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碼在大模型的加持下有了更多的可能。 ![]() 數字中國的時代背景下,軟件技術和應用創新成為數智化進程中的關鍵一環。 低代碼作為一種全新的軟件開發范式,不僅大幅降低了軟件開發的門檻,也吸引了眾多企業涌入,除了頭部云廠商,也有獨立的低代碼廠商,還有傳統的軟件廠商,絕大多數To B企業都將低代碼作為一種能力對內提效或對外輸出。 如今,大模型在代碼生成和智能交互上的強大能力,又給低代碼行業帶來了新的利好。“低代碼是AI時代軟件生產的最佳模式之一。”網易副總裁、網易杭州研究院執行院長、網易數帆總經理汪源說。 網易數帆作為網易集團旗下專門負責To B業務的品牌,低代碼是其最核心的業務之一。盡管正式對外服務的時間不長,但網易數帆正在探索一條有別于其他低代碼廠商的道路,以及構建一個野心勃勃的生態體系。 01 低門檻與高上限并不矛盾 盡管低代碼玩家眾多,但大家的路徑卻有很大差異。 目前,低代碼市場主要有幾類:一是零代碼平臺。其優點是簡單易用上手快,缺點是沒有定制化能力,也沒有表達復雜業務邏輯的能力,由于犧牲了專業性,所以主要用于一些邊緣化場景的應用開發,比如表單、調查問卷等,直接拖拉拽就能實現,明道云和輕流屬于這一類。 二是低代碼平臺。它要求使用者需要具備一定的開發基礎,過程中也需要寫一定量的代碼,優點是能承載更多復雜業務和定制化場景。 但即便是低代碼平臺,各家之間也有差異。有些軟件廠商在原有產品中加入了一些可拖拉拽的易用性模塊,也說自己是低代碼;有些人則認為,通過一種好的算法實現寫更少的代碼就叫低代碼。“大家的低代碼并不是完全一個東西,能實現的功能也有很大差異。”網易數帆CodeWave業務中心總經理張瀚文對數智前線說。 張瀚文認為現在低代碼這個詞有一定誤導性,一是講不清楚給客戶帶去了什么價值,二是沒有辦法衡量能干什么事。“我們更想說的是做了一款易學易用的編程語言。”張瀚文說,編程語言就意味著上限更高,空間會比現在市面上的低代碼和零代碼產品更大,絕大多數的應用都可以做。 這樣的糾結從網易數帆的命名上也能察覺。2023年4月的戰略升級之后,網易數帆將原本的輕舟低代碼升級為CodeWave智能開發平臺。雖然低代碼是其中核心,但并沒有以低代碼來命名,網易數帆希望體現CodeWave的特色和技術能力:低門檻,高上限,對標海外的Mendix和OutSystems。 低門檻往往意味著低上限,但網易數帆認為兩者并不矛盾。低門檻是相較于傳統的軟件開發而言。以前的軟件開發都是交給經過專業訓練的程序員,而且從設計、前端、后端到驗證,考驗團隊協作。但現在的低代碼開發平臺,讓軟件開發變成了一個人也可以實現,非專業人士也能完成。 CodeWave設計了一個全棧的、不分前后端的NASL編程語言,表達能力跟專業的編程語言一樣強大。只要學習這一門編程語言,可以省掉了許多不需要掌握的編程語言概念,實現了低門檻。 正如網易數帆云原生及低代碼產品線總經理陳諤所言:“我們想提供一門低門檻的編程語言,人人都能掌握的編程語言,不用再學習什么前后端Java、JavaScript這樣專業的編程語言,然后我們要提供一個極致的標準化的軟件設計規范,設計開發這樣的規范,讓無論是人類還是AI開發軟件的時候,需要掌握的知識能夠大幅減少。最后一個是要提供模塊化、服務化高度的封裝,讓開發者只需要關注業務邏輯。” 高上限是相較于目前市面上的零代碼和低代碼的產品而言。專業級的軟件開發技術上限高,低代碼通常被詬病為“懂開發的人不用,不懂開發的人不會用”。CodeWave希望打破這種藩籬。 CodeWave的核心既是低代碼,也是一個完整的開發平臺,包含了自研的編程語言、編譯器、框架和成熟的IDE。“如果大家的認知里,低代碼就是一個拖拉拽,那這個行業永遠都做不好。”汪源說,“我們的定位完全不一樣,我們是一套全新的軟件開發技術,就像當年的JAVA和到DOTNET類似,理論上幾乎所有的應用都可以做。” 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政企數字化轉型部主任徐恩慶透露,企業在使用低代碼過程中重點關注可視化開發、集成擴展和兼容性。其中,81%的企業將首要功能放在了可視化資源與代碼開發的配合度上,功能是否清晰,是否能夠容易理解和使用。另外,是否能夠集成已有的IT資產,也是企業普遍關心的問題。 而解決這些痛點,歸根結底有兩個關鍵: 一是統一技能的標準,把軟件開發的技能門檻降下來,軟件開發不再是專業IT人員的專屬,有一些編程基礎的人通過一個月的學習,也能快速掌握。這些人相比于傳統的開發工程師,薪資成本更低。 所以,低代碼對人才選用的范圍更廣,更加注重邏輯能力、溝通能力、理解能力和審美等技能,反而對專業開發編程語言的工程能力顯著降低。這意味著,大量原本高門檻的開發工作,現在在低代碼平臺的幫助下,也可以搭建滿足企業日常需求的大部分應用。 為了幫助企業使用低代碼,CodeWave專門設置了低代碼教練的角色。而很多與網易簽約的低代碼教練都并不是名校出身。網易此前辦了三期低代碼大賽,吸引了上萬人參賽,除了專業領域的開發者,更多來自于在校大學生,甚至一些與軟件開發看起來毫不相關的職業,比如美術老師、水果店老板、健身教練。 