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瞻云 瞻云 2023-08-15 20:01 發表于江蘇 眾所周知,太陽的溫度高達6000℃。 有人便有疑問了,太陽的溫度明明如此的高,為什么它周圍的宇宙空間卻接近絕對零度?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不妨進行個思想實驗: 我們假設,手上有一個不被摧毀的溫度計。 我們把這個溫度計放在太陽周圍的宇宙空間,測得的溫度會是多少? 這是太陽溫度分布:
日冕距離太陽表面15~20個太陽半徑。所含粒子濃度達到10^15/m3。 所以,我們這個思想實驗,必須遠離日冕足夠遠。 因為距離日冕不夠遠的話,日冕的粒子就會加熱溫度計,讓我們測出很高的溫度。 其實,提問者疑惑的的,太陽周圍宇宙空間溫度接近絕對零度,在太陽近軌,都是不存在的。 當然,如果對于空曠的太陽系來說,這個周圍空間指的是地球甚至更遠軌道這樣的尺度,還是存在的。 也就是說,只有是第二種情況時,提問者的疑惑在存在。 所以,就第二種情況,我們繼續來進行這個思想實驗: 太陽輻射出來的光,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膨大的光球。 光球上的輻射密度,是隨著半徑的增長,成平方衰減的。 我們假設,我們溫度計測的地點,就在地球和太陽距離的正中間。 也就是差不多100個半徑的位置。
真實的太陽系天體比例 然而考慮到真實比例的距離后,卻是如下夸張的尺度: 當太陽為1米的球體時,遠距離已經看不清楚,而地球卻在畫面的邊緣 那大家告訴我,當我們這個溫度計恰好在太陽和地球正中間時,測得的溫度是多少呢? 3000K? 0K? 其實都不是。 注意的是,我們這個理想的溫度計,必須不受太陽輻射的影響。 要么太陽輻射完全穿過,要么被完全反射。 如果相反,我們預設的溫度計是一個完全的黑體,能夠完全吸收太陽輻射出來的能量。即便在地球軌道,測出來的溫度,也高達80~120℃(具體看溫度計的形狀)。 因為哪怕地球這么遠的距離,每平米太陽光的功率也高達1367W,相當于普通家用電磁爐的功率。 根據輻射定律B=σT^4,可知溫度和熱輻射密度是四次方關系。 而半徑和面積是平方關系,面積和熱輻射密度一次正相關。 太陽表面溫度6000K,此時我們所處的位置,遠至100個太陽半徑時,太陽光的輻射密度會衰減為太陽表面的1/100^2。 所以,一個完全吸收輻射能量的黑體,表面溫度為: 也就是說,即便那個不存在的黑體溫度計,實際測得的溫度也只有600K左右,而不是3000K。 那我們用一個完全不吸收太陽輻射的溫度計,測得的溫度又是多呢? 是0K左右嗎? 其實也不是。 為什么測得的溫度并不是0K呢? 因為太空不空(字面意義上的,而不是說量子漲落),即便是我們地球軌道附近的“真空”也是存在粒子的。 地球外太空的星際物質,大約每立方厘米5個粒子。 相對來說,人類制造的「真空」,每立方厘米的粒子,多達32000個。 即便太陽系之外的空間,也并不空。 我們的太陽系正在進入30光年的本星際云。 本星際云的粒子濃度為每立方厘米0.26個。 哪怕我們300光年范圍內的本星系泡: 也有每立方厘米0.1個粒子。 放之整個銀河系,同樣不存在真的真空。 所以測出來的溫度,不可能是絕對零度。 當完全不吸收太陽輻射時,地球外空間測得的溫度大約是3K左右。 地球外太空的溫度,其實也有太陽風的貢獻。 如果我們只考慮太陽風的話,在100個太陽半徑附近,測得的溫度也僅僅只有接近10K左右。 總的來說,溫度的本質是分子熱運動。 受限于太陽風、太空粒子密度,所以太空的溫度才接近絕對零度。 雖然太陽的能量很高,但主要是通過光子輻射到外太空。 只要光子不和你作用,溫度自然不會受到太陽熱輻射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