子女被虜者干三百人,有金綺之賜。歷江西按察副使。逮分宜蒼頭數人,置之法。擢浙江參政,尋乞歸。 (松江府志) 徐宗魯 徐宗魯,字希曾,華亭人。嘉靖八年進士。知峽江縣。舊有虛糧,累民戶納,多逃亡。宗魯躬自履畝丈量,置魚鱗冊以便疆理,歸戶冊以便征輸。豪右不便,出流言阻撓,宗魯持必行。比入覲,夏言柄政,欲移令貴溪,宗魯以清賦未畢辭。隨伏闕具疏,得報聞,獲減原額二百十八里為百八十里,賦額始正,逋民漸還。召為御史,巡按入閩。時延平、永平多盜賊,道路梗塞,設方略,次第就擒。又疏論柄臣嚴、瞿二相不法事,競以是歸。 (松江府志) 姚 篚 姚篚,字登之,華亭人。嘉靖十年舉人。授廣信府推官。筑玉山城,置關隘,山賊不敢嘯聚。遷宿州知州。招撫流亡,給牛墾田四千余頃。立社倉,教機杼,民咸賴之。官至貴州僉事。 (松江府志) 包 節 包節,字元達,華亭人。嘉靖十一年進士。授東昌推官,入為御史。劾兵部尚書張瓚貪穢。出按云南,以疾歸。 起故官,再按湖廣。顯陵守備、中官廖斌擅威福,節欲繩之,語先泄。鐘祥民王憲告斌黨庇奸豪周章等,節捕章,斃之杖下。斌益怒,遂奏節不以正旦謁陵,次日始謁。時當進膳,不旁立,褻慢大不敬。疏已入,節始奏斌前事。帝怒,逮詣詔獄榜掠,永戍莊浪衛。莊浪極邊,敗屋頹垣,節處之甚安。獨念其母,自傷不克終養,日飲泣。聞母訃,晝夜哭泣。已,又聞弟孝卒,撫膺曰:誰代我奉祀者!哭益悲,病死。 (華亭縣志) 包 孝 包孝,字元愛,華亭人。嘉靖十四年進士。由中書舍人為南京御史。疏論禮部尚書溫仁和主辛丑會試有奸弊,且劾庶子童承敘、贊善郭希賢、編修袁煒,皆不問。未幾,又劾巡撫孫檜、吳瀚,瀚罷去。 孝兄弟分居南北臺,并著風采,又皆有至性。節官北,不得養母,孝遂以侍養歸。母亡,哀毀骨立,未終喪卒。 (華亭縣志) 吳 梁 吳梁,字伯材,華亭人。嘉靖十六年舉順天鄉薦,選邵武司理。值島寇踞建陽、光澤間,梁受檄提兵入叢箐,扼其沖,破走之,論功賜金綺。延平賊李元春乘海警剽掠,設方略執其酋,余黨潰散。擢刑部郎。有巨猾以私敕建寺,事連金吾屬,梁捕治。金吾挾要珰居間,不聽。伺梁入朝,集群小詬之,梁手摔兩人奏御,舉朝皆服。出守廣西,中道乞休。銓部持其疏曰:是強項折中貴者,可去邪?梁競拂衣歸。卒,年八十有七。 (婁縣志) 康學詩 康學詩,字伯玉,華亭人。嘉靖十六年舉於鄉。授饒州司理。郡豪吳陽與弋陽豪仇殺,死者各數千人,案稽十余年,臺檄學詩往讞,立決無冤者。調重慶。案逆賊吳思義黨,間行得渠首,置之理。時西寇散毛侵土司,召義發兵以助。或謂夷人自相攻耳,勿助便,學詩曰:土司固夷,然我藩也,而棄之,異時何以令他土司?因上便宜數事,皆報可。旋罷歸。卒,年七十四。 (松江府志) 蔡懋昭 蔡懋昭,字允德,上海人。嘉靖十九年舉人。署嘉善教諭。擢知新河縣,遷守趙州。冢宰胡松稱其賢,擬內召,而太守陳煜嫡龁之,拂衣歸。 會御史顏思賢過趙,父老攀轅泣訴前州守治狀,及去官之故,顏抗章首舉之。即家起桂陽州,旋同知懷慶。 丁外艱。補肇慶。海盜許恩者,筑城陽江沙島,東連惠州,與林道乾遙相犄角。懋昭用間,示以恩信,恩降。一日,忽馳入恩幄坐,好言令解散諸黨,凡六千余人。遂命將校率恩入謁制府,為請命,赦不誅。林道乾失援,亦詣軍門降。拜思州知府。城苦無井,民間從三十里外取水。懋昭肅衣冠禱天,四門各穿一井,水旋涌,民稱為蔡公井。致仕歸,思民肖像祀之。 歷官三十年,至不能舉火。年至九十余卒。 (松江府志) 張鶚翼 張鶚翼,字習之,上海人。嘉靖二十年進士。授職方司主事,守山海關,改稽勛司,歷文選郎中,擢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館。時宰臣用事久,諸附麗者率引據要津。鶚翼力請南,得通政司右通政。 賊師尚昭起淮、蔡,留都戒嚴,分督通濟門。議者以城外竹木宜焚徙,鶚翼言根本重地,不宜以小寇先自擾,示之弱。尋遷右僉都御史,巡撫貴州,便道過海上。時倭寇薄城下,因留以系人心,日夕為捍寇計。寇筑長圍數重,堞幾毀,乃撤民扉為柵,且戰且修。復出粟以廩登陴者。逾月,寇退,乃之官。丙辰,以星變免歸。 (松江府志) 陸樹聲 陸彥章 陸樹聲,字與吉,華亭人。初冒母家姓林氏。少力田,暇即讀書。嘉靖二十年會試第一。改庶吉士,授編修。三十一年,請急歸遭父喪。 久之,起南京司業。未幾,復請告去。起左諭德,掌南京翰林院。尋召還春坊,不赴。久之,起太常卿,掌南京祭酒事。嚴敕學規,著教條十二以勵諸生。召為吏部右侍郎,引疾不拜。隆慶中,再起故官,不就。 神宗嗣位,即家拜禮部尚書。力辭不得,乃赴闕。初,樹聲屢辭朝命,中外高其風節,遇要職必首舉樹聲,唯恐其不至。張居正當國,以得樹聲為重,用后進禮先謁之。樹聲相對穆然,意若不甚接者,居正失望去。一日,以公事詣政府,見席稍偏,熟視不就坐,居正趣為正席。其介如此。北部要增歲幣,兵部將許之,樹聲力爭。 萬歷改元,中官不樂樹聲,屢宣詣會極門受旨,比至,則曹司常事耳。樹聲知其意,連疏乞休。居正語其弟樹德曰:朝廷行相平泉矣。樹聲聞之,曰:一史官去國二十年,豈復希揆席邪?其冬,請愈力,乃命乘傳歸。辭朝,陳時政十事,多切時弊。旨報聞而已。 樹聲通籍六十余年,居官未及一紀。與徐階同里,高拱則同年生,兩人相繼柄國,皆辭疾不出。為居正所推,卒不附也。已,給廩隸如制,加太子少保,再遣存問。 子彥章,以行人終養,詔給同俸,異數也。 樹聲年九十七卒。贈太子太保,謚文定。祀鄉賢祠。 彥章字伯達,萬歷十七年進士。樹聲誡毋就館選。工詩,善書。歷官南京刑部侍郎。 (華亭縣志,參前志云間志略) 范惟一 范惟丕 范允謙 范必試 范惟一,字允中。宋文正公十六世孫。世家吳門,父北溪,始遷松之泗涇,遂為華亭人。家貧授經,成嘉靖二十年進士。知鈞州,擢濟南同知,轉工部郎,出為湖廣僉事,分部荊西。捕治土豪,一方懾息。潛沔堤潰,漂溺廬舍,下令弛征,發粟賑貧者。再擢山東參議,督兩浙學政,升按察使,晉江西布政使,遷南太仆卿。乞歸。 弟惟丕,嘉靖三十八年進士,終光祿少卿。惟丕長子允謙,隆慶四年舉人。允臨,自有傳。惟一孫必試,萬歷四十六年舉人。 (松江府志) 楊 樞 楊樞,字運之,青浦人。以舉人官延平府推官。時有河南饑民八十余人流至閩,監司以為盜,樞力爭得釋。尋擢辰州府同知,調漢陽。均賦役,置學田,凡湖利之侵奪於豪石者,盡舉以還民。再補臨江,攝郡事。鹽驛羨余,一不以自私。嘗於歲余草清理驛傳檄,比成,漏下四十刻矣,即出,具朝服,望闕稱賀。以積勞卒官。 (青浦縣志) 宋 賢 宋賢,字及甫,華亭人。嘉靖二十三年進士,令新昌。經度吠澮,塞東溪以御潦,浚西溪以備旱,歲大稔。征拜御史,按四川。蜀世子嘗以事饋金,賢卻之。丁父憂歸。 (松江府志) 張承憲 張承憲,字監先,華亭人。祖縉,官副使。承憲嘉靖二十三年進士,為行人。賜一品服,使朝鮮,王出素紙乞言,援筆立成,詞翰雙絕。贈奇珍,悉卻之。又兩使親藩-,俱反其饋遺。遷吏科給事中。時邊吏請聽關外牛羊易米豆,承憲條五不可狀,不果易。又疏言宜止科斂,禁賄賂;嚴舉主之罰;重部院之臣,及久任以責成功;撫臣不宜數易。詔皆納焉。其陳請援御倭寇事宜,俱見諸施行。丁艱。服除,補原官。乞歸,卒。 (松江府志) 王 會 王會,字子嘉,青浦人。嘉靖二十三年進士。以屯田主事權杭州南新關稅。先是,關吏多以脂膏自潤,會無私焉。再轉而為工部虞衡司郎中。時俺答犯塞,仇鸞方怙寵,軍需兵仗皆促期嚴辦,實欲陰以覬賂。會不為動,而輸納如期。鸞怒,無以難也。 二十九年,出知桂林府。鸞修前怨,以他事誣逮詔獄,謫紹興府通判。時閩、浙奸民句致倭夷互市,且為之鄉導,亂由是成。會廉得其首惡,輒置之法。 最后會為瓊州兵備道。州有生、熟二黎,依險自阻,與舶商陰相結,盜發,不可追詰。會下令吏卒,有盜失不知狀,與知狀不力捕者,罪與盜等;驅逐所得,以其半予之。未幾,盜息。 (青浦縣志) 楊允繩 楊允繩,字翼少,華亭人。瑋孫。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授行人,擢兵科給事中。奉命會英國公張溶等,簡應襲子弟於閱武場,指揮鄭璽忽傳寇至,溶等皆走,允繩獨不動。因奏褫璽職,奪溶等營務,由是知名。俺答入犯,陳御邊四事,報可。遷戶科左給事中。 三十四年,疏論倭患,由督撫命令不行,賄賂權要,上下相蒙,風紀莫振。