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術黨參茯苓粥 ![]() 古時候人們將茯苓稱為“四時神藥”,意在無論處于春夏秋冬哪個季節,茯苓都能充分發揮其藥性——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說起茯苓在藥膳中的運用,很多朋友都會想到茯苓膏、茯苓餅、茯苓酸奶、茯苓酒等,可見茯苓憑借其藥理功效,早已俘獲了養生人群的芳心。那么茯苓還可以以何種方式食用呢?今天筆者將向大家介紹一款夏日除濕美食:白術黨參茯苓粥。 一、制作方法 Production methods ![]() Ⅰ.古代制法 茯苓制粥的傳統早不是一家獨創之舉,在清代鄭梅澗的《重樓玉鑰》便已有相關記載:“人參(一錢)、白云苓(六錢)共研末,同粳米一同熬成粥,先以鹽湯將口漱凈,再食粥。” Ⅱ.現代制法 1.食材:白術、黨參、茯苓各15克,甘草3克,大棗5枚,薏米50克,白糖適量。 2.步驟: (1)將(去核)大棗、薏米、白術、黨參、茯苓、甘草洗凈。 (2)加入4碗水煮沸后,以小火煎成2碗,過濾取汁。 (3)藥汁中加入薏米,大棗,大火燒開,再轉小火熬煮成粥。 (4)最后加入白糖調味即可。 ![]() 食療功效 ” 茯苓和白術的功效 ![]() ![]() ![]() 白術、茯苓為臨床常用中藥,始載于《本經》,均被列為“上品”。白術配茯苓更是最為常見的中藥“藥對”。白術、茯苓的配伍,可見于四君子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六君子湯(《醫學正傳》)、香砂六君子湯(《時方歌括》)等健脾著名方劑。 茯苓 ![]() 功 效 ![]() 1 健脾利濕 在中藥中加入茯苓或在食物中使用茯苓,可以促進脾胃運化,提高脾胃對水濕的處理能力,從而減少由于脾虛導致的濕阻、濕盛癥狀。 2 利水消腫 對于水腫性疾病,如下肢靜脈曲張或下肢功能瓣膜不全,應用茯苓有利水利尿的作用。 白術[ bái zhú ] ![]() ![]() 食療功效 (1)白術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對中氣下陷以及痰濕中阻的胃下垂患者有較好的食療作用。 (2)白術還常用于脾胃氣弱、倦怠少氣、虛脹腹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自汗、胎氣不安等病癥的治療。 ![]() ![]() ![]() 四、注意事項 》》》》》》》》》》》 ![]() 注意啦 黨 參 dangshen ![]() ![]() (1)有感冒發熱、有外感的病人不宜單獨使用黨參,應配合解表藥一同使用。 (2)有邪實證者或者熱證者不宜單獨食用黨參。 (3)由肝陽上亢引起的高血壓患者、頭脹痛、頭面烘熱及火熱牙痛、口舌生瘡的患者,不適合用黨參。 (4)黨參味甘,容易引起噯氣產生濕氣,所以對濕盛中滿者也應該慎用,可以配合理氣除濕藥來一同使用。 ---------------------------------- ![]() 茯苓 (1)茯苓有較好的利尿效果,如果食用過多容易導致小便量增加,嚴重的會出現水電解質紊亂。 (2)空腹食用茯苓還會導致胃腸道出現不適,使胃黏膜產生過多的胃酸,導致胃痛、胃脹等癥狀發生。 ![]() ![]() ![]() ![]() 蘇軾在《策別十六》中說:“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善于保養身體的人,使自己的身體既能適應閑逸的生活,也能適應忙勞的生活。熱愛健康的你,還等什么呢?趕快動手做起來吧! 感謝閱讀,我們下期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