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前同事,他妻子是大家口中絕對的賢妻良母,又能賺錢還會持家,每天把丈夫孩子照料得特別好,人人都說羨慕他。 可有次聚餐多喝了幾杯,他借著酒勁偷偷跟我掏心窩子: “其實我每天回家只覺得堵得慌,好像欠了她太多,已經不知道怎么相處。” 直到他搬新家請我們去吃飯,我才懂這話什么意思。 那天我們剛進他家門坐定寒暄,稱贊那位太太的賢惠,把家搞得這么干凈。 她聽了挺高興,笑瞇瞇的,但到了嘴上,卻成了發牢騷。 “我不干誰干呢,這整天伺候小的又伺候老的,沒辦法,我命苦嘛。” 她老公兒子尷尬地賠笑,我們嚇得趕緊轉移話題。 同事其實是想安排我們在飯店吃飯的,但他妻子堅持在家做飯更溫馨,他就也鉆進廚房幫幫忙。 沒一會兒我們又聽到嚷嚷聲傳來: “哎喲你別給我添亂了,本來就沒指望你,我就是天生勞碌命,累死了都沒人心疼。” 同事陰沉著臉走出來。 吃完飯也是,她老公兒子想幫她收拾,也是被轟走后又一頓數落抱怨。 我們簡直坐立難安,連話都不敢說,散了席都早早告辭。 那氛圍太心累了。 其實作為旁觀者,我看得出來這個太太很愛這個家。 她忙得腳不沾地,任勞任怨,希望自己的付出能被肯定,期望得到另一半和孩子的贊美。 但偏偏她說出來的每一句話,都是拒人千里,陰陽怪氣。 這喋喋不休到了老公孩子耳里,只聽出厭煩和哀怨,哪還能咂摸出其他含義。 再多感激都被噎了回去,只剩愧疚。 愧疚久了,成了麻木,麻木久了,越聽越不耐煩。 她那么努力照料家人,卻不知道這個家每個人神經都很緊繃,覺得虧欠她,生怕說錯話做錯事會惹毛她,甚至很煩她。 一個好好的家,變得沒了溫情。 一個辛苦的女人,成了滿腹怨氣的刺猬。 太可惜了。 有太多人,就是因為說話擰巴,才將身邊人越推越遠。 一個網友坐火車,看到同車廂上有對母子,像一起旅游回來。 剛上車不久,孩子掏出塊面包。 嘗了一口,馬上開心地遞給媽媽,說媽這真好吃你快吃。 結果他媽跟觸了電似的提高音量:“喔唷我可不吃哦,一個面包要13塊錢。” 然后唉聲嘆氣反復念叨:“那么貴,你真會花錢。” 孩子嘟囔說早知道不買了,結果媽媽還來氣了: “你都說想吃了我會不給你買嗎,給我自己我才不舍得這樣花錢呢,這么貴的面包我吃都沒吃過,你自己吃吧。” 東扯西扯又說了一大堆,小孩漸漸沒聲了。 面包拿在手上,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最后他一路都小心翼翼,生怕不知道哪句話又把媽媽惹炸。 這網友在旁邊目睹了全過程,忍不住為這個孩子捏把汗。 沒想到就這么一件小事,下面炸出來四千多條留言,都在哀嘆自己也有同款家人。 ![]() 有個姑娘說自己婆婆也是這樣。 平時不管是給他們小倆口還是給孩子,婆婆都挺大方的,很舍得花錢。 但不知道為什么花完了錢又總是一直叨叨,說現在人真滋潤啊,一件童裝那么貴,自己一件衣服穿了多少多少年了還在穿。 以為是婆婆也想要,就說給她買,她又頭擺得像撥浪鼓,堅決不花那冤枉錢。 可真不買,她又開始碎碎念,說自己這輩子都沒享過福之類的,哀怨得不行。 姑娘簡直搞不懂她到底什么意思。 還有個大學生放暑假在家還不到半個月,恨不得馬上買張車票去外面打工。 他在家復習考研,媽媽時不時就給他倒杯水端來。 端來又罵他,說真是小少爺,喝水都要爹媽親手端到面前。 可他明明渴了會自己出去倒水。 吃飯也是,每頓飯媽媽都要抱怨自己上班夠累了,回家還要變著花樣給他做飯吃。 他就勸媽媽要不偶爾咱們也點點外賣,大熱天做飯也確實受罪。 結果媽媽又劈頭蓋臉臭罵,說他有倆錢就糟蹋。 反正他橫著豎著都不對,只能在家盡量降低存在感,但還是天天都要被說道幾句。 類似的故事太多,個個看著都夠鬧心。 明明一開始都是挺好的事兒,怎么就莫名其妙變成了尷尬和矛盾? 直到最近看到一個女生吐槽男友的投稿,我才恍然大悟問題到底出在哪。 