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會在不經意時發現脖子或手臂上長了一些肉色“小肉粒”,手感軟軟的。 雖然它們不疼不癢,但奇丑無比,還經常在我們穿衣服、戴首飾時“怒刷存在感”,讓人很不爽。 所以很多女性會苦惱,“小肉粒”為什么會找上自己,又能不能根治? 今天,知妹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 “小肉粒”最常見的真身是“皮贅”。 醫學上,又把它稱為“軟垂疣”或“軟纖維瘤”,是人正常皮膚形成的小增生組織[1]。 它們有多種多樣的外觀,本質上的差別不大,共同點就是摸起來比較軟、一顆顆的比較分散、都是向外生長。 ![]() ![]() 那什么刺激了皮膚增生呢?常見的原因有這4類[2]: 1. 可能是皮膚老化的結果。大約50%的成人會出現皮贅,年齡越大,發生皮贅的可能性越大。 2. 超重人群、糖尿病人群更有可能發生皮贅。 3. 和懷孕也有關系,一些女性在懷孕期間會長出很多皮贅,往往在生完孩子后又慢慢消退。 4. 日常生活中,衣服、首飾摩擦也可能刺激皮贅生成。 這里也簡明扼要地回答大家最關心的兩個問題[3]: ?皮贅不是皮膚癌,也不會變成皮膚癌。 ?皮贅不會傳染,他人接觸也沒有問題。 ![]() 小肉粒也可能是“絲狀疣”。 ![]() ![]() 滑動查看更多 雖然這家伙的外觀和皮贅比較相似,但它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皮膚增生,屬于尋常疣的一種。 它容易發生在兒童和青年群體,經常長在臉上和脖子等部位[3]。 外觀上,絲狀疣大多有黃豆大小,表面十分粗糙,摸起來比較硬、有細小顆粒,有時碰到會疼。 ![]() ![]() (圖源:www.huidziekten.nl) 看到這,想必不少人會擔心,宮頸癌也和HPV感染有關,那絲狀疣有沒有可能惡變? 答案是基本不會。 這是因為宮頸的組織比較特殊,感染高危型的HPV比較容易發生癌變;而絲狀疣發生在普通的皮膚組織。 而且,HPV病毒是個大家族,有一百多種亞型,感染的后果也各不相同,有重有輕。 通常,長時間持續感染高危型HPV,才容易患上宮頸癌;而絲狀疣則是感染了低危型HPV引起的。 低危型HPV屬于非致癌基因型,比較溫和,引起的病變都可以治愈,癌變的幾率非常非常低[4]。 ![]() 至于為什么打了HPV疫苗,但還是長了絲狀疣,這得從疫苗的作用說起。 目前,絕大多數HPV疫苗是針對最危險的高危型HPV研制的,預防不了所有的HPV病毒。 它們雖然能有效攔下大部分高危HPV,卻可能認不得一些低危型HPV,會放過這些病毒。 因此就算長了絲狀疣,也不代表你打的HPV疫苗沒用了。 ![]() ![]() 講完了小肉粒是個啥,下一步就是怎么解決這個煩人的問題。 一方面,皮贅幾乎不會自己消下去,另一方面,絲狀疣也會傳染,所以不處理它們,相當于“姑息養奸”。 治療方法其實有很多,而且都比較簡單。 對于皮贅,直接又有效的是電凝治療或CO2激光等手段[2],記得一定要去正規醫院治療。 ![]() 對于絲狀疣,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手術刮除,需要醫生用特殊的器械操作。另外,也可以選擇電凝治療、激光治療或冷凍治療等[4]。 ![]() 如果要外用藥物,也可以選擇5氟尿嘧啶軟膏、20%水楊酸等產品[5]。 不要自己去摳,用線套著去除或自己剪掉也不行,因為會有出血、感染的風險,絲狀疣還可能因此蔓延,所以千萬千萬不要在家自己操作。 一定一定要記住,最省錢又有用的方法,就是去醫院,掛皮膚科的號!把問題交給專業人士處理。 審稿專家 劉文斌|北京航天總醫院皮膚性病科副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Sterling JC, Gibbs S, Haque Hussain SS et al. Handfield-Jones SE. British Association of Dermatologist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utaneous warts 2014. [J]. Br J Dermatol, 2014, 171(4):696–712. [2]Pandey A, Sonthalia S. Skin Tags. [Internet]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1. PMID: 31613504. [3]趙辨.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 [M].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0:415-418 [4]Tschandl P, Rosendahl C, Kittler H. Cutaneous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J]. Curr Probl Dermatol. 2014, 45: 92-97. [5]Cartron AM, Blaszczak A, Trinidad JC.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5-fluorouracil and salicylic acid in a treatment-resistant case of filiform facial warts. [J]. Dermatol Ther, 2020; 33(2): e13235. 內容制作 *騰訊醫典內容團隊出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