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涉及的范圍非常廣,病人大多為中老年人,但也有20多歲的年輕人,甚至還有十幾歲的孩子。近年來,頸椎病發病急劇年輕化的趨勢令人擔憂。 在英國,因受須椎病困擾,每1000名男性上班族,每年要失去627個勞動日;每1000名女性上班族,每年也要失去374個勞動日。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多發病之一,它是由于頸部風寒,外傷、老化及勞損,如反復落枕,枕頭和睡眠姿勢不當,工作時姿勢不良或長時間單一姿勢等,由于代謝失常等因素所導致的頸椎生理曲線改變和頸椎間盤、關節、韌帶等組織的退行性變化,刺激或壓迫了頸神經根、椎動脈、頸部交感神經、脊髓等組織而出現的一種癥狀繁雜、影響廣泛的綜合征,因此也稱為頸椎綜合征。 頸椎病的類型 頸椎病常見的癥狀有頭痛,頭暈,視力減退,胸悶,心慌,耳鳴,惡心,頸部發僵。發硬、疼痛、活動受限,肩背部沉重發硬,上肢無力,手指麻木,皮膚感覺減退,下肢發硬,走路不靈活、發飄似走在棉花上,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甚至下肢癱瘓,根據頸椎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可將其分為5種類型。 頸型頸椎病。其多見于青壯年,主要表現為頸部酸、脹、痛,頸部活動受限或出現強迫體位,肩背部僵硬發板,部分患者可出現反射性短暫上肢感覺異常。X 光線可見生理曲度變直,椎間關節失穩。 神經根型。此型是頸椎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約占頸椎病發病率的60%。由于外傷、勞損、骨質增生等原因引起的脊神經的壓迫、牽拉等造成局部神經根充血、水腫等無菌型炎癥反應而出現頸、肩、臂的疼痛、麻木,病程較長者可出現手部肌肉無力、肌肉萎縮等。 交感型頸椎病。交感型頸椎病是由于退變、外傷、失穩等刺激頸部的交感神經,使之興奮或受到抑制,而表現出多種多樣的癥狀。可表現為頭痛、頭暈、惡心、視物模糊、胸悶、氣短、心律不齊、失眠、多夢等。 椎動脈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占頸椎發病率的20%。由于頸椎退變、失穩、骨質增生等原因刺激或壓迫椎動脈,而導致椎動脈供血不足的一種病癥,臨床癥狀多以眩暈為主,有時可出現猝倒,多在突然轉頭時出現,意識清楚,伴頭痛、惡心、嘔吐、多汗等。 脊髓型。脊髓型頸椎病是由于間盤突出,椎體內骨質增生,其韌帶或后縱韌帶肥厚等原因造成脊髓受壓而引起雙下肢麻木、無力、行走不穩,似"踩棉花感",逐漸發展為痙孿性癱癥、大小便失禁,甚至臥床不起。 【健康小貼士】 頸椎保健操 頸部保健操適用于頸部肌肉勞損、落枕及頸椎綜合征等,多為站立和坐位。由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頸部前屈活動較多而后伸不夠,因此頸部練習應注重于后伸。 回頭望月:身體坐正,抬頭挺胸,深吸一口氣。頭先向左轉動,轉到不能轉時,再慢慢地抬頭向上看,就像看月亮一樣,然后再將頭慢慢地轉向正位,然后按同樣的方法再向右轉動頭部。三五分鐘即可。 哪吒探海:雙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頭頸用力伸向左前方,雙目注視前方地面約1.5米處。身體不動,頸部繼續向前探伸,同時吸氣,然后還原,同時呼氣。左右各做10~20次。 雛鳥起飛:站立,雙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練時注意頸部與手的配合。頸部向左彎并略前傾,雙肘微屈,聳肩,同時吸氣,繼而手掌向后下方用力伸出,伸肘,垂肩,吸氣,然后還原。左右各做10~20次。 與頸競爭:站立,雙手叉腰,上身不動,頭盡量后仰,同時深呼吸,此時頸部前屈肌群緊張對抗,然后還原,同時呼氣。同時吸氣,反復10~20次。低頭,閉口,下頜盡量緊貼前胸,同時呼氣,頸部后伸肌群對抗用力。然后還原,同時吸氣,反復10-20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