這個女生因為一件事對男友氣了好長時間。 結果男友還一頭霧水,她更氣了,發到網上找大家評理。 起因是那天下暴雨,男朋友和她聊天問她吃飯沒有,她說還沒吃。 男友就馬上提出給她點外賣,女孩表示這種天氣不好意思讓騎手送。 男生說那自己去買給她送,她又心疼他怕他淋濕。 討論半天,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男生挺上心,擔心她餓肚子,一直幫她想解決辦法。 ![]() 之后女生突然說想吃便利店,于是男友再次提出要買了給她送去。 她堅持拒絕,強調下雨危險別去了。 最后終于說,還是點外賣吧。 男生見她決定了,就放心地說好的,然后跟自己爸媽聊天去了。 20分鐘后再看手機,才突然發現女友列了一張清單。 這才意識到剛剛那句沒有主語的“點外賣吧”,意思不是她準備點外賣了,而是讓自己給她點外賣。 趕緊問地址樓號,結果女友發火了。 ![]() 女生覺得男友太不在乎自己了。 分明知道自己肚子餓,卻沒有馬上行動,而只是一直嘴上說說。 這是什么態度?越想越氣。 男友這邊呢,竟還裝傻,好像不知道她為什么生氣。 ![]() 我看完來龍去脈只想跟姑娘說,不是你男友裝糊涂,他可能是真的有點懵。 如果不是她投稿時坦白,我也沒搞懂原來她是希望男友來送飯的。 ![]() 但她嘴上偏不說。 不說就算了,還一直在拒絕,拒絕外賣,拒絕送飯,“不許”男友去便利店。 光拒絕也算了,又一邊在反復強調“餓了”“沒飯”“想吃”。 扭扭捏捏一頓拉扯,都是暗示,就是想讓男友猜中自己的意思。 倒霉的是這送命題男生沒猜中,他估計都沒想過聊個天還得做猜謎一樣的閱讀理解。 就這么一件吃飯的小事,兩個人鬧了這么大的誤會。 評論區有人一針見血:這姑娘太擰巴了。 有需要,有想法,但就是不直說,非要說反話,搞暗示,彎彎繞繞讓人猜。 人家真把你說的話當真了,又埋怨人竟然不懂你的真實意思,接著生悶氣,繼續憋著火。 對方莫名其妙,你還一肚子委屈。 最后誰也不明白誰,矛盾越來越大。 多少關系,都是這樣被搞得稀碎? 人和人之間太多矛盾誤會,都來自這樣的有話不直說。 我們中國人喜歡搞含蓄,說話只說三分,剩下七分要用猜。 仿佛只有“我不說你也懂”的關系才是真感情、真關心。 可猜來猜去,許多真心都活活被錯過。 ![]() 女朋友說想去和小姐妹逛街,你心里希望她陪自己,嘴上卻笑嘻嘻答應說快去吧。 人家真去了,你又生氣了。 老公回家晚了,你心里希望他每天下班趕緊回家分擔家務,嘴上卻一直抱怨帶孩子真累,家里可真亂。 他以為你是想請個保姆,你又罵他是不是錢多。 當父母的,心里希望孩子感激自己的付出,嘴上卻全都是長吁短嘆自己過得有多苦,為ta有多犧牲。 孩子說你沒必要那么累,你又罵這孩子不懂感恩不孝順。 你以為彼此都懂,結果誰也不懂誰。 于是怨聲載道,滿腹牢騷。 用欲言又止的情緒和莫名其妙的指責考驗感情,再親密的關系,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 多少愛人之間,明明沒有不忠,卻支離破碎。 多少親子之間,明明互相關心,卻劍拔弩張。 我們總是希望別人識破自己的脆弱,洞悉到自己的不滿。 可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方式,你不說,對方可能真的不知道啊。 考驗感情久了,傷的是人心。 ![]() 所以當你希望孩子多陪伴自己時,試試別說“你不想回來就別回來了”。 而是說“我很希望晚餐時你也在,這樣我們可以好好聊聊天”。 當你希望伴侶放下手機幫你帶孩子時,試試別說“你和我過個屁,和手機過吧”。 而是說“我有點累,你來幫我換尿布吧”。 不藏著掖著,不口是心非,才能不為難自己,也不消耗他人。 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