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公元907--公元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 )的合稱 。![]() 五代指的是唐朝滅亡后,中原地區(qū)相繼出現(xiàn)的五個朝代,即“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十國是這段時期除了五代以外另外十個相對較小的割據(jù)政權(quán)的統(tǒng)稱。盛世大唐過后的混亂時期,一共出現(xiàn)了56位皇帝,北方14個,南方42個,皇帝的非正常死亡率卻很高。![]() 朱溫 話說,唐朝末年,安史之亂后,唐朝由盛轉(zhuǎn)衰,在各地的藩鎮(zhèn)乘機做大,而黃巢之亂以后的唐朝更是出現(xiàn)了'極目千里、無復煙火' 的局面。亂事波及兩淮江南地區(qū),當?shù)厝盒奂娖穑?/span>各地藩鎮(zhèn)割據(jù),皇帝實際控制區(qū)域只有首都附近的陜西一帶;河北被三家軍閥瓜分;河南和山東是大牛人朱溫控制,山西則掌握在李克用的手里。江南基本上是一個省一家軍閥。這些人拉開了五代爭霸的序幕。 朱溫出身貧寒,后來成為黃巢手下的大將。他見黃朝不能成事,就歸降了唐朝。當時逃到四川的唐僖宗已是焦頭爛額,根本顧不上朱溫是不是誠心歸降,直接把開封封給了他,還賜名為全忠,希望他能為大唐盡忠。但這個名字簡直是一個天大的諷刺。 朱全忠在討伐黃巢的過程中,迅速壯大了自己的實力,勢力最大,因此算是名義上的武林盟主,只有河東節(jié)度使李克用不服朱溫(梁晉對峙),隔著黃河倆人一直是大眼瞪小眼??磻虻奶普炎谟X得這么過得真是太憋屈,再發(fā)展下去自己就變成漢獻帝了,于是就跟身邊的陜西鳳翔隴右節(jié)度使李茂貞互撕,李茂貞比較直爽,一看皇帝不懂事,就向皇帝展示了一下真我的風采。 ![]() 做為盟主,朱溫這個人責任心很強,見不得皇帝受人欺負,馬上帶著人馬跑到陜西把李茂貞削了,皇帝也是有心無力,他不僅管不了這些藩鎮(zhèn),就連身邊的宦官也管不了。公元903年,朱溫帶軍沖進了長安的皇宮,殺掉了700宦官,從物理上根治了長達147年的宦官亂政問題,將唐昭宗徹底變成了自己的傀儡,還把首都遷到了洛陽。 ![]() 唐昭宗 朱溫擔心唐昭宗會聯(lián)絡其他藩鎮(zhèn)討伐自己,索性就殺了昭宗,為了徹底掃清自己篡位的障礙,朱溫將朝中的士族官員清洗一空,拋尸到黃河里,史稱白馬驛之禍。高門士族也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再無法對皇權(quán)產(chǎn)生任何影響。 907年,梁王朱溫篡唐稱帝,因為他當時的爵位是梁王,所以,國號大梁,史稱后梁。唐朝正式覆滅,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后梁先定都開封,后遷至洛陽。 既然大唐沒了,江南的小軍閥們也就徹底放飛自我,紛紛獨立,過了一把帝王癮:江蘇的楊行密建立了吳國,浙江的錢镠建立了越國,福建的王審知建立了閩國,廣東的劉隱建立了漢國(南漢),湖南的馬殷建立楚國,湖北的高季興建立了荊國(南平),四川的王建建立了蜀國(前蜀),這就是十國里的七國。 ![]() 高季興 這些地頭蛇里的大多數(shù)在名義上還是要服從后梁的,因此逢年過節(jié)都會送點當?shù)氐耐撂禺a(chǎn)孝敬朱盟主。每個國家的送禮隊伍都會經(jīng)過高季興的地盤湖北,老高也不客氣,來一個搶一個,搶完就留下來自己享用了。被搶的大佬們找朱溫告狀,朱溫這邊正忙著跟山西的李克用PK呢,哪有心情管這種事?大家恨得牙根癢癢。當時,北方實力最強大的兩大藩鎮(zhèn)李克用、李茂貞依然奉唐朝為正統(tǒng),打著為唐帝報仇的名義討伐朱溫。朱溫也是氣不打一處來,唐朝還在的時候,你們也沒多尊敬唐帝,等到唐朝滅亡了,一個個全成了大唐忠臣。 ![]() 李克用 李克用不小心在跟朱溫PK的過程中死了,他的兒子李存勖接班。李存勖驍勇善戰(zhàn),善于謀略,比他爹還牛,剛繼位就在潞州之戰(zhàn)中把朱溫殺了個大敗。俗話說拳怕少壯,老朱還真沒懟過小李。 ![]() 朱友珪 當時軍閥們都有收養(yǎng)義子的習慣,李克用有11個親子,13個義子,號稱十三太保,朱溫則有8個親子,5個義子。朱溫最喜歡的是義子朱友文以及朱友文的妻子王氏。坊間傳聞朱溫與兒媳們有染,朱文病重時想要傳位給朱友文,但是這個秘密被兒媳張氏告訴了丈夫朱友珪,也是朱溫最年長的親生兒子。朱友珪知道父親不想傳位給自己后,非常憤怒,帶兵沖進宮中弒父登基,還矯詔賜死了朱永文。