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禪,在沒有提起話頭的時候,沒有這個對境的時候,只是坐著休息,睡覺,打盹,那就是如同死人,就是鬼窟里做活計,冷水泡石頭,過一萬年也還是個石頭! 楞嚴經說的好,這樣去做呀,就如蒸砂石,經百千年,只名熱沙。為什么呢?此非飯本。 所以參禪的時候,就必須得提起話頭來參,什么意思,就是要你在相應的境界里面,得到真正的參悟,悟處。 我們面對生活,在生活中學禪、參禪,也是一樣。一定要在那境界中,經歷社會現象、人心險惡、眾生共業的種種磨煉,并在其中安住自己的心,守住良心和道理,守住本份和該做的方向,而不隨著境界所轉,這樣才叫做修行,才能出來真正的功夫,才叫做離自己的心近一點。 如果離開了本份、良心、道理和該怎么做,跟著感覺走。走吧,隨順貪嗔癡任何一個習氣而不注意,哪個都可以把你帶入萬劫不復的深淵,隨便一個習氣都是! 所以為什么悟很重要,心中豁然,通達,明白道理很重要?因為不明白道理、不辨是非、黑白不分、沒有正見,你心中就會沒有個可依止的原則、方向、本心、良心可以遵守;你就找不到該怎么走的路子。 這里要注意:該怎么做,和想怎么做,是兩碼事。 比如說兩個人處的好好的,彼此都沒有啥問題。可是一個人心里,突然生起厭憎,突然生起煩惱,這是一時業障習氣所使然,一時的事,然而這個人卻想分手,想離婚,這叫想怎么做? 任性妄為、跟著感覺走的人,內心沒有道理可依止的人,常常出現在這樣的情況,于是ta就是開始作,結果決定不處了,要分離。 懂的該怎么做的人,他就不會起這種念頭。 不是說起了念頭,告訴自己不該,在掙扎一下,不是這樣的;而是他根本就不會生出這樣的念頭,連起心動念都不會。 如曾老所說的,在我們那個年代,夫妻倆,也會吵架,也會打架,這些都會,但是,不管怎么樣,沒有人會生起分開的念頭;不管怎么樣都是,不刺激都已經默認了,我們是一家人,是一輩子的事情,是分不開的,是不能分開,也不會分開的。不會跟現代人一樣,明明是任性、妄為、糟踐,還要說跟著感覺走。 但是,當一個凡夫自己不珍視,沒有形成道理上的深刻認識,那么大多數,都是跟著感覺走的,結果對待戀愛婚姻,都是兒戲一般,分分合合,像孩子玩鬧一樣,高興就在一起,不高興就不在意,不是一家人。 這時代,有的人上個高中,就已經談了七八場了,有的人能結很多次,離很多次,戀愛經歷,多的是,如這般的心性,沒有教育的人,還指望婚姻戀愛幸福?這不是笑話? 我發現我母親也有一個優秀的特質,平常她是很寬容,很放松的一個人,對我們的教育啥的,都是基本上,不怎么約束,管束,所以我在她面前,可以呈現一個最放松的狀態,想說就說,想笑就笑,想唱就唱,想像個孩子就像個孩子,想發幾句脾氣也不用壓抑,偶爾抱怨幾句也很自然,我在她面前表現的,可以說是最真實的樣子。我母親也向來不說什么,都是很包容,很寬容的,樂呵呵的看著我像個孩子,跟沒事人一樣。 但是,有一些原則性問題,如果我說了,或者抱怨了幾句,我母親臉色會迅速嚴肅下來,批評我,說我這樣想,甚至起這種念頭就是不對的。 比如說,我今年夏天的時候,心里有些不順,有些覺得人生真是無所謂,就說,“媽,我去出家吧”?我母親,馬上就嚴肅起來,呵斥我:“說的都是啥話?為啥來要出家,誰怎么你了”? 有些念頭,就是不該起的,話也是不該說的,雖然那只是個念頭,但我母親也不愿意我生起來,因為那就是苗頭,不要說自己是開玩笑,是說說而已,根本沒這回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一切的惡事,都是從某一個惡念處來的,大家需要注意,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克念者自生百福,作念者自生百殃,看好了,作死的的念頭,就是自生百殃。 又比如說,我在某個時候,在我母親面前,對我父親有所抱怨,背地里說過幾句,很不尊重我父親的話,我母親也是,馬上板起臉孔說:“說的是啥話,這是你爸呢,怎能這么說”——我媽就是這樣,平常都很寬容,但是某些時候,她甚至連一個念頭、想法的苗頭都不接受我生起! 我又想到葉曼先生的一個典故,她老人家說:“我從小,父母對我們的教育,就是要恭敬師長,尊重老師,我每當看到有人不尊重他的老師,這就是我感到最憤怒,覺得最不可思議的事情。” 葉曼先生,當年都九十多,快一百歲了呀,她很嚴肅的提到這個事情,所以他她老連不尊重師長,這種念頭都不會生起,這叫做修行人堅守的原則。 這甚至已經不能用堅守來形容了,用堅守還是侮辱了,對他們這些修行人來說,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是本來如此,正該如此得事情,連個錯念頭都不會有,是最正常,平常,自然,道理上的,熟極而流的事情,壓根不會想著有個什么堅守。 如果有個什么在堅守,還是落在了有痕跡,落在了下乘,不是說要克服什么妄念,堅守什么原則,他們沒有克服和堅守這種概念。 所以他們煩惱執著,都輕哪,心里有道理可以走,沒有糾結,沒有困惑,沒有掙扎呀。 我觀察我母親,她的煩惱執著就很輕,從來不會抑郁什么的,不開心也就是嘆一下,有啥事愁愁,也是隨時就過去了。她不會任性妄為,因為利益,而跟著感覺走,不會讓一些導致劇烈問題發生的惡念種子,成長,茁壯,乃至開花結果。 我在勸夫妻不要吵架鬧離婚的時候,常常說一句話:要好好的,就是你不要老是往惡念處想,壞處想,分處想,不要總是“恨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哪,不要總起這種念頭,總想把事情推到很糟糕的方向,起了這個念頭,都是不對的;更何況是說和做什么了,這都是不對的,都是將來惡果的種子。你不聽,一定要這么做,隨意播撒種子,跟著感覺走。那果子成熟了,那你只好不想吃也得吃了。 關注下方微號,你將感受到一名道友的忘我呼喚,每篇文章都真情流露,源出菩提心,啟發覺悟,凈洗業識,點亮心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