嚴嵩銜之。 冬,巡視光祿,劾寺丞胡膏偽增物值,下法司按驗。嵩嗾膏誣允繩欺謗玄修,斥言齋醮所用品物不必精擇。上怒,詔允繩當儀仗內訴事不實律絞,廷杖下獄。 子應祈,字懋延,刺臂血書疏,欲擊登聞鼓鳴冤。母黃孺人泣止之,曰:楊氏四傳,僅爾一脈。藉令復蹈危機,徒死無益。逐焚其草。應祈毀容骨立,以未舉子,姑藉藥餌自扶。及生子忠裕甫月余,亟入獄,與父訣,竟不食死,年二十七。 三十九年,允繩死西市。黃孺人偕子婦袁,奉兩喪歸。吳國論誄之曰:一時雙櫬返,煙雨暗江東。天下悲之。穆宗即位,贈允繩光祿少卿,予一子官。上疏請旌,敕建節婦孝子祠,(郭府志作坊)且表其廬。 (華亭縣志,參前志、郭府志、云間志略、明吏稿、松風余韻) 徐陟 徐琳 徐炎 徐爾鉉 徐洊承 徐汲承 徐陟,字子明,華亭人。階弟。嘉靖二十六年進士。累官刑部侍郎。臨事剛決無少徇。引疾歸,出私幣,為倭亂時諸立功死及婦女之殉節者建祠以祀。卒,祀鄉賢祠。 子球、琳、炎、坪。琳,字雍卿,嗣仲父陳,以文貞蔭官,楚雄知府。炎,字彥文,以父蔭任至太仆丞。疏諫選取宮人,事賴以寢。扯力克侵西鄙,當事懦無策,炎上疏請斬經略,直聲大震。告歸,卒。 琳,居鄉時嘗建義莊。又捐田一百八十畝於府學,一百五十畝於縣學,以資膏火。而炎子爾鉉,亦捐田百畝於青浦學。 爾鉉,崇楨中副貢,累舉鄉飲大賓。二子。長洊承,崇禎十二年舉人。次汲承,諸生。皆有聲幾社中。 (華亭縣志,參前志、宋府志) 周思兼 周紹元 周紹節 周思兼,字叔夜,華亭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除平度州知州。歲欞,躬巡郊野,坐籃輿,攜飯一盂以行。因盡得疾苦狀,悉蠲除之。王府奄人縱莊奴奪民田,監司杖奴斃,奄迫王奏聞,巡撫彭黯令思兼讞之。王置酒,欲有所屬,竟席不敢言。思兼閱獄辭曰:此決杖不如法。罪當杖,以王故,加一等。奄誣告,罪當戍,以王故,末減。監司得復秩。旁郡饑民掠食,所司持之急,且為亂,上官檄思兼治之。作小木牌數千,散四郊,令執牌就撫,悉賑以錢谷,事遂定。舉治行第一,擢工部員外郎,督臨清磚廠,士民遮道泣送。河水將決,思兼募民筑堤,堤成,秋漲大發,民免於災。 進郎中,出為湖廣僉事。岷府宗室封將軍者五人,殺人掠貲財,監司避不入武岡者二十年。思兼縛其黨,系獄。五人藏利刃入,思兼揖而捫其臂,曰:吾為將軍百口計,將軍乃為此曹死邪?皆沮退。乃列其罪奏聞,悉錮之高墻,還田宅子女於民。遭內艱,去官。久之,起廣西提學副使,未聞命,卒。祀鄉賢祠。私謚貞靖先生。 子紹元,字希安。隱居力學,工分書,精篆刻。紹節,字希允。諸生。論著兵、農、水利、救荒、賑貸諸書,皆切要務。 (華亭縣志,參郭、宋二府志、云間志略) 龔 愷 龔愷,字次元,華亭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授慈溪令,入為御史。會咸寧侯仇鸞倡馬市,首疏論之,杖闕下,得不死。條上邊事六,曰:嚴紀律,別功罪,撫遠人,實軍伍,選將,募兵。出視兩淮鹽政,又按西粵。屬吏不職者,輒望風解綬去。尋列靖江王驕恣狀,復疏止大征粵寇。上是其議,當事者以此忌之。遷山東參議。屬大蝗,愷下令捕得蝗者易粟倍,于是蝗不為害。遷湖廣副使,引疾歸。 (松江府志) 董傳策 董晉 董傳策,字原漢,華亭人。父體仁,有學行。傳策九歲能屬文,嘉靖二十九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偕同官張種、給事中吳時來,上疏劾時相嚴嵩墮邊防、鬻官爵、蠹國用、黨罪人、擾驛遞、壞人才,凡六事,請斥之以謝天下。世宗震怒,詔下獄,究主使。榜掠慘酷,絕而復蘇者再。會地震,得釋,謫戍南寧。在戍時,從學者甚眾,土人結屋以居之。地無水,眾為鑿井,筑亭其上,人呼井為董公井,亭為董公亭。穆宗立,遵遺詔召復故官。歷太仆卿,遷大理卿,擢南京禮、工二部侍郎。被敕歸。 傳策性清介,御下過嚴。一夕,闔戶寢,為臧獲輩所戕,卒。所著見藝文。 弟晉,隆慶元年舉人。 (上海縣志) 唐繼祿 唐繼祿,字子廉,上海人。弱齡喪父,偕其兄力耕績學。成嘉靖三十二年進士。知遂安縣,有惠政。郡檄征輸浮常額,奏記罷之。豫募兵儲粟,若寇至者。未幾,島夷猝起,所至殘破,獨遂安以有備獲全。有囚殺人,獄具,稱冤不已。繼祿往驗治,支體果無傷,惟心遒斂如石。立訊囚曰:汝乃飲之鹽鹵乎?囚叩首服。 召為御史。歲大旱,疏修省十事,又奏行里甲法,詔頒示諸郡縣,皆行之。出按湖廣,墨吏望風解印綬。會興山盜起,聚眾三千人,縣官利盜礦,匿不以聞,郡守徐學謨上狀,繼祿即馳檄縛縣官。陰遣沙市趙巡檢詣賊寨,諭以朝廷威德,令自解散,來歸者人給一鈐符,俾寧其家。月余,賊盡散。 擢大理丞,晉右少卿,轉南京操江僉都御史,再升右副都御史,奉敕總理山西等處屯鹽。未幾,疾作,移告還家。 (松江府志) 唐自化 唐本堯 唐自化,字伯咸,華亭人。嘉靖癸丑進士。授將樂知縣,以治行稱最,征拜御史。旋出按直隸、山東、山西積欠。疏奏畿甸之內,宜從寬恤,詔罷其征,都人大悅。改行人司司正,歷兵部郎中。時值邊警,部務殷繁,自化剖決如流,絕無凝滯。大司馬楊溥重其才,倚如左右手。 子本堯,字世承。隆慶辛未進士。授金溪知縣。廉明練達。初行條編法,分毫不擾。擢御史。嘗巡視十庫、光祿,奏逐中貴之侵冒者數輩,時以骨鯁稱。終貴州參政。 (重修奉賢縣志錄舊志,參府志) 趙廷炯 趙廷炯,字堯章,上海人。舉嘉靖三十四年鄉薦。授真陽令。俗武健喜訟,炯力懲之,威、愛并著。邑賦繁瑣,仿條編法行之,民稱便。真陽百年來無滿三考者,有之,自廷炯始。遷錦衣衛經歷,保全建言被杖諸臣。 拜南虞衡主事,轉屯田郎,晉潯州守。時午山猺方橫,炯意主招撫,先以大軍壓其境,而遺辯有口者,諭以朝廷威惠,咸聽約束。岑氏中絕爭繼,廷炯言武靖遠方,不宜撫守,岑氏非有大功德,不應復立。卒從其言。尋致政歸,卒,年七十。 (松江府志) 姚體信 姚體信,字汝中,華亭人。嘉靖三十五年進士。授主事,歷廣東司郎中。治獄嚴明,近幸豪貴無少假,時稱執法郎。出守南陽,值大饑,發粟賑民,全治無算。丁憂歸。服除,補廣信府。懲墨吏,平訟獄,興學宮,勸農桑,人頌其政。累擢河南左參。時柄事者方苞苴殿最,體信於政府要津,不一通謁,遂罷歸。卒,年七十二。 (華亭縣志) 楊道亨 楊道亨,字豫甫,青浦人。嘉靖三十五年進士。授行人,遷刑部郎,擢真定太守。時畿輔戒嚴,郡三面皆土城,出羨錢甓之,幣月而畢。復筑滹沱廢堤,以護城壕。久之,滹沱水橫,堤且潰,益置水牛竹楗捍之。又修城垣學宮,以羨粟四百石付工匠。事竣,遷云南副使。去而前撫臣故高新鄭客,與道享有隙,且謂文貞鄉人,借此劾奏。因下御史按問,諸將作受直咸有狀。吏民叩頭呼曰:楊使君僅飲一杯水,奈何以此朽粟蔑之!御史上疏曰:故真定守楊道亨材而廉。廉者不必盜,材者亦不須朽粟。事得白,復其官,而道亨已卒。 (松江府志) 楊 銓 楊銓,字朝明,華亭人。嘉靖三十五年進士。授行人,擢南吏科給事中。營卒變起,大司馬恐激變,甘言婉撫。銓計擒首惡,上疏極言其不可縱。無何,河池營卒復毆其偏將,因劾罷本兵尚書,一時偉之。在南垣七年,三遇大計,先后所劾卿寺藩臬勛貴不下百人。擢江西副使,晉廣西參政。會前所劾怨家構蜚語中傷,報罷。敝衣糲食,僦居南禪僧舍。年七十五,卒。 (松江府志) 潘允端 潘允端,字仲履,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授刑部主事。以父恭定長法曹,改調南工部。榷龍江關稅,以寬大恤諸商,稅入反倍。轉駕部,以憲副巡青、登。巨盜憑險阻出沒,廉知左右通賊狀,貸其罪而遣之,令誘其縛賊魁,余黨悉解。島人以歲時入市,武弁等襲殺為功,諸島鼓噪稱亂。乃暴武弁罪,而檄諭諸島,咸叩戟門感泣去。晉參政,總理漕儲,漕政為之一變。 先是,有司交兌后時,領運者又多怠事,比至河水暴漲,數敗舟;北地早寒,河冰易合,舟不能回。於是以期會督有司,部勒諸官軍,以二月至淮,五月入閘,八月并達天津。又于瓜洲建閘,以避江濤;令白糧民船尾漕艘而行,永免民運瓜、儀之累。而苦心擘畫,尤在海運。運自淮入海,歷膠、萊以至直、沽,險道既遠,怒濤不時,談者色變。允端躬歷沿海要害,激勵將士,以次懸賞罰格而行之。凡為艘三百有奇,運糧十有二萬石,不一月至天津。