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劉姥姥時間線的內容,共有兩部分:一進榮國府前半部分的有關內容,二進榮國府涉及劉姥姥年齡等。 1 從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 一是劉姥姥去王家的時間,應當在二十年前。 劉姥姥和她女兒,也就是狗兒嫡妻劉氏去王家,見到過王家二小姐,即后來的王夫人,“二小姐”此時還沒有出嫁。 低于二十年,王夫人出嫁時間就太晚了,與賈珠“不到二十歲就娶了妻生了子”描述的時間矛盾。 二是狗兒家和王家的關系疏遠,時間已經超過二十年。 劉姥姥批評狗兒時說,王家在“二十年前,他們看承你們還好”,但因為狗兒家不肯去俯就王家,兩家才疏遠起來。 三是劉姥姥和劉氏去王家,是劉氏代表狗兒家“走親戚”。書中沒有劉姥姥與王家有瓜葛的任何情節,劉姥姥去王家理由不充分,見“二小姐”就更勉強。 所以,劉姥姥去王家在二十年前,即狗兒家和王家還走動時,)劉氏以狗兒媳婦身份去王家串門子,劉姥姥陪同。這樣理解這條二十年的時間線比較合理。 2 按照上述情況,狗兒和劉氏結婚時間不低于二十年。而此時板兒才五、六歲,書中說狗兒“只有一個兒子”,板兒出生時間明顯太晚不正常。 我們推測,板兒年齡之所以有這問題,最大可能是作者刻意減小板兒年齡,讓他和巧姐年齡相近,使日后娶巧姐更合理。 3 再從劉姥姥和周瑞一家的交往,看前面的時間銜接。 小說情節顯示,劉姥姥是板兒青兒出生后到狗兒家幫忙的,與狗兒家一起生活的時間在四五年之內。此前一直獨立生活。 劉姥姥在王家見王夫人時,由周瑞家的負責接待引見,劉姥姥和周瑞家的從而開始認識、交往,比較符合邏輯。 以劉姥姥的交際能力,主動與周瑞一家交好,在情理之中,而且這種交往是私交,與女婿家沒有關系。 狗兒向劉姥姥介紹周瑞時,劉姥姥說她知道(認識)周瑞,“只是許多時不走動”,也側面說明女婿并不太了解這個情況。 劉姥姥與周瑞家的見面后,周瑞家的認了半日方才認出來,說明兩家確實很久沒有見過面了。 4 從后面情節看,劉姥姥和周瑞家的見面時間相隔并不太久,不超過板兒的年齡。周瑞家的提到兩件事,把兩人不見面的時間縮短了。 一是問板兒“長得這么大了”,很有可能周瑞家的此前見過板兒。當然也有可能沒見過板兒,但至少聽說過板兒這個人。說明周瑞家的與狗兒家關系還比較密切。 二是和劉姥姥說起王夫人、王熙鳳管家的事情,周瑞家的說“又比不得五年前了”。 顯然,劉姥姥和周瑞家的在五年前見過面,二人交流過王夫人的情況,周瑞家的才拿五年前的事兒與現在比,否則這句話就成了贅語,不值得作者專門寫出來。 結合板兒已經五、六歲,以及狗兒他爹王成曾經幫過周瑞爭地的事一起看,很有可能板兒出生時,周瑞家的借板兒出生到狗兒家還人情,劉姥姥作為板兒的外婆在狗兒家,二人在這種場合下有過交流。 5 再從劉姥姥的年齡,看板兒年齡問題。 劉姥姥二進大觀園時,賈母問她的年齡,劉姥姥回答她已經七十五歲了。 劉姥姥兩次進賈府間隔時間不長,第一次進府是初冬時期,第二次在深秋季節。時間間隔接近一年。 在深秋的依據是劉姥姥第二次進賈府帶了棗子、倭瓜并些野菜,還特意強調是頭一起摘下來留的尖兒。 倭瓜、野菜的時間不好確定,但是棗子必須到中秋節前后才成熟。此前有菊花詩社、此后有螃蟹詠,也證實季節處于深秋。 時間間隔不長的依據是,劉姥姥要維系與賈府關系,在接受賈府恩惠后,她不可能隔一年、兩年后再去賈府送這些東西,必然是次年就去了,這才更有誠意。 按照上面分析,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時,年齡當在七十四歲。 如果這樣,因劉姥姥只有劉氏一個女兒,劉氏當年歲數約在五十歲左右。這進一步證明了板兒的歲數是作者硬生生刻意減小的。 6 紅樓夢人物的年齡,一直是一筆亂帳。目前基本共識是作者在修改過程中,沒有完全把人物年齡修改到位。 這個觀點當然是正確的,但未徹底說清楚。我更傾向于作者最終放棄了對所有人物年齡的系統性修改,只進行了局部處理。 紅樓夢人物數量非常龐大,人物關系又錯綜復雜,如果不對現有故事情節動大手術、作系統性調整,很難讓所有關聯人物年齡完美平衡。 這一點,恐怕也受當時寫作條件所限,作者力有未逮。 另外,按照楔子所說,作者披閱十載,對小說情節多次做調整,必然又影響到人物年齡。 可以肯定的是,作者只能讓人物年齡從屬于故事情節,不大可能因為年齡主導故事。 7 我們看到的紅樓夢,盡管在大的方向上按照總體時間演進,但在具體事件和人物寫作上,各個人物故事情節又有相對獨立的時間進程。 在年齡這個問題上,作者似乎很巧妙地采用了模塊化處理技術,對各個時間進程獨立處理,對無法解決的矛盾,放棄系統化平衡,回避了模塊之間某些年齡矛盾。 這些模塊化時間進程一旦放進整個小說大框架,有的互相之間比較吻合,有的就不那么合榫了。 這種作方式,導致我們閱讀涉及年齡的情節時,有時理解起來就比較困難,比如寶釵和黛玉的成長過程。 基于上述原因,我認為可以“化整為零”“化系統為離散”,也用模塊化方式去讀紅樓夢人物年齡,沒有必要把人物年齡看得過重。 這樣不會影響對故事和人物的理解,只重點關注一下關鍵環節、關鍵人物即可,其他的大致了解一下就足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