然而,朱友珪登基后荒淫無度,宗室武將都不服他。朱溫另一個親生兒子朱友貞趁機發(fā)動政變,登基稱帝。后梁經(jīng)此父子三人的荒唐內(nèi)亂,政權(quán)日趨沒落,最終亡于宿敵李存勖之手,共歷3帝,17年。 ![]() 李存勖 五代的第二個政權(quán)是后唐。后唐對外強盛,但是內(nèi)憂積重,后唐由李克用之子、唐末節(jié)度使李存勖所建,定都洛陽。雖然后世史書認為后唐是接替后梁的政權(quán),但是在當時,后唐標榜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繼承人,不承認后梁。李存勖帶兵打仗很猛,先后攻占開封,滅掉了后梁,隨后又吞并了李茂貞的岐國,消滅了四川的前蜀,使后唐疆域達到鼎盛。 但李存勖為政缺乏智慧,后期不思進取,整日與演戲的伶人混在一起,還給自己起了個藝名李天下。打了一輩子仗,難道還不能享受?然而在強藩林立的五代,這是真不行啊。公元926年,42歲的李存勖死于興教門之變,義弟李嗣源平亂繼位,后唐元氣大傷。李嗣源雖然在登基前期還算是個明君,但是后期朝政混亂,大將孟志祥趁著后唐內(nèi)亂割據(jù)四川,建立了后蜀。 ![]() 李嗣源 李嗣源駕崩后,三子李從厚繼位。但不久,李嗣源的義子李從柯就仿照義父起兵造反,廢掉了李從厚,成為了后唐的第四任皇帝,也是最后一任皇帝。后唐歷經(jīng)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李從柯十分猜忌妹夫石敬瑭,石敬瑭干脆起兵造反,但是由于自身實力不足,被后唐軍隊圍困在太原。石敬瑭為了當皇帝,竟派人去聯(lián)絡契丹,稱自己愿意割讓燕云16州,認契丹皇帝做干爹。耶律德光大喜,率軍南下支援,滅掉了后唐,得到了河北和山西北部的大片領(lǐng)土,中原王朝自此無險可守。石敬瑭這一賣國求榮的舉措,被后世唾罵了千年。公元936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冊封石敬瑭為晉國皇帝。中國進入五代十國中的第三代后晉。 ![]() 李昪 與此同時江南那邊的草頭王們也沒閑著。吳國是楊氏家族的私人企業(yè),但實際控股的是創(chuàng)始人楊行密的親密戰(zhàn)友徐溫、以及徐溫的干兒子李昪。日子一長,李昪覺得當幕后黑手沒有成就感,就直接讓楊老板退休、自己上去干了。李昪說我姓李,唐朝的皇帝也姓李,于是又把國家的名字改成唐,這就是十國里的第九國南唐。南唐橫跨江蘇、安徽、江西三塊大陸,實力強悍,號稱南霸天。 ![]() 石敬瑭割地求榮 五代的第三個政權(quán)是石敬瑭建立的后晉,都城從洛陽遷到開封。由于石敬瑭多行不義,對比自己小十歲的父皇帝耶律德光百依百順,恭敬有加。后晉諸將指責他賣國求榮,紛紛起兵反叛。石敬瑭無力削平叛亂,在憂郁不安中去世,終年五十。由于石敬瑭的親生兒子年紀太小,他的侄子石重貴即位后與契丹關(guān)系惡化,契丹軍南下,后晉亡。 ![]() 石敬瑭 石敬瑭有個戰(zhàn)友,河東節(jié)度使、北平王劉知遠,一看大哥全家都團滅了,這個仇得報啊。報仇的第一步,就是自己先當上了皇帝。劉知遠說我姓劉,漢朝皇帝也姓劉,干脆我建立的國家就叫大漢吧。這就是五代里的后漢。 ![]() 劉知遠 隨后,劉知遠在晉陽成立,建立五代的第四個政權(quán)后漢,緊接著趕走了契丹,入主中原,定都開封。但劉知遠皇命不長,只做了一年的后漢皇帝就掛了,兒子劉承佑繼位,干了兩年,天天瞅著身邊的一幫叔叔大爺不順眼,看誰都像董卓曹操司馬懿,終于有一天忍不住了,拎著刀就關(guān)門放狗。 ![]() 郭威 劉知遠有個親密戰(zhàn)友叫郭威,郭威本人因為出差在外離得遠沒咬到,他的兒子一個都沒跑掉、全被小劉給咔嚓了。郭威再厚道也不能忍就滅了劉承佑。因為郭威稱帝的時候爵位是周王,所以把建立的國家叫大周,這就是五代的后周。郭威建立的后周成為五代最后一個朝代。 劉知遠有個弟弟叫劉崇,看到郭威當了皇帝很不開心,說我們老劉家的皇位,要接班也輪不到你這個脖子上紋只小鳥的混混啊,我才是合法繼承人,于是就在山西稱帝了,還請來契丹開光。這就是十國中的北漢。 ![]() 柴榮 由于郭威的兩個兒子已被后漢皇帝賜死,所以郭威病逝后,皇位傳給養(yǎng)子,也就是妻子弟弟的兒子柴榮。柴榮繼位后,勵精圖治,榮苦心經(jīng)營,中原地區(qū)的經(jīng)濟開始復蘇。不過柴榮僅在位六年,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時重病被迫班師,不幸39歲便駕崩,7歲的幼子柴宗訓登基,不到半年,960年,身為殿前都檢點的禁軍最高統(tǒng)領(lǐng)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被擁立為新皇帝,建立宋朝,后周滅亡。 ![]() 趙匡胤 五代十國:五代是主線,貫穿這個時代。而十國為南吳、吳越、前蜀、后蜀、閩、南漢、南平、馬楚、南唐、北漢。即“吳唐吳越前后蜀,南北兩漢閩平楚”作為陪襯,沒有翻起太大的波浪。 十國中,江南地區(qū)有南吳、南唐、吳越國、閩國。湖廣則被荊南、南楚、南漢占據(jù)。南唐國力最強,先后攻滅閩國、楚國,最后敗于后周。兩川地區(qū)有前蜀、后蜀,國家富強,是僅次于南唐的強國,然而耽于安樂,最后亡于中原。北漢是十國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國,是后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劉祟所建。他們有些在五代的時候就被滅了,有些多存活了幾年,等著宋朝來削他們。 ![]() 趙光義 總的來說,這幾十年的政權(quán)都是歷史匆匆的過客。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后,與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相繼掃蕩群雄,最后979年攻滅北漢,十國結(jié)束。 五代十國的政治制度大體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變化很多,官職時常廢置不常,制度比較混亂。朝廷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由于五代十國戰(zhàn)亂不斷,樞密院的權(quán)力往往比三省大,所以時常以宰相兼領(lǐng)樞密使。五代十國以'使'名官者很多,有三十種之多。十國雖然名義臣服于五代各朝,在制度上仍然是獨立的國家,政治架構(gòu)等同五代。 ![]() 五代十國時期由于北方內(nèi)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所以,南方十國在人口、經(jīng)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于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jīng)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后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zhuǎn)。十國為了擴展經(jīng)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jīng)濟作物,發(fā)展貿(mào)易業(yè)、茶葉、紡織,錢塘江石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的。由于關(guān)中經(jīng)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 ![]() 五代時,手工業(yè)如紡織、造紙、制茶、曬煮鹽等生產(chǎn)也有所發(fā)展,亦為陶藝的重要蛻變期, 五代的陶瓷匠師更是創(chuàng)造出'雨過天青'的傳世之寶,成為中國古代陶瓷發(fā)展史上的一大創(chuàng)舉。澄心堂紙是五代時期的名紙之一。在農(nóng)業(yè)與水利方面,五代也有很高的發(fā)展?!端臅r纂要》,是繼《齊民要術(shù)》之后,又一本重要的農(nóng)書。五代十國是詞的重要發(fā)展時期。后蜀和南唐詞人較多,水平也較高。李煜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詞人。 ![]() 李煜 五代十國時期,關(guān)中是自耕農(nóng)政治經(jīng)濟形態(tài),中原是庶族地主政治形態(tài)和佃農(nóng)制經(jīng)濟形態(tài),南方是士族地主政治形態(tài)和農(nóng)奴制經(jīng)濟形態(tài),中國的總體社會形態(tài)是庶族地主政治形態(tài)和佃農(nóng)制經(jīng)濟形態(tài)。 |
|
來自: 天馬行空b0e977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