自會通置河以來,所未有也。后允端遷四川右轄,遂格不行。 時蜀九絲用兵,不數月費金三百萬。愕然曰:曩東南中倭禍越數年,費不及二百萬金。乃今都蠻小丑,費至此乎?督府方以平亂功超擢,貴用事,聞其語,心銜之,遂厄之,使投紱歸。 (松江府志) 艾可久 艾可久,字德征,上海人。嘉靖壬戌進士。授太常博士,擢南京御史。巡視上江,劾勛貴驕縱及附高拱者四人。遷知衡州府。屬縣議增商稅,執不可,以緩催科、興學校為務。督撫意有所憎,陰屬羅致,可久曰:殺人以媚人,我不為也!累遷江西參政。革田稅飛灑,出羨金賑饑。擢陜西按察使。秦藩宗人恣橫,執法繩之,閹寺斂跡。由山西布政入為南太常卿,晉通政使。疾作,請告,不候旨歸。省臣劾之,上置不問。尋卒,年六十九。 (南匯縣志) 張明正 張明化 張賓選 張瀛選 張明正,字公甫,華亭人,居佛寺橋。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授南京禮部主事,轉文選。清慎勤敏,銓法稱平。出秉滇憲,轉粵東大參。粵故盜藪,多浪、于菟二蛋,世盜珠為業,明正率兵討捕之。遷蜀憲使,轉本省右轄。蜀聚粟半供軍需,率為司廩所耗,督府議輸金錢代粟。獨爭不可,曰:卒有軍興,得毋虞轉餉乎?俄而松潘、馬湖告變,兵食賴以足。又議罷鑄錢幣,蜀人德之。轉貴州左轄。丁母憂。服除,補福建。入覲途次,得太常報,遽歸。卒,年七十。 弟明化,隆慶二年進士。性狷介,詩、酒為樂,不事生產。兄弟友愛無間言。 孫賓選、瀛選,相繼登賢書。 (松江府志) 喬懋敬 喬懋敬,字允德,上海人。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授刑部主事。佐漕淮安,漕政肅清。遷員外郎,擢福建按察司僉事。時新被倭難,戶口雕攰,諸豪右不奉法難治。懋敬拊循振刷,寬猛相濟,瘡痍漸復,橫暴斂跡。劇盜攻剽閩、廣間,勢張甚。乃陳破賊狀,制府悉以兵屬之。乘間擊賊,賊敗入海。轉戰至韶州,出奇計,結呂宋直搗其巢,賊渠授首。事平,遷江西參政。 方行履畝法,條上均賦便民十余事。會大疫,藩臬多病,懋敬兼攝七道,簿領山積,從容應之,聲譽益著。累遷廣西右布政。會御史某以微嫌中傷,乃罷歸。 (松江府志) 徐汝翼 徐汝翼,字君羽,上海人。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授刑部主事,累遷至廣西布政使。會猛獞倡亂,汝翼奉敕會諸監帥,籌餉調兵,相機剿撫,粵西底定。遂疏乞歸。 初,汝翼在郎署,座主高拱以輔臣攝吏部。汝翼終歲無私謁,時人稱其高節。為大梁副使,蠲煩滌苛,禁奸戢暴,造士愛民,首著嘉績。 (松江府志) 陳懿德 陳懿德,字伯求,華亭人。嘉靖四十四年進士。官編修。與修世宗實錄、起居注,所載事多,秉筆者率經月不能畢旬日事,徐文貞與西蜀陳文穆為總裁,下教曰:有能一月完一月事者,待以不次之擢。懿德才識敏捷,每月終,輒上副本,編摩精當。陳覽之曰:若館中盡如君,豈不逸而有成! 性剛峻,為權貴所嫉,謫判汝州。稍遷延平司理。所釋三重辟,如比部陳拜彥、上舍楊廷玉、枉盜劉富仔,其最著也。召為刑部主事。 高拱素知之,除尚寶丞。時海內述職者,例以撫按舉刺為殿最,華亭知縣鄭岳有惠政,以不善事上官,不列薦。拱以執政掌銓,懿德具以治狀對。拱曰:如君言,何以撫按無薦剡?懿德曰:此令無所取於民,則無所奉於上,安得薦剡?宜處超格,不惟勵守令,兼可警監司。拱然之,召入省垣。及拱去國,懿德謝政歸,未幾,卒。 (松江府志) 陸樹德 陸彥禎 陸樹德,字與成,華亭人。樹聲弟。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除嚴州推官,行取授刑部主事,改禮科給事中。 穆宗御朝,不與臣工接語。樹德言:易:上下交為泰。今暌隔若此,何以劘君德、訓萬幾?不報。屢遷都給事中。六年四月,詔輟東宮講讀,樹德言:自四月迄八月,為時甚遙。請非盛暑,仍出御講筵。不聽。穆宗倦勤,樹德言:日月交蝕,旱魃為災,當及時修省。及帝不豫,又請謹藥餌,慎起居。疏皆留中。內臣請祈福戒壇,已得旨,樹德言:陛下誠欲保圣躬,則大禹之惡旨酒,成湯之不邇聲色,皆可法,何以奉佛? 未幾,穆宗崩,神宗嗣位,東廠中官馮保,擠司禮孟沖而代之。樹德言:先帝甫崩,忽傳馮保掌司禮監。果先帝意,何不傳示數日之前,顧乃在彌留后?果陛下意,則哀痛方深,萬幾未御,何暇念中官?疏入,保大恨。比議祧廟,樹德請毋祧宣宗,仍祀睿宗世室,格不行。已,極陳民運白糧之患,請領之漕臣,從之。 樹德居言職三年,疏十上,率侃直。會樹聲掌禮部,乃量遷尚寶卿。歷南京太仆卿,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約束僚吏,屏絕聲色。德府白云湖,故民田,為王所奪,已還民,王結中宮謀復之。樹德爭不得,乞休歸。久之,卒。年六十六。 子彥禎,字以寧。萬歷二十三年進士。官南吏部考功主事。并祀鄉賢祠。 (華亭縣志,參前志、郭府志、云間志略) 楊 璨 楊璨,字仲玉,華亭人。嘉靖中為應天府丞。時府尹陳公錫屢疾在告,璨數署篆。節財賦,平物價,都人稱便焉。故事,仇家多假手獄卒,甘心系囚。璨時巡獄中,令凡囚有病,非累藥不效,勿狀,全活甚眾。江寧丞王震已升他縣,貪酷事覺,囑者旁午。璨曰:彼邑之民何罪焉!競坐以法。 (重刊江寧府志) 倪甫英 倪甫英,字華月,上海人。隆慶元年舉人。令分水,有聲,調象山。邑濱海,土瘠民頑,甫英以節儉為治,平易近民,賦役不事追呼,民樂輸輒辦。先是,奸胥叢弊,莫可究詰,甫英 曰:病在版籍廢也。乃校定經賦全書,上下皆便。 (華亭縣志) 林景旸 林濟 林有麟 林景旸,字紹熙,華亭人。曾祖濟,成化十年舉人。授沔陽州知州,尋改裕州。所至辨冤獄,寬逋稅,典學禮士。性至孝,官邸中偶得甘毳,不憚千里,遺饋其親。考滿,卒于京,囊橐蕭然。 景旸,隆慶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改禮科給事中。神廟寵用內官客用等,景旸進十二箴以諫。轉兵科。巡視京營,請廣召募,立選鋒,均糧賞,勤教演,凡十余事,軍政一新。時張居正柄國,專事刻核,景旸務存大體,語多柄鑿,且念親老,力請改南。轉南通政,進太仆卿。丁父憂歸。數薦不出。會巡撫胡執禮令所屬縣田出助役錢,凡七十畝征一金。景旸力爭之,得減十之七。時議欲改金山衛為州,景旸謂:設州必多置官吏,所治少而所擾多。事得寢。病亟,命捐田三百畝以贍族,別捐田百畝以助學。卒,年七十五。 子有麟,字仁甫。浚池得玉印,文曰鶴城子,因以為號。以蔭歷官龍安知府。葺學舍,購書訓士。檄署監軍,道卒。 (金山縣志錄通志,參沔陽志) 宋堯武 宋堯武,字季鷹,華亭人。隆慶二年進士。知信陽州,移守惠州。州新置,堯武宣示德威,招安反側。移歸善縣治於水東城,復元時故址。總帥與守帥交惡構兵,堯武以片紙紿赴系獄,不動聲色而消大釁。揭陽吏林道乾,負罪竄海外,連結島夷,往來閩、廣間。一日,挾四百艇突至,將士皆嘩。堯武貽書千言,曉諭之。道乾乃仰天言曰:某少年見侮鄉里,欲圖一逞,以消不平。今明公以德言綏我,逆之不祥。顧語健卒,簡所掠惠州女子十八人遣還之。且曰:寄語惠州公,今而后,不窺海隅寸壘矣。 無何,丁母憂。服闋,補福州守,晉江右憲副。尋參滇南,分守金滄。偵知姚關戍兵有異志,語直指,不之省。尋起事,報通判某去,堯武以計出通判,亟勒兵截其歸路。賊乞降,誅其渠而事定。以疾告歸。 (華亭縣志) 蔡汝賢 蔡汝賢,字用卿,青浦人。隆慶二年進士。授大名府推官。佐治水,著勞積,擢為御史。疏劾勛戚無顧忌。執政與漳浦令朱孟有隙,諷汝賢以事中之,不應。后朝議以王守仁從祀廟廷,汝賢因上疏,乞以李侗、羅從彥從祀。又請復青浦縣治。皆從其言。出為四川參議。累遷廣東左布政,晉副都御史、巡撫廣西,遷南京兵部右侍郎,致仕。 (松江府志) 喬 木 喬木,字伯梁,上海人。為諸生,試輒冠其曹。倭難起,從父鏜御倭,屢出奇計。隆慶二年成進士,知安吉州。州民苦歲貢栗,木上言罷之。管內民田腴瘠相錯,吏因緣為奸。木句股其田,區別高下,豪右無所容私。天目諸山水陡發,往往嚙城損稼,木筑斗門,得免沖激。 遷潞安同知。潞為沈王洽,歲給將軍中尉以下祿萬計,皆親授不假胥吏。