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藝文志·經方》中有這么一句話:“有病不治,可得中醫”,這句話的含義是:有病不治,起碼相當于得到一個中等的醫療。意思是說就醫要慎重,要選擇真正有水平可信賴的良醫,寧可不治療也不能冒險讓庸醫來耽誤自己。 這就好比,進入股市什么也不做,就跑贏了70%以上的人,股市里向來有“一賺二平七賠”的說法,因為股票市場的定律就是70%的人是虧損的,20%的人能夠維持不賺不虧,賺錢的散戶不會超過10%。 其實“有病不治,可得中醫”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醫學專家認為,人類的疾病可以分為三個三分之一:三分之一是不用醫治自身就可以恢復并痊愈的;三分之一是要靠醫治才能痊愈的;還有三分之一是任何醫治都是沒有效果的。 那能治的三分之一,我們當然想找名醫治療了對吧,然而事與愿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碰到名醫的可能性相當小,甚至還會遇上庸醫! 庸醫受匾何謂庸醫?庸醫,指的是醫術低劣的醫生。大體可分作兩類:一類是誤治殺人。 有這么一則故事。 某大夫是個庸醫。凡有病前往就診的,一經他治療往往就死亡。然而不知道他手段毒辣的,仍有多人前往求他診治, 因此斷送的人命越多了。 一天忽然有人吹吹打打送一塊匾來贈給他。這位大夫也不知這是誰送來的,只想著自從行醫以來,還沒有經過如此榮幸的事,居然接受并把它懸掛起來。 鄰人也相互表示懷疑和驚訝,感到這個專門治死人命的人, 哪里來的這件東西呢?等到仔細打聽,才知道是某個棺材店送的。 好事的人便到棺材店里查問,說:“某大夫治好了您的病嗎?為何送給他匾呢?”店里人說:“不是不是,小店生意一向清淡,自從某甲到此行醫以來,生意立刻有了起色,所以送這塊匾,表示感激不忘的意思。” 借機斂財另一類是治不好,也治不壞,卻收了病家許多錢財。 清代顧亭林在《日知錄》中說:“古之時庸醫殺人,今之時庸醫不殺人,亦不活人。”雖說沒能殺人,但把人家錢財給消耗了,還是應該受到斥責的。 我的一位東北老鄉,感覺腰部有些酸痛,去了一家三甲醫院,掛的是骨外科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教授,姜某某的號。一切按程序走:驗血、驗尿、彩超、骨密度,腰部正、側位X光片。姜教授拿著腰片對我老鄉說:你看你這片子,腰椎右突,還有椎管狹窄,不治的話右腿很可能會癱瘓。要治怎么也得3-5個月時間,往少里說大幾萬塊吧! 老鄉覺得自己腰病好像沒有專家說得那么重,就帶上片子,沒有取藥直接回了老家。他在鎮子上的一家民營醫院找到一位劉姓醫生給看了片子,劉醫生給他做了詳細腰骶部檢查,認為他的腰椎沒有問題,腰部酸痛大概率是腰肌勞損造成的。 今時,病人求醫,醫生不能幫助緩解病痛,卻大斂其財,此類庸醫正多不可數。比如,有醫者先問病人,你帶了多少錢來;有醫者為了完成科室指標而濫用藥物,消耗病人的錢財。 庸醫的種類庸醫有四種:
作為中醫,其查病的工具就是三根指頭,辨證標準就是四診八綱,現在的假中醫沒有化驗單就不知道從何著手。所謂假中醫就是被西醫知識給洗腦了這種,喪失了中醫傳統思維。這是有證中醫情況。
真正懂醫道的中醫,知道天有六氣之偏過,人有七情之喜怒,脈有六脈之懸殊,指臨三部,按尋九候,心凈如水,指未離脈,“陰、陽、表、里、虛、實、寒、熱、風、濕、燥、火”之癥已經了然于胸,手離三部,胸有成方。這才是真正的醫中翹首。
今時的中醫界即存在一種習俗,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避重就輕,喜補畏攻,輕描淡寫,處方只尚平和,講究所謂輕靈,不敢也不會使用藥,既缺乏膽識,也是不負責任的表現。葉天士所謂“借和平以藏拙”說的正是這種人。
庸醫往往“莫識病源,以情臆度,多安藥味”,希望于撒大網以捕小魚。這種做法,無疑是庸醫的行為。 醫圣仲景《傷寒論》,處方基本就是一百—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基本都是一至二味中藥的處方、三至五味中藥的處方居多,八味中藥基本就算大方了,這樣的處方已經歷經兩千余年,至今仍然效如浮鼓。 魯迅先生屢遇庸醫,他氣憤地說道,中醫就是有意無意的騙子。大多時候騙人都是騙子而已,只是用中醫做幌子! 現在的中醫隨便給病人下藥的太多,包括一些所謂的名醫。多少副多少副地讓病人吃藥,可無論怎樣治,就是治不好,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出的名?這也從反面印證了:為什么反對中醫的人那么多?就是療效上出了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