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該詩作者李白,詩名為《白鷺鷥》/《白鷺鶿》)日子如風,一晃吹到了立秋。印象里,秋天總是那樣的美,黃燦燦的稻田,山坡上楓葉紅得招搖,糧食的香味讓人打心里感到踏實。夕陽余暉下,鄉(xiāng)村之景更是惹人陶醉,農(nóng)忙的人正在歸家,老黃牛悠閑地散著步,小黃狗早已等在家門口。秋葉在風中舞動,猶如一位活潑的少女,在跳動著生命的韻律。秋天是大自然的調(diào)色板,五彩斑斕。楓葉如火,在藍色的天空下尋找自己的歸宿,金黃色的稻谷低垂著頭,越飽滿越謙遜。秋天的氣息是寧靜而濃郁的,仿佛可以聞到大地的呼吸。在這個季節(jié)里,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清新、淡雅的氣息,讓人感到神清氣爽。秋天的思緒是深沉而細膩的,仿佛可以觸摸到時間的脈搏。在這個季節(jié)里,人們開始思考和回顧過去,展望和期待未來。秋天的夜晚是神秘而深邃的,仿佛可以看見星辰在竊竊私語。在這個季節(jié)里,天空中的星星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月亮則散發(fā)出柔和的清輝。秋夜的星空讓人們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神秘,也讓人們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秋天之美,不僅在于它豐富的色彩、寧靜的氣息、深沉的思緒和神秘的夜晚,更在于它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韻律和大自然的魅力。他叫唐珙,字溫如,元末明初詩人,一生逍遙,自在于山水間。唐溫如的父親唐玨(jué)是南宋義士,也是一位詞人。宋亡以后,元僧楊璉真伽盡發(fā)在紹興之宋帝陵寢。玨出家資,招里中少年潛收遺骸,使得免受元僧褻瀆,葬諸帝遺骨于蘭亭山,移宋故宮冬青樹植其上。義風震動吳、越。唐溫如的一生僅留存8首詩于世,分別為:蘭、貓、禪、畫、書,一醉,一夢,一浮生。并且這首詩在數(shù)百年后,一度紅遍網(wǎng)絡,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下。這首詩意境極美,曾衍生網(wǎng)紅詩句“我與春風皆過客,你攜秋水攬星河”,但仿句與原詩境界相差甚遠,不可比擬。詩中“白發(fā)湘君”引自古代神話傳說:娥皇女英聞帝舜死于蒼梧之野,追隨不及,啼竹成斑,望著一江蕭瑟的秋景,竟然一夜之間白了頭發(fā),后殉情。所以,后人把帶有紅斑的竹子稱為“湘妃竹”或“瀟湘竹”。秋風颯颯而起,廣袤無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層層白波,這一夜深深的愁思,讓湘妃也白了頭。屈原在《九歌》中,曾對湘妃和帝舜的故事有過記載,后被傳為永世經(jīng)典,唐代詩人錢起就是因為省試作《省試湘靈鼓瑟》而一舉成名:“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醉臥扁舟,只見一片星光璀璨的世界,似幻似真、縹緲迷離。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還是自己身處夢境呢?這兩句詩,頗有“莊周夢蝶”之玄境,如童話般描述了一幅絕美的畫面。縱觀整首詩,充滿了古典浪漫主義色彩,筆調(diào)輕靈、虛實相間,構思之新穎獨特,詩境之縹緲奇幻,為前人詩作所少見。人對自由自在、忘卻世俗的向往,在這首詩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作者:槐序姑娘,以文字為夢想,熱愛古詩詞,喜歡請多多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