其豪橫者摧抑之。 擢井陘兵備。井陘扼燕、晉之沖,北控倒馬,所轄千余里。木一障乘邊,戰守悉備。茨溝營卒盜礦,多烏合眾,竄不可跡。乃選土著八百人充伍,漸汰諸募者,盜遂息。歲祲,便宜發倉,全活甚眾。遷福建參議。均稅平徭,躬行節儉。尋以病歸。 (松江府志) 許樂善 許樂善,字修之,華亭人。隆慶五年進士。知郟縣,入為河南道御史,累晉南通政使,請告歸。 樂善在郟,蠲除酒稅,修筑邑城,郟民賴焉。在臺,值張居正奪情,都御史率諸御史公疏慰留,樂善為居正門下士,獨不署名。按畿南,有棗強令倚門第為不法,劾治其罪。主計時,條上六事,著為令甲。又疏請停礦稅,救建言。得罪御史曹學程。舉朝稱之。其后兩起卿秩,旋赴旋歸。卒,年八十。賜祭葬。 (華亭縣志錄郭府志) 侯堯封 侯堯封,字欽之,上海人。隆慶五年進士。授刑曹,改御史。奉敕清理江西戎務,諸司饋送,悉貯以筑九江湖堤。按閩中,治弒父獄。以建寧守受賕失出,特疏糾守。守故江陵私人,僅從量移。以堯封僉楚臬,分巡蘄。蘄多盜,堯封治之以法,盜屏跡。大同山民梗化,堯封遣吏曉諭,遂為良民。 初,堯封登第,出江陵門。江陵母道過蘄,供億無加,或讓之,曰:此所以報師門也。 奪情議起,上書諷諫,言吳、趙二公不宜杖。頃之,分守湖南,丈量衡永地。桂、廣猺猹相錯,幾釀變,堯封為履畝正界,得不擾。尋備兵襄陽。始至,旱,禱即應,人呼侯公雨。城臨漢水而卑,鳩工增筑。甫畢,江暴漲,平地水高二丈,城得無圮。遠近災民,賑恤備至。以母憂去。 服除,補大名。值歲災,發粟賑濟。遷福建參政,署藩篆。守藏吏白藏金可用,正色拒之。旋告歸。嘗戒子弟曰:不愿爾等為第一流官,但愿爾等為第一流人。卒,年八十四歲。 (上海縣志) 唐本堯 唐本堯,字世承,上海人。隆慶五年進士。授金溪知縣。廉明練達。時條鞭之法初行,他邑多疑阻,本堯行之,則分毫不擾。與諸生談藝,所羅皆當世名流。 擢御史,數條上時事,大略以厚元氣、清仕路、重名教為主。江陵奪情,本堯貽書責之,遂出僉浙臬。時值倭寇,應募卒五千人,脫巾呼噪。本堯至,諭以片語,即帖然。島夷至,以計擒馘。轉江西副使,升貴州參政。告歸。 (上海縣志) 高文炳 高文炳,本姓王,上海人。隆慶五年進士。授敘州推官。敘有三峒名九絲蠻者,孟獲遺種也,時出擄婦女財貨,遇官兵,即入關。關名凌霄,地斗絕。蜀撫曾省吾初為旁邑令,值蠻出,幾為所害。及撫蜀,議進討,檄取文炳贊畫。文炳定計,以端午節行。乃自裹氈,與敢死士從山后掩至。賊方醉,不知所為,遂奪其關,馘蠻王阿大、阿耈等,設武寧衛城。功上,晉秩一階,入刑曹。出知慶遠,升貴州憲副。致政歸。卒,年七十六。 (松江府志) 俞汝為 俞汝為,字毅夫,華亭人。隆慶五年進士。授德化令。縣當九江孔道,弱者患貧瘠,獷寒者多出沒萑苻中。乃授方略,縛渠魁,釋連染,請截歲餉,以備兵荒。不二年,縣大治。議筑郭州堤,自小池西岸抵德化觜,延袤三千八百余丈。疏山鑿石,下竹為楗,壘小池口水門一區,崇三丈,闊丈余,旱潦蓄泄,邑民永賴,稱為俞公堤。 丁內艱。服除,補壽陽,調建德。當路倚重,擢南駕部,出為山東僉事。請罷張秋稅局。有讒者,遂歸侍養。起知沁州,興學校,賑饑荒,撫流移,修文中子祠,創州志,政績多可紀。患風痹,歸。逾年,召為南京工部郎,不起。卒,年七十一。 (松江府志) 徐璠 徐元春 徐有慶 徐璠,字魯卿,華亭人。相國文貞子也。為諸生,以蔭授右府都事,轉后府經歷,旋轉宗人府經歷,遷知廣南府。未任,改尚寶丞。會建萬壽宮,兼工部營繕司主事。工成,賜四品服,擢太常卿,仍領司事。進通議大夫,蔭一子。隆慶二年,文貞致政歸,璠亦請假回籍。 璠多才略,識大體。其在右府時,有降寇百余人,璠待之恩威互濟。在后府,念所轄為畿輔險要,於驗放傳警,必詳必慎。上供薪葦,商人例有饋金,璠盡卻之。性孝友,文貞薨,廬墓六年,置祭田以供歲祀。復置田六百畝,以贍宗族。鄉人之役於官者,最苦主庫,璠上書兩臺罷之。卒,年六十四。賜諭祭。以曾孫本高貴,晉贈榮祿大夫太子太傅。 子元春,字正夫,號寅陽。年十六,補諸生。隨父官京師,寄錦衣籍,改順天府學生,舉萬歷元年鄉試,明年成進士。授刑部主事,改禮部,遷員外郎,歷官光祿尚寶卿。升太仆少卿,擢正卿,旋晉太常卿。元春登第時,祖階方謝政家居,遺書戒以毋躁進,毋上人,毋標榜立門戶。元春揭諸座右,朝夕諷覽,率循惟謹。從宦二十年,所在侃侃持正,咸有成績。官兩曹,用法平恕,嘗雪孫元垂死之冤。在祠部,條上因革大典,咸著為令。乞養歸,筑愛日堂以奉父。父子皆官太常,司寇王世貞稱其三世皆三品上,文武忠孝,為人倫之極。年五十卒。著有西堂集。 孫有慶,字豫章,號臺室。性嚴毅,負經濟才。嘗謁王文肅于京邸,文肅器重之,語人曰:徐豫章不愧世家子。未冠,襲世職,積資至三品。有慶初補蔭時,分巡中城,適東廠有緝獲事,緹帥劉某委訊之。有慶燭其誣,劉恐忤大珰意,有慶怫然曰:朝廷所恃者法耳,屈法徇情,某不能也!其剛正如此。年二十九,卒。 (松江府志) 王明時 王明時,字治甫,華亭人。萬歷五年進士。知冀州,改莒州。莒多逋賦與盜,明時至,為革火耗,嚴贓質,數月后,賦清而盜戢,境內大治。晉刑部郎。有伐陵樹者,株連至一百二十人,逮赴刑部擬罪。堂上欲悉置大辟,力爭,乃閱原奏,凡盜樹者三次,以每次為首者論斬,余俱遣戍,全活甚多。出知岳州府,歷南安、贛州二府,擢河南按察副使。乞養母,遂不出。 (婁縣志) 范廷言 范廷言,字伯龍,華亭人。萬歷七年舉人。選萬州知州。值歲祲,廷言蠲逋振廩,民賴以全。有楊奇嵌者,招聚亡命,往來椎埋,境內騷動。廷言以計擒之,萑苻絕跡。黎洞蠻時逸出,賊良民,廷言躬往宣諭,遂不敢犯。又仿邱文莊配丁田法,五十畝稅一丁,漏丁浮者,一切核實汰去之。量移瓊州。疾卒。萬人聞之,慟哭罷市數日。 (松江府志) 方應選 方應選,字眾甫,華亭人。十歲善屬文。萬歷十一年進士。知冀州。州多大猾,有昏暮納櫬輿中,托發喪以行劫者。廉得之,漏下三刻,疾馳五十里往捕,咸就擒。旋丁內艱。起復汝州,治多異政。輯汝州志,峻整有法,識者謂可將康德涵武功志。 擢職方,改武選。時議封倭酋,本兵力主之,應選抗言不可,勿聽。已而見紿,東師果敗。又議盡撤東南兵,應選復言不可。出為憲臬,視兵廬龍。會石門兵變,應選開陳禍福,戮其不用命者,事遂定。先是,以曹郎衡文八閩,得人最盛,錄文武畿省。遂改督閩學政,多士傾心焉。以勞瘁卒于官,年五十四。 (松江府志) 徐 炎 徐炎,字彥文,華亭人。以父蔭仕通政司經歷,遷上林苑丞。苑故有中官領其事,欲令丞長跪見,同官莫敢抗,炎疏劾之,引祖訓及會典甚核。中貴銜之,思中傷,不得問。 遷太仆丞。有詔選宮人,炎復疏言:彗孛告警,天意不虛。臣惟下民之最苦而以得免為幸者,莫如選取宮人。昔嘉靖間嘗有是舉,民間爭出女子應詔。乃今事同而趨避異者,陛下天威所系,無不摧折,積畏深恐,亦既有日。一旦聞詔選取,不啻馳犬羊而之屠肆。乖氣致異,上干天象,非偶然也。疏上,不報,然事賴以寢。 萬歷十八年,扯力克挾其部落火落赤侵西鄙,殺略吏民,當事者懦無策,舉兵部尚書鄭洛往經略。炎上疏累萬言,請斬經略、本兵二重臣,以謝天下,直聲大震。本兵憤甚,而炎亦告歸。年四十四,卒。 (松江府志) 唐文獻 唐文獻,字元征,華亭人。殉四世從孫。萬歷十四年廷試第一。授修撰。光宗為太子出閣,文獻為講官。講畢,大珰出謁,不通一言。 歷少詹事,兼侍讀學士,禮部侍郎。郭正域與輔臣沈一貫不合,會匿名妖書,牽連宮掖,上震怒。一貫欲因是以陷正域,授意廠衛捕其臧役,拷訊無所得,又密使人跡之,終不能具獄。文獻偕其僚楊道賓、周如砥、陶望齡往見一貫曰:郭公將不免,人謂公有意殺之。一貫局蹐,酹地若為誓者。文獻曰:亦知公無意殺之也。第臺省方承風下石,而公不早訖此獄,何以謝天下?乃釋諸波及者,而正域獲免。 旋拜禮部右侍郎,掌翰林院事。初,給事中李溯劾張鯨,被廷杖,文獻掖之,出資全其湯藥。荊州推官華玨,忤稅監下獄,文獻力周旋,得無死。卒於官,贈禮部尚書。天啟間,贈太子少保,謚文恪,祀鄉賢祠。 (華亭縣志,參前志、明史稿) 章憲文 章憲文,字公覲,華亭人。萬歷十四年進士。官虞部郎。督潞王行殿于通灣,權珰主乾沒,憲文持議堅,不能奪。又督漕艘于淮,厘剔積弊,省采木金以萬計。連丁內、外艱,遂絕意仕宦。卒,年六十。 (華亭縣志) 李 諫 李諫,字格卿,青浦人。萬歷十六年舉人。由金壇縣教諭入為南京國子監,再遷部郎,出知敘州府事。