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處理青春期教育問題的過程當中,遇到很多的家長,在了解他們的家庭各方面情況后,我發現有很多的家庭都存在一個共同的相似問題,那就是婆媳關系。 很多家長初次聽到這個問題,不以為然,好奇地問我:彭老師,我孩子的厭學叛逆和這個有什么關系?我孩子抑郁癥了,是在學校受了霸凌,和這個有什么關系? 有些家長則會說:彭老師,這方面我和我老公都做得很好,我們都很孝順老人。但是,當我具體的了解細節情況后,指出其中的問題后,她就頓時不好意思了。 為什么孩子出現各種教育問題?婆媳關系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其實不僅僅是婆媳關系,夫妻雙方和雙方父母親的關系,其實都會深刻影響孩子的教育。什么是教育?“教”就是“上所思,下所效”,“育”就是“養子使作善也”。所以教育其實就是父母做一個全方位品德高尚的榜樣,然后子女學習效仿,這就是教育。 所以,家長怎么對待父母長輩,那么子女無形之中就會學習效仿。家長對待父母長輩是恭敬的,那么子女自然就不會頂撞家長。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婆媳關系不和,那么在家庭當中,子女和爺爺奶奶的連接就不深,所以生命的動力也就沒那么強,所以我們常說連根養根,根深葉茂。 另一方面家庭關系的不和諧,就會產生很多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在家庭當中的流向,就像水一樣,水往低處流,最終就會流到孩子的心里。 所以,家長與父母長輩之間的關系直接決定了孩子的心理狀態。那么婆媳關系如何才能處好呢? 婆媳關系主要涉及三個人。首先最難的一個人往往是兒子,因為兒子站在中間的位置,偏向哪一方都不好處理,也不能指責哪一方,否則都只會把問題搞得越來越復雜。那么作為兒子的應該怎么做呢?做兒子的需要責怪自己,哄好兩邊。 也就是說當婆媳之間有了矛盾,做兒子的一定要把過錯攬在自己身上,是自己哪方面沒有做好,所以才會導致這個矛盾。同時兩邊都要哄,把妻子哄好,妻子沒有情緒,孩子才能教育好,把母親哄好,母親沒有情緒,孝道才沒有虧。要做好這一點,對于做兒子的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所以做兒子的不僅要情緒管理能力好,還要有大度量,能包容,能找噴好處,認己不是。 婆媳關系的第二方就是兒媳婦,做兒媳婦的需要低矮力行,多想婆婆的好處,多想婆婆的難處。換位思考一下,老人辛辛苦苦把兒子拉扯大,培養好,如果兒子一心只跟媳婦好,偏向媳婦,老人能不寒心嗎? 所以兒媳婦應該立定自己的本位,做好自己的本分,兒媳婦的本分就是上孝公婆,中和夫妻,下教子女。 婆媳關系的第三方就是婆婆,婆婆要充分站在兒媳婦的角度去考慮,兒媳婦在娘家,可能處處被寵,初到婆家,可能各方面生活習慣有差別,要多包容,多看兒媳婦的好,切記當著親朋好友或者鄰居的面,說兒媳婦的不好,或者背地里講兒媳婦的不好。 做婆婆的要體貼兒媳婦的難處,包容兒媳婦的不足,老人不可太強勢,家里的事情要盡量少管,交給年輕人做主。會做婆婆的還要學會兜不是,家里發生了什么爭吵或者矛盾,婆婆要學會勸和,把過錯攬在自己身上,平息家庭紛爭,讓一家人和諧相處。 總而言之,婆媳關系涉及三方面,每一個人都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定好本分,各盡其責,只要求自己,不管他人。也就是不管其他人做的怎么樣,只管自己做的怎么樣,只問自己有沒有把本分做好。當有一個人把自己的本分做真了,那么,自然而然可以影響其他人做好本分。 所以不管是為了孩子,還是為了做好本分,作為家長都要處好與父母長輩的關系,都要不斷地盡好孝道,讓老人安心、舒心、開心! 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家庭教育,您的隨手一次轉發,可能就會幫助一個家庭,幫助一個孩子! 更多閱讀請點擊: 3、彭華勇:為什么我會從事親子溝通?(緣起) 4、彭華勇老師簡介 6、我的前世今生(彭老師成長經歷) 9、彭華勇:我的外婆 16、彭華勇:唯有愿力不可思議 17、彭華勇:我的母親 23、彭華勇:蛻變之旅 彭華勇老師簡介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高級心理督導師 薩提亞家庭治療師 家庭系統排列師 教育問題實戰派導師 青少年潛能開發專家 美國ACHE臨床催眠治療師 NLP專業執行師 家庭教育指導師 婚姻家庭咨詢 家庭教育講師 心理危機干預專家 社會工作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