敘領縣十,富順最饒,令某以例金饋,卻之。民有獻鸚鵡者,其鎖架以金為之,諫并卻不受。歲散軍餉羨余,例得以自入,惟諫悉入之官,吏固請,叱之去。在任又為禁革驛傳錢糧挪借之弊,以廉能稱。致仕卒,年七十九。 (青浦縣志) 吳 炯 吳炯,字晉明,華亭人,居璜溪。萬歷十七年進士。授杭州推官,入為兵部主事,乞假歸。恬靜端介,不鶩榮利,家居十二年,始起故官。久之,進光祿丞。天啟中,累遷南京太仆卿。魏忠賢私人石三畏,追論炯黨庇顧憲成,落職閑住。崇禎初,復官。 炯家世素封,無子,置義田以贍族人。郡中貧士及諸生赴舉者,多所資給。嘗輸萬金助邊,被詔旌獎。 (松江府志) 殷廷樞 殷廷樞,字執夫,華亭人。萬歷十七年進士。由部郎歷官河南按察司僉事,分巡河北。劇盜王好問嘯聚覃、懷間,放手四劫,殺命吏,拒官兵,勢張甚。廷樞以計殲其魁,而置余黨勿問,境內以安。立射圃以課材官,招流亡以辟荒土,設文會以造英才。尋晉本省右參議,分巡大梁,政績卓然在人口。丁祖母憂。服闋,補福建布政使。卒於官。 (松江府志) 陳所蘊 陳所蘊,字子有,上海人。萬歷十七年進士。授南刑曹,歷員外郎中。性方嚴,有坐法當訊者,介大司寇及所蘊座師為關說,所蘊卒按其罪,有鐵面郎之目。調南選郎,參藩江岳,副憲大名,所至有聲。督學中州,謝絕請托。尋擢參政,分守大梁。有奸弁上疏請核河南羨帑者,乘驛按問,同事震懾。所蘊折服之,弁坐妄言罪。未幾,乞休。后起山西按察使,疏辭。復起南京太仆寺少卿,甫半載,歸。 (松江府志) 朱正色 朱正色,字稚曾,上海人。萬歷十七年進士。知淄川縣。聽訟多平反。喜課士,雖匆劇不廢。入為刑部主事。恤刑閩中,詳讞明允。晉郎中。曹侍郎學程以建言忤旨論死,夏月例得熱審,正色語大司寇曰:今日之恩,獨無片紙加曹君,如白云丹筆何!曹得末減論戍。出守杭州,白前守冤。稅使劉成橫虣,攫市民物,罷市。正色舉正之。濱海邏卒指琉球賈人為寇,至磔以幸功,正色白部,使得生還者十九人。累擢山西少參政。告歸。卒,年七十七。 (松江府志) 李叔春 李叔春,華亭人。萬歷己丑進士。除福州推官。丁艱。起臺州,入為刑部郎,升歸德府知府。值河決后,城郭傾圮,饑民數萬,聚葦澤間剽掠。監司欲興兵,叔春固請解散之,皆感泣來歸。又蠲逋責,給牛種,戶口漸復。后論調歸。起按察副使。乞休。 (松江府志) 李自芳 李自芳,號少白,華亭人。萬歷己丑武進士。官至廣東副總兵。奉命援遼,大小一十三戰。陸祐叛,兩廣總督戴曜率師討之,自芳將五千人,五戰五克。 (重修奉賢縣志) 顧鳳翔 顧鳳翔,字振羽,華亭人。拓落不羈。游京師,日就塘報中傭書。占籍中武科。值邊警戒嚴,中樞蒿目,鳳翔從邸報中熟情形。萬歷二十年會試,場中首策問及東事,條對甚悉。大司馬石星詫為奇才,遂掄大魁。歷官閩、廣,至四川總戎。會奢酋亂,守御甚力。又督川兵赴援遼左。洊歷邊師,甚著功績。 (松江府志) 唐之屏 唐之屏,字君公,華亭人。萬歷二十年進士。除常山縣。下車與民更始,筑愿豐壩,以時蓄泄;立常平倉,以備饑荒;禁溺女,以厚風俗;戢豪強,以安良善;止開礦,以絕紛擾。民既獲安,乃置良田,構精舍,擇諸生有志者,日課而月程之,士風丕變。以中讒罷歸,不復出。 (松江府志) 楊繼禮 楊繼禮,字彥履,青浦人。萬歷二十年進士。由編修歷中允、諭德,終侍讀,掌翰林院事。嘗再充會試同考官,一充江西鄉試考官。同郡蔡紹襄,名士也,以貢司教貴溪。凡教官,例得就所官之省應鄉試,及拆卷,得紹襄。監臨以同鄉故,難之。繼禮曰:此名士,奈何以嫌故,絀其進取?于是蔡遂得中式。有故人之婿為富家所訟,富家盛購古玩器以進,冀繼禮助己。繼禮曰:我寧負生者,不負死者也。卒為某婿直其事。家居、在官,一切干謁,屏絕不行。 (青浦縣志) 沈時來 沈時來,字君大,華亭人。萬歷二十年進士。除行人。奉使寧夏,卻其饋遺。典試云南,所拔皆名士。乞歸數載,始授御史。董役長陵,巡閱三關庫寺京倉。出按江西,以暴疾卒途。 時來在西臺,省陵工浮冒以鉅萬計。條草糧長解額,公私便之,惜不究其用云。 (松江府志) 杜士全 杜士基 杜士全,上海人。萬歷二十三年進士。起家知縣。父宗翹,以寬勤二字為扇。及為給事中,宗翹見其進天變陳言、三吳水災諸疏,輒欣然曰:吾子居諫官,我嘗戒其務勤事,無喜事;務正言,毋詭言,今庶其不負訓乎! 士全后升太仆寺少卿,轉南太常寺卿、刑部右侍郎,晉工部尚書。歷官勤黽,廉靜寡欲,與人無競云。 弟士基,甲午鄉薦,南兵部郎中,有雋才,能書。 (松江府志) 王孫熙 王元瑞 王孫熙,字君文,華亭人。萬歷二十三年進士。授侯官令,入為大理寺評事。有巨珰坐重辟,行萬金求免,孫熙曰:爾金如山,我案亦如山!卒論如律。為臺州守,地多麻臬,購工教之績。其俗溺女,嚴禁之,所育女長皆任績,號王公布。引疾歸。卒,年八十八。 子元瑞,字孟圖。萬歷四十一年進士。出令太和,以治最考選授福建道御史。丁母憂歸,遂不出。 (金山縣志錄通志) 姚永濟 姚永濟,字通所,上海人。萬歷二十六年進士。初令東陽,值歲荒,設法賑濟,多所全活。豪家婢不及時婚配者,罪其主,薄俗頓改。妖民嘯聚山谷,討捕之,余黨悉降。調永嘉,遷刑部主事,擢禮科給事中。時楚藩被誣,禁錮子女一百二十余人,永濟上疏言其冤,上感悟,即詔歸國。在諫垣,章數十上,直聲大振。崇禎二年,備兵太原,尋轉浙江右布政,縫吏議歸。 (松江府志) 張所望 張所望,字叔翹,上海人。萬歷二十九年進士。除刑部主事。奉使榮、襄、靖江三國,饋遺一無所受,諸王雅重焉。 出守衢州。衢俗囂訟,而奸民左右兩造間,舞智設機,譎詭不可詰。所望廉得之,閱牒輒知主文者某某,即逮訊窮治,剖決若神。 遷副使,備兵蒼梧。時嶺表法令弛,所望至,繕城隍,實倉廩,簡屯戍,若藤峽、昆侖、鬼門、句漏諸要害,無不身歷慰撫。窮山炎谷,喜見大吏,皆搏顙受約束。有邏運猺者,阻溪洞,戕熟猺,所望馳檄諭之,遂輸貢為編戶,漢以來所未賓也。 轉左江參政。隆峒長官黃兆基少子與是兄遺孤爭襲,仇殺累年,所望討平之。將吏請郡縣其地,所望曰:師以定亂,奈何斬人祀以自私邪?置其長而還。 擢廣東按察使,不就。起為湖廣按察使,理漕政。時兵興,轉輸煩亟,以積勞疾作,解職歸。再起山東右布政使,固辭不拜。年八十,卒。 (松江府志) 徐光啟,字子先,上海人。萬歷二十五年鄉試第一,又七年成進士。由庶吉士歷贊善。從西洋人利瑪竇學天文、歷算、火器,盡其術。遂遍習兵機、屯田、鹽笑、水利諸書。 楊鎬四路喪師,京師大震。累疏請練兵自效。神宗壯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練兵通州,列上十議。時遼事方急,不能如所請。光啟疏爭,乃稍給以民兵戎械。 未幾,熹宗即位。光啟志不得展,請裁去,不聽。既而以疾歸。遼陽破,召起之。還朝,力請多鑄西洋大炮,以資城守。帝善其言。方議用,而光啟與兵部尚書崔景榮議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復移疾歸。天啟三年,起故官,旋擢禮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賢黨智鋌劾之,落職。 崇禎元年,召還,復申練兵之說。未幾,以左侍郎理部事。帝憂國用不足,敕廷臣獻屯鹽善策。光啟言屯政在乎墾荒,鹽政在嚴禁私販。帝褒納之,擢本部尚書。時帝以日食失驗,欲罪臺官。光啟言:臺官測候本郭守敬法。元時嘗當食不食,守敬且爾,無怪臺官之失。臣聞歷久必差,宜及時修正。帝從其言,詔西洋人龍華民、鄧玉函、羅雅谷等推算歷法,光啟為監督。 四年春正月,光啟進日躔歷指一卷,測天約說二卷,大測二卷,日躔表二卷,割圜八線表六卷,黃道升度七卷,黃赤距度表一卷,通率表一卷。是冬十月,日食,復上測候四說。其辯時差里差之法,最為詳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與鄭以偉并命。尋加太子太保,進文淵閣。光啟雅負經濟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溫體仁專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贈少保,謚文定。 (松江府志) 張 鼐 張鼐,字世調,華亭人。鎣從曾孫。萬歷三十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遷司業。天啟時,屢遷少詹事。陳言十事,語斥近習,魏忠賢惡之。擢南京禮部右侍郎,上疏引疾,忠賢責以詐疾要名,削其籍。 鼐砥礪名節,文章通達國體。崇禎初,起故官,協理詹事府。旋改吏部右侍郎。未上,卒。贈文節。 (華亭縣志,參宋府志、明史) 黃體仁 黃體仁,字長卿,上海人。父一岳,字子鐘,號中山。性孝友,有聲庠序。由貢為祁陽訓導,攝邑篆,并著正直聲。升上杭教諭,振興士習。旋歸。舉鄉飲賓,年七十四卒。私謚貞定。 體仁,九歲避島夷難,能扶掖祖母及其母。比長,受知于學使耿定向,講性學,多所發明。顏洪范修邑志,有議汰蔣性中從祀者,體仁力持之。中萬歷二十二年舉人。議筑浦塘,建匯塘閘,增繕內外城,開東西水關,省煩役,皆得行其說。 三十二年成進士。館李廷機家,廷機使試館職,謝之,以門人徐光啟才優,薦光啟膺館選。體仁授刑曹,歷郎中。出知登州,罷坊市雜稅,脫建文忠臣陳迪裔孫于戍籍,又為迪與戚繼光請謚。尋擢東袞道副使。歲祲,值福王之國,體仁處置有方,民不至困。其歸也,囊無余資。卒,祀鄉賢。所著見藝文。 子征蘭、兆蘭、兆錫、楨桂、應申。孫慎行銘其墓。 (上海縣志) 姚士慎 姚士慎,字仲舍,華亭人。萬歷三十二年進士。由翰林累官刑部尚書。在館時,與同郡徐光啟、張鼐議論甚相得。神宗慎選臺諫,因慨然曰:與其著緊靴襪作宰相,不如一昌言予梧垣柏署間。就補吏科給事中。疏論開礦忤旨,謫官閩中。起大理寺少卿。會讞逆案,以六等定罪,置魏良棟、良材于法;釋方震儒、惠世揚于獄;寬毛士龍之譴。疏陳時務五事,曰:宏圣學,定國是,核經費,儲邊才,培元氣。俞旨獎納。露章劾中使越職,告歸。 (重修金山縣志) 王善繼 王善繼,字孝沖,華亭人。萬歷三十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大珰高淮以遼左事就逮,馬謙亦以盜庫鉛事覺,先后下部。善繼抗議,以為二奸依憑城社,蠹邊耗國,宜亟下所司究如律,朝論韙之。擢守建寧,以勞疾乞休。 (華亭縣志) 錢龍錫 錢柏齡 錢龍錫,字稚文,華亭人。父大復,字肇陽,號漸庵。萬歷七年舉人,選蓬萊令,龍錫登進士,遂致仕。創書院于邱家灣,聚徒講學,寒暑不輟。巡撫周孔教名其書院曰日新。置祭田、贍族田千余畝,宗黨賴之。卒,年七十一,祀鄉賢祠。 龍錫,萬歷三十五年進士。授庶吉士,進編修,歷南京吏部侍郎。魏珰銜其不附己,奪籍歸。 莊烈帝即位,仿古枚卜典,首得龍錫。召入,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進太子太保,改文淵閣。命定附逆諸臣罪,以黃囊示之曰:忠賢,一豎,何能為?皆外廷力為諂附至此。龍錫遂取囊中章疏,分罪六等定案。奸黨銜之次骨。 袁崇煥經略遼東,龍錫詢其方略如何。崇煥曰:不外東江關寧,兩路進兵。龍錫曰:舍關寧實地而向海道,何也?崇煥曰:譬如弈然。局有四子,東江其一也。可則用之,不可則有以處之。二年五月,崇煥至雙島犒師,誘其帥毛文龍即舟中斬之。上疏數其十二罪,當死。且云:臣出京時,曾語閣臣錢龍錫矣。當時帝不之罪,龍錫亦不置辯。其冬,大安口失事,詔逮崇煥下獄。御史高捷劾龍錫與崇煥同謀,龍錫疏辯,請避位,遂致仕。 明年八月,崇煥誅,御史史堇復論龍錫罪,逮獄論斬。四年正月,中允黃道周力白其冤,亦被謫。至五月,大旱,刑部尚書胡應臺、給事中劉斯崍又請釋龍錫,乃戍定海衛。戍九年,詔歸里。巡撫都御史祁彪佳上言於福王曰:舊輔臣錢龍錫,起自廢籍,進參機務,著公忠之譽。繼因袁崇煥斬帥一事,為史堇等所誣,眾論無不冤之。至其屏居戍所,絕無怨尤,居鄉之日,門庭肅清,尤大臣所不多見者。宜敕有司具禮存問。旋以病卒于家。年六十八。 孫柏齡,字介維,號鹿窗。諸生,工詩文,善書畫。 (華亭縣志,參前志、郭、宋二府志、明史) 喬拱璧 喬拱璧,字谷侯,上海人。副使木子。萬歷三十五年進士。知海鹽縣。縣田畝多詭寄隱匿,拱璧躬履畝,稽故籍,清厘歸戶,悉得其實。核虛丁絮而均之,一邑稱平。所隸廣儲、常積二倉,貯衛士餉,往時雜支本折,侵耗百出。拱璧請以冬月支屯糧,夏月赴府支銀錢,春秋月支倉米,人予左契,驗合而給之,詭冒并絕。遷工部主事,改武選司,左遷順天府教授,尋升南兵部郎,出為湖廣僉事,轉參議,未上卒。 (松江府志) 夏嘉遇 夏嘉遇,字正甫,華亭人。父世英,性孝友,執父母喪盡禮。有庶母二,年少,或勸之去帷堂,世英曰:如所云,何以見先人於地下?乃分宅以居,養之終身。 嘉遇,萬歷三十八年進士。授保定推官。四十五年,用治行征,當擢諫職,先注禮部主事。時方從哲柄國樹黨,給事中亓詩教、御史趙典邦恣為奸橫。嘉遇五疏力攻,亓、趙之勢頓衰,典邦自引去,時論快焉。 光宗立,嘉遇乞改南部,就遷吏部員外郎。天啟中,趙南星秉銓,召為考功員外郎,改文選署選事。魏珰屬其姻黨陳九疇劾之,鐫三級,調外。又為黨人張納所劾,遂除名。尋起大獄,誣嘉遇嘗行賄。逮訊論徒,憤恨發病,卒。崇禎初,贈太常卿,祀鄉賢祠。 (華亭縣志,參前志、宋府志、明史) 錢士貴 錢士貴,字元沖,華亭人。萬歷庚戌進士。授進賢知縣。丁憂。服闋,補上饒,以治行征拜御史。尋謝病歸。 崇禎改元,以原官起用,遣督餉。掌京畿道,尋遷南大理寺丞。以疾告者十年。起應天府丞,遷南太常卿。召為刑部右侍郎,未至卒。 初,以御史征也,時移宮、紅丸、挺擊三大案,獄久未定,下廷臣議。士貴議曰:選侍移宮,在停封一月后。即無垂簾之舉,而跡涉疑似。閣臣顧不力爭,泄泄以處,何以壓服眾心?李可灼妄進紅丸,鼎湖載泣,人思剚刃。而閣臣保惡容奸,欲辭趙宣子惡名,不可得也。請誅可灼,論政府罪如律。議上,會魏閹竊政,悉反三案議以傾朝士。士貴恐禍及,遂拂衣去。 其起應天府丞也,值淮南被寇,流民避亂,接踵渡江,而金陵又遇歲饑,道殣相望。士貴立義倉,置粥廠,計口授餐,全活甚眾。家居十年,為善惟恐不足,梁涉槥死,?凍鋪餒,恒致傾囊,鄉黨頌義焉。敕建專祠,從祀鄉賢。 (重修奉賢縣志錄舊志) 喬時敏 喬時敏,字君求,上海人。萬歷三十八年進士。授仁和令。以慈愛為理,凡征輸、踐更、勾丁、置倉、建閘等事,皆為杭民百世利。憲司下其法于諸州縣,使為式。擢御吏,巡視上江,卻供應,止饋遺。又多所論列,增解頭,減煩役,修安慶城,增采石兵,皆有裨時政。謝病歸。 (松江府志) 黃廷鳳 黃廷鳳,字孟威,青浦人。歲貢。任大理府同知。定云龍州之亂,改世官為銓授。鹽井課不登,臺使特委之,削耗羨浮額,三月而辦歲課十之六。會中州王彭伯掌銓事,核實績,超擢武定府知府。致政歸。 (華亭縣志) 許譽卿 許譽卿,字公實,華亭人。祖汝升,嘉靖四十年舉人,潯州同知,有循良聲。 譽卿,萬歷四十四年進士。授金華府推官。天啟三年,征拜吏科給事中。抗疏論魏忠賢大逆不道,已,復疏陳時弊。忠賢怒,會逐趙南星、高攀龍,譽卿偕同列論救,遂鐫秩歸。 崇禎元年,起兵科給事中。時屢詔起廢,而當事者悉忠賢遺黨,多方沮抑。譽卿力爭,極論魏廣征罪,乞榜示朝堂。從之。楊鎬、王化貞未伏辜,東江大將毛文龍擁兵登萊索餉,譽卿并劾奏。復陳五事,規切廷臣甚至。都給事中薛國觀嘗附忠賢,恐京察被黜,力訐譽卿為東林主盟,結黨亂政。譽卿上疏自白,即引去。 七年,起故官。歷工科給事中。明年正月,流賊逼鳳陽。譽卿慮其犯皇陵,乞急調五千人防御。疏入,而鳳陽已陷,陵毀。譽卿痛憤,直發本兵張鳳翼固位失事,及內閣溫體仁、王應熊玩寇速禍之罪。疏三、四上,不聽。 譽卿當擢京卿,吏部尚書謝升希體仁意,出之南京。適山東布政使勞永嘉賄營登萊巡撫,升等列之舉首。御史張纘曾劾升,升疑出譽卿,遂疏攻譽卿,謂其營求北缺,把持朝政。體仁從中主之,遂削籍。 福王立,起光祿卿,力辭不赴。國變,為僧。久之,卒,年七十七。 (華亭縣志,參宋府志、明史稿) 董羽宸 董羽宸,字原孚,上海人。萬歷四十一年進士。授余姚令,以明卓稱。擢云南道御史,巡視山東。時妖賊徐鴻儒扇亂青、齊間,所至殘破。羽宸單騎入賊,諭以威福,眾稍散。旋以兵剿之,殲其魁。累官吏部右侍郎,兼掌院事。忤首揆薛國觀,又糾臺員不遷,左遷南京尚寶司卿,尋削籍歸。卒,年七十八。 (華亭縣志) 張履端 張軌端 張寬 張履端,字旋吉,華亭人。萬歷四十年,與兄拱端、弟軌端,同舉于鄉,神宗賜三鳳齊鳴額。履端四十四年進士,授晉江令。分校省試,首取黃道周,人服其知人。丁父艱歸。起補柬鹿。邑多惡少年,白晝劫殺,履端誅首惡,廉其非主謀者,使捕賊自贖,群賊屏跡。滹沱河數決,為城患,去河二十里筑新城避之。工竣,民忘其遷。秩滿,當擢臺諫,時魏閹用事,履端泊無所營,授兵部主事。旋坐代草王永光疏,忤珰落職。崇禎初,起補職方主事,未赴,卒。 軌端,字方同,工文詞,知邵陽縣。時楚賊犯境,軌端遣使約苗洞長出兵赴急,大破賊於天王寺,城得全。以勞勚致疾,卒於官。軌端,陳子龍妻父也。 子寬,字子服,以吳兆勝獄詞連及,與殷之輅、夏完淳同斬於笪橋。 (金山縣志) 王 升 王升,字超之,上海人。萬歷四十四年進士。由知縣升工部主事,改職方司。會天變,偕同官張履端草疏,代尚書王永光請省刑薄斂,大忤魏珰。會以母喪去職,得免。崇禎改元,補本官,歷太仆寺少卿。薦總理盧象升專督楚、豫以靖寇,時不能用。六合舊無城,當寇訌淮、泗,升請以兵部所省江南驛站銀筑之。楊嗣昌為尚書,奪情起復,升面詰之曰:公欲效李賢耶?嗣昌默然。在同寺,值薛國觀當國,怨升不附已,推山西、湖廣巡撫皆不用,遂謝病歸。卒於家。 (華亭縣志) 杜喬林 杜麟征 杜喬林,字君遷。華亭人,父若芳,有儒行,祀府學鄉賢祠。 喬林,萬歷四十四年進士。除刑部主事,出為湖州知府。府濱太湖,故多盜。時天下多故,巨盜竹林圖王會、王昆侖等竊發,自號蛇山王,喬林檄鄰郡合力擒之。長興賊葉朗生等,潛踞湖中,出沒無定。喬林使人偵之,盡得虛實,亟襲之,朗生就擒。凡五十余日,群盜悉平。奏功,當選,民嘩曰:府君活我,奈何舍我去!巡撫言於朝,就加按察副使,知府事如故。秩滿,遷浙江水利道副使。 丁父憂。服闋,補福建屯鹽道,轉右參政,擢山西按察使、浙江布政使,分巡溫、處。到官六日,海盜劉香入犯,圍府城,喬林募勇士韋古生等,晝夜捍御。出兵奮擊,三戰皆捷,賊乃焚其木城引去。事聞,再獲褒賜。以病告歸,卒。 子麟征,字仁趾。少有英譽,與婁東張溥齊名。成崇禎四年進士。授刑部主事。自幼從父宦,曉習吏治,尚書使掌章奏。時太監張彝憲等總理部事,監宣、大諸鎮,麟征上疏極諫。尋改兵部職方司。為尚書熊明遇所重,其請授諸將事權,及定滇寇、普名聲,麟征條畫為多。以母憂歸。卒,年三十九。著有浣花遺稿。 (上海縣志據府志補) 葉有聲 業蕃春 葉翔龍 葉景龍 葉映榴 葉有聲,字君實,上海人。父蕃春,嘗宿邑邸,主人因追逸仆出,獨少婦在室,日且暮,冒風浪渡浦歸。又有某氏妾與嫡忤,胠篋走母家,失道,夜匿蕃春園,覘得之,密召其夫與偕歸,曰:毋揚之,恐人以垢汝。其質行如此,舉鄉飲賓。 有聲,萬歷四十三年舉順天鄉試第一,明年成進士。四十七年,補廷試,由侯官令擢給事中。天啟五年,上言勤政、治體、言路、仕途四事;又言以公論還政府,以直言還臺省。忤魏珰,削籍。崇禎初召用,為忌者所抑,外轉浙江副使。六年,分守武昌道,轉河南按察司。平反讞決無留獄。流賊老回回率賊眾至,有聲出奇兵破走之。越三月,復悉眾來攻,有聲令堅壁清野,持月余,解去。無何,遷江西布政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史。會吳昌時構薛國觀并有聲,下獄,免官。后復召拜兵部侍郎,不就。屏居村墅,與兄有容、有成,白首怡怡。七十九卒。著有綠天館文集、疏議。與父蕃春俱祀鄉賢。 子翔龍,歲貢生。景龍,恩貢生。映榴,自有傳。 (上海縣志) 陳所聞 陳所聞,字無聲,華亭人。萬歷己未進士。授刑部主事。時奄勢方焰,內侍劉朝、李進忠輩系獄,諸郎無不通殷勤,獨所聞視之如常囚。俄調工部主事,董作山陵。奄人監護恣乾沒,所聞蒞事精敏,虛冒無所容,群奄奪氣。 (江南通志) 董象恒 董象恒,字有仲,華亭人。萬歷四十七年進士。知開州。白蓮教倡亂,犯州境,象恒率壯丁捍御,城賴以全。遷兵部郎中,出為福建右參政,分守漳南。海寇鄭芝龍出沒鈔略,撫按檄象恒分道剿擊,克之。復與游擊歐陽瑞撲滅山寇于冷羊頭巖。乞養歸。 服除,補福建屯鹽右參政。屯鹽夙為弊藪,象恒悉心厘剔,商民便之。擢右僉都御史,巡撫浙江。時需漕孔亟,浙艘回空獨遲,期迫則封民船以濟。象恒稔知其困,首捐俸為創,屬吏爭先樂輸,造漕船五百有奇,公私不擾。督漕史可法題敘,下詔褒美。流寇內逼,征兵勤一王,象恒發援師四千入衛,為天下先。連歲災荒,萑苻嘯聚。象恒奏請蠲賑,賊漸解散,故所在多殘破,而兩浙獨完。 以蜚語逮系詔獄,民為罷市,詣闕訟冤者萬余人。國變后,獲免歸,坐臥一樓,參閱內典。年七十而卒。 (華亭縣志) 趙東曦 趙東曦,字馭初,上海人。萬歷四十七年進士。崇禎五年,由知縣入為刑科給事中。請興屯塞下以充國用,不報。適宣寨有私和事,內宮王坤時監宣餉,且請代。東曦上言:宣寨失事,陛下赫然震怒,逮巡撫沈柴,罷本兵熊明遇。乃監視王坤方會飲城樓,商榷和議。邊臣倚庇欺蔽日甚,坤不得辭扶同罪,反幸邊烽已息為己功,且請代。夫內臣之遣,陛下偶一用之,非不易之典。今即盡撤之,猶謂不早。坤顧請代,圖彌縫於去后,愿陛下正坤罪,撤各使還京。帝言:宣鎮擅和,實坤舉發,何謂欺隱?謫福建布政司都事。 稍遷行人司正、禮部郎中,奉使還里。福王時,召東曦為給事中,已卒。 (松江府志) 李逢申 李逢申,字延之,上海人。伯玙六世孫。從祖煥然,字子文。家富于書,研討淹貫,時號書簏。祖復科。父可教,字受甫。十二能屬文,砥礪名節,以惜福擇交為子弟訓。 逢申,萬歷四十七年進士。除慈溪令。失閹黨意,左遷縣佐。丁母憂,服闋,起上林苑監丞,遷工部主事。甫三月,封事九上,劾兵部尚書梁廷棟誤國。不報。 會軍興,驗試火器,廷棟中以危法,論戍澉浦。長子雯,痛父以詆忤權貴獲罪,走京師訟冤。章上,報罷。雯九歲弟又伏闕上書,政府哀之,事得白。 召為刑部主事,轉工部郎。五上疏論時政。時流寇已據有秦、晉,逢申疏請出空名告身,與廷臣分募三輔、山東、兩河豪杰衛京師,不果。甲申三月,京師失守,逢申被執,不屈,身受五毒,自經死。 雯,見后傳。 (上海縣志) 陸 郯 陸郯,字承道,上海人。補父蔭,為南京都察院照磨。轉都事,遷宗人府經歷,授石阡府知府。石阡,古夜郎地,苗、獠錯居,徭役龐雜,郯仿吳下條編法,著為令。郡僻陋無書籍,郯自家輦經史教之,士始向學。播酋思亂,郯經畫翦其角距,邊境獲安。擢苑馬寺少卿,力辭歸。 (松江府志) 施 沛 施沛,字沛然。天啟初,以貢除廉州通判。雅度雍容。署欽州,首建文廟,優禮俊髦。凡里甲供應一切陋規,悉為詳革。復設法擒宿盜,造渡船,民咸賴之。議時務十二條,語多切中。會出師勤王,給素袍,士卒嘩。兵備楊嗣昌以屬沛,使易五色。時已夜,沛悉召梓工,以萊菔雕花朱墨雜印作彩,前后以絳布綴日月形。黎明畢具,師遂發。轉南康同知,歸。后嗣昌督師,致邀沛,許以監司,沛堅謝不赴。尋卒。 (松江府志) 張昂之 張昂之,字匪激,華亭人。天啟二年進士。令廬陵。某紳者,直指戚也,以訟事求下縣鞫,直指曰:張令殊執,不如移司。紳固請,乃下縣。昂之竟論如法。守索常供,遽遣戶胥封縣柜,昂之曰:是紅我也!即驅家屬登舟,納印于守。守自臨縣引咎,乃止。 邑有白鷺書院,祀宋文天祥,時魏珰排鄒元標,禁偽學,檄毀天下書院,附閹者欲就建珰祠,昂之力持不可。易名鄉約所,別祀栗主於景賢堂。手書告文,激發忠憤,讀者感泣。卒坐奪職。 崇禎初,起知保寧府。以擒斬張獻忠偽師功,進川東道。尋告歸。寄居郡北之息庵,又嘗筑圃余山,自稱六銷頭陀云。 (金山縣志錄通志,參客諧偶鈔) 李世祺 李世祺,字壽生,青浦人。天啟二年進士。崇禎初,擢刑科給事中。陳大計之當定者二,曰兵食之計,民生之計;大弊之當厘者三,曰六曹之弊在吏胥,邊吏之弊在欺隱,貪墨之弊在奢靡。夏旱,帝禱雨,未應,疏列恤畿甸、議催科、豫儲備三說,帝并納之。帝遣中官監視諸鎮,世祺上言:內臣入奉天顏,出司兵食,既得陰伺內廷意旨,又得顯操外廷事權。魏忠賢盜弄神器,奈何躬自翦之,復自蹈之?不納。 時進言者多獲譴,帝又日親細務,任察為明,世祺上言:諸臣言茍未當,輒蒙詰責,詰責未已,貶黜隨之。言者前瞻后顧,恐干嚴譴,依阿得策,折檻無聞。且天子一日萬幾,神太運則疲,精太用則竭。圣人使公振百職,環列任事,但責其成不侵其事,課其效不紊其權,奚必效后世察察之治!帝不能用。 八月,淫雨損山陵,昌平地動。又上言:采公論以進退大臣,酌事情以衡量小臣,釋疑忌之根,開功名之路,庶天變可回,時艱可濟。帝以借端妄奏,切責之。 七年,疏劾大學士溫體仁、吳宗達及兵部尚書張鳳翼溺職狀。帝怒,貶福建按察使儉校,且追罪文選郎吳鳴虞考選非人,亦貶三秩。御史龔廷獻論救,不聽。久之,起行人司副。十五年,遷太常寺卿。國變后,杜門不出,以壽終。 (松江府志) 沈匡濟 沈匡濟,字方平,青浦人。天啟壬戌進士。授錢塘令。時勢家侵占西湖為園田,悉厘正之。歷官山東提學副使。初,在浙分校甲子鄉試,烏程凌義渠,其所取士也。 (江南通志) 唐昌世 唐允正 唐昌齡 唐昌運 唐昌世,字興公,華亭人。父允振,字叔起,文獻從子,諸生。才致英贍,甚有志操。館谷遠方,所得修脯,悉以奉親,文獻器重之。壽八十二。 昌世,天啟五年進士。授工部主事。時崔呈秀總戶、工事,建署,昌世題榜,無稱頌意,因目為小東林。崇禎二年,為廣寧門監督,助守御。與大珰王希忠爭體統,不合,借端奪職,遂歸。卒年八十九。父子并祀鄉賢祠。 弟昌齡,用青浦籍舉崇禎十年進士,由萬載知縣升南京兵部主事。昌運,以貢為光化知縣。皆以文行顯。 (華亭縣志,參前志、郭、宋二府志) 王鐘彥 王鐘彥,字粲伯,華亭人。明時孫也。童時即以名義自持。天啟丁卯舉于鄉。以母老謁選,署長洲教諭。丁母憂,起補國子監博士。尋選工部主事,轉員外郎。甲申三月,流寇圍京師,鐘彥分守彰義門,城陷,被執不屈死。 鐘彥以孝友為鄉黨所推,自守清潔,人稱真孝廉。盡節之日,囊無一錢。中書舍人姜爾鴻歸其櫬。清乾隆四十一年,謚忠節。 (奉賢縣志) 張元始 張元始,字貞起,上海人,崇禎元年進士。性方嚴,不妄交游,留心經濟。時瀕海灶戶舊有總催一役,地棄役存,民重困。元始力陳鹺使,厘刷一清。由行人擢給事中。抗疏論封疆失事,保舉非人,詞氣激昂,不怵權勢。有詔嘉納。東南重役,尤苦北運布解,破家者十九。元始條奏,請北運改為官耆,布解附於漕艘,報可,民力稍蘇息。崇禎十四年,大旱,斗米千錢,上海漕數萬,吏民皇皇無措。元始建議以麥代米。得旨唯十之三,以麥價征折色,先行豫省,遂及江南,公私俱利。奉命催督漕運及積年逋餉,輸挽無阻,征解逋賦至九十萬,國用以充。 元始在諫垣八年,忠清諳練。朝廷將大用,遭母喪去職。服除,起太常卿,未拜歸。卒,年六十九。 (松江府志) 陳正中 陳正中,字宗尼,上海人。崇禎元年進士。除上杭令。縣介虔粵,流寇侵擾,所在煽結。正中至,撫彫瘵,招流亡,足兵食,練鄉勇,屢挫賊鋒。獲渠帥張日弄,降其余黨五百余人。捕誅劇盜何柏等三十余人,所部肅清。革橋稅以惠商旅,積粟備荒,歲饑不害。流賊復犯武平,正中恐滋蔓,帥眾持五日糧,趨三百里擊之,頗有斬獲。賊望風引去,鄰邑以完。 正中素有羸疾,積勞轉篤,竟卒於官。在縣五載,屬軍興旁午,大帥駐節會師,供億繁重,能盡心惠養,民不知兵。所積官谷七千余石,羨余贖鍰悉歸庫藏。公私充實,而妻子衣食不給。卒之日,民罷市哭。巡撫鄒維璉上言:正中撫順討逆,鞠躬盡瘁,清白勵操,遺愛在人。請賜官崇祀,以昭激勸。敕賜兵部主事。追論平寇功,再贈太仆寺少卿。 (松江府志) 楊枝起 楊枝起,字扶曦,華亭人。崇禎七年進士。授山陰令。內擢兵部主事,轉戶科給事中。在垣遇事敢言,請用黃道周,褒盧象升而黜楊嗣昌。疏上,帝大怒,將予杖,念其言直,令回奏,遂不問。又嘗薦鄉貢吳嘉允等,直聲大著。 (重修金山縣志) 章 曠 章曠,字宇野,別號峨山,華亭人。與兄簡以文章氣誼名云間。簡以鄉舉知廣東博羅縣,欽取未赴,歸里。與李待問、陳子龍起義,守松江。城陷,不屈死之。隆武中,贈禮部郎中,謚節愍。簡感北都之亡,纂報仇錄三卷,各有論贊,巴陵李興瑋為之梓行于世。 曠,倜儻不矜小節,志意高邁,神智警敏。中崇禎丙子應天鄉舉第一,丁丑賜進士出身。授沔陽知州。勤吏治,摧強豪,興文教,楚人士執卷就門者,舟接于沔陽湖。 崇禎十六年春,李白成下承天,州人奮起迎之。曠號召忠勇城守,以奇計縛首迎者數十人磔之。自成掠騎至,曠乘城擊卻之。自成將馬世大益發兵來攻,民盡驚潰,向迎降者黨率眾應世大,將縛曠降,曠乃攜印出。左右請由小路,曠曰:彼將謂我膽落,必要我于小路,吾疾驅由官道,彼不測也。已而,世大黨果伏小路,要之不得。遂走詣巡撫王楊基,請兵復沔,愿以身先之。痛哭轅門下,不聽。乃單舸歸華亭,鬻田宅。夫人出所織布千匹助之,得數千金,走漢、沔間收兵。 崇禎十七年春,三戰復沔陽。安殘黎,儲芻糧,募死士,為復顯陵計。何騰蛟上其功,擢僉事,巡飭江北。 京山楊文薦故受業于曠,曠遇之有加,文薦上計偕,曠與泛舟酌酒,語次稍忤觸之,遂銜曠。至是,為兵部郎,因言江北不宜置道,徒擾民,無益恢復。廷議從之。曠由是失職,罷遣義勇,江北兵民驚悲失據,郡邑盡破。 曠將以布衣歸里,騰蛟固留之,以故僉事銜監撫標軍。御史黃澍按楚,嗔其為騰蛟用,檄令攝漢陽推官,以窘辱之。洪天擢、堵胤錫為解釋,事乃已。曠負當世志,邑邑不得逞,騰蛟獨深知之,復以監軍道力請于朝。命已下,路振飛舊按江南,摧抑知名人士,曠懷才被屈挫,及是怒曠不納門生刺,力沮監軍之命。騰蛟抗疏言:臣受土崩蟲齙之殘楚,孤掌獨撐,舉目無一人之可用。唯得一章曠者,為有生人之氣,屢題而部屢厄之,是縛臣臂而欲使臣斗也。如謂曠跅弛多奇,或至生事,則臣請保任之,甘與曠同功罪。乃得仍授僉事,監騰蛟軍,檄攝分巡上湖南道。 曠至衡州,開東鹽輸長沙,以資軍實,歲餉兵十萬余金,騰蛟賴以不匱。衡州奸民通驕帥漁獵,曠密捕撲殺之,民得安堵。已而歸長沙,遂請身下岳州,監馬進忠、王允成軍,以死護湖外。單舸下洞庭,進忠、允成迎之,愿受節制。 先是,騰蛟開府長沙,堵胤錫既解學政勤王,與諸軍帥相馴習,兼召募成軍。傅上瑞久攝巡下湖南,承權藉,募標兵數千,亦與諸帥周旋稍熟。而曠屢革削,望尤輕,諸軍帥皆不知有曠,曠亦不得其要領。及是,驟受監軍之命,從胥隸數十人,輕舸東下,敝巾葛衫,與諸將乍相見,流涕握手,推心盡慮,與謀興復,諸將皆為感動。時將窳兵驕,不知節制。王進才、郝永忠尤以新附猜暴,雄長巴、湘間。曠既得諸將心,申約束,斬戮如法,諸軍乃斂手聽命。 居人行旅稍集,遂修湘陰城。陸立大荊、新墻二戍,水立磊石營,與岳州清兵相持大小數十戰。何騰蚊既題擢堵胤錫撫楚,傅上瑞撫沅,曠獨當強敵,而任監司如故,權尤輕,不能自為進止,顧諸將唯推重曠,而騰蛟、胤錫于上瑞則蔑如也。 何騰蛟出師不利,畫守長沙,尤藉曠為外蔽。乃列曠功,推薦之。詔擢曠僉都御史巡撫江北。然僅擁虛名,無寸土一民可憑藉。曠部將王儲募水軍二千人,騰蛟分裨將覃裕春、滿大壯、吳勝合五千余人,隸曠守新墻,與敵壘相對半載,清兵不敢犯。 隆武二年七月,清兵大舉從間道窺湘陰。曠偵知之,率覃裕春以二千人御之于潼溪。清騎數千突至,裕春軍伏溪市草舍中,穴墻壁為空,交發槍炮擊之。清合圍之數十匝,自辰至酉,擊殺人馬各千余,清兵恇懼退走。裕春軍出躡之,滿大壯、陳友功為兩翼夾追,殺傷濱盡。自江南用兵以來,與清兵合戰仍得捷者,自曠潼溪之戰始。 九月,左夢庚部將楊么,導清兵汛洞庭來陷沅江,曠檄馬進忠又大敗之,斬么。湖南北守經年不陷者,皆曠力也。 永歷帝即位,加兵部右侍郎,余如故。然曠有所陳奏,皆因騰蛟,故朝庭無由深知曠相委任,曠亦不能大有所指蹤焉。 永歷元年春,長沙兵將交訌,掠奪四出,糧道阻絕,馬進忠西走湖北,王進才、王允成旦夕思遁。清孔有德大舉入寇,曠率滿大壯孤軍御戰,檄進才、允成相接應,皆不應。遽潰走,焚湘陰而南。曠戰不勝,退長沙。騰蛟已先奔,曠殿潰卒南行,轉戰三百里,及南岳市,滿大壯戰死。曠入衡州,執騰蛟手泣曰:長沙不潰,曠猶得嬰城死戰。今湖南瓦裂,何以謝百姓兩年來剜髓供輸也! 四月,清兵陷衡山。騰蛟走永州,曠守祁陽,檄召潰兵,圖下爭衡州。乃奉敕,特拜曠武英殿大學士_、兵部尚書,督恢復。諸軍爭潰不可合矣。 騰蛟走全州,曠獨率親軍千余人屯白牙市,牽制敵兵南犯之路。時上在武岡,劉承胤遏援兵不出。曠知事不可為,慷慨悲憤不粒食,唯啖瓜果,時引滿取醉,因臥病不起。將終,召門生部將,出酒相飲為別。命小胥拊拍板,從枕上悲歌,令座客和之,聲益哀厲。板闋,和者歇,驚視,曠已薨矣。時年三十有六。 永歷二年,贈太子太保、華亭伯,謚文毅。門人蕭為龍葬之于石期站。 |
|
來自: 新用戶4541Ay47 > 《歷史傳記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