網易數帆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5年內培養100萬CodeWave開發者。而且,網易為這些群體制定了培養和認證體系,從初級到中級到高級的開發工程師都有相對應的標準。城市行北京峰會當天,網易數帆宣布發起“數智化人才的養成計劃”,從工具、培訓、官方認證等多維度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和支持人才培養。 二是統一技術標準,實現組裝式的軟件開發,讓軟件開發像搭樂高積木一樣,提供全棧可視化的編程語言實現應用的組裝。 它需要平臺對企業原有的IT系統有良好的融合,比如與企業的信息架構,包括認證、組織、權限等進行集成。這也是CodeWave平臺提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 另外,CodeWave也支持源碼導出和私有化部署。這是網易數帆將CodeWave定義為一款編程語言的優勢所在,編程語言意味著不用與平臺方的底座進行深度綁定。 目前,市面上很少大的低代碼平臺支持源碼導出,但像金融、政府等客戶,對代碼審計方面有更多安全性的要求,白盒化的設計對他們更加友好。源碼導出不會綁定在一個開發環境里,代碼可以修改,能實現與現有系統和接口做對接,“不依賴我的平臺,不會綁架客戶,這是我們的商業邏輯。”張瀚文說。 02 從內部應用到賦能外部客戶 低代碼在網易內部受到了非常大的重視,今年4月舉辦的CodeWave戰略發布會上,一向低調的丁磊還專門錄制了視頻,為低代碼業務站臺。 “CodeWave今年才開始正兒八經在市場上拓展業務。”汪源說,CodeWave平臺最先是在網易內部廣泛使用,已為網易集團的核心業務和各分子公司提供服務。比如網易互娛通過CodeWave平臺快速開發應用來去幫助社群運營,整體開發成本節省了50%以上,效率提升100%,運營轉化率提高了30%。如今,網易集團內部每天活躍使用CodeWave做應用開發的工程師有50個,超過30個部門在用CodeWave做出了超過100個管理性系統。 網易現在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凡是內部事業部級的新管理性系統,都用CodeWave來做開發。而一年后,集團性管理系統也會大量采用CodeWave來做開發。 在服務內部了大量內部業務之后,CodeWave也已經在金融、政府、工業、教育、汽車等領域服務了多個標桿客戶,并且提供“1+6+10”一站式解決方案。1指的是一個智能平臺,6指的是網易數帆當前重點聚焦的6個行業,而10是網易數帆多年積累的10個典型場景。 比如CodeWave服務了某國有大行、泰康人壽、五礦期貨等金融機構。源碼導出保證了所有的邏輯白盒化,滿足了金融機構對安全的需求。上述國有大行整體的開發成本降低了60%,并且盤活了原本的IT存量資產,打通了30個以上的系統。在泰康人壽項目的交付過程中,培養了120名低代碼開發者,在2個月內孵化了80多個應用,總體的開發成本節省了160萬。 在汽車的社會化營銷領域,CodeWave也為整車廠構建了數字化的營銷體系,打通了各個業務領域,構建了用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構建消費者的畫像,針對不同企業和不同客戶進行智能推送。 而服務外部客戶,依賴合作伙伴的力量,這也是平臺型廠商不可或缺的一環。網易數帆也正在構建完善的生態伙伴體系,已與業內50多家公司達成生態合作。在不久前的網易數帆城市行北京峰會上,網易數帆又與頭部的兩家軟件開發商中科軟、中科創達簽約,后兩者將幫助網易數帆的低代碼產品和數據分析產品在企業中落地應用。 網易數帆的生態體系包括了四類:戰略生態、分銷生態、解決方案生態和交付生態。數帆的理念是“網易賺小錢,合作伙伴賺大錢”,其中,網易自身聚焦頭部5%的大客戶,絕大多部分客戶都交給合作伙伴去服務。而且在交付項目中,低代碼平臺營收平均占項目總金額的5%,50%以上的交付服務收益讓利給生態合作伙伴。 為此,網易數帆提供了三種樣板間模式,來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第一種是網易樣板間,由網易設計開發;第二種是嚴選樣板間,由伙伴設計開發;第三種是共創樣板間,由網易和伙伴共同設計開發。 03 大模型下的大機會 “大模型可能會讓整個時代從原來數字化的時代開始往數智化時代去轉型。”汪源說,盡管智能化不是個新概念,但之前還是點狀,沒有一個核心的技術突破使智能化真正大規模鋪開,“兩三年內,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化應用會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 今年4月份的CodeWave戰略升級會上,網易數帆專門將智能大模型的技術與低代碼技術并列,足以看出網易數帆在大模型上的決心。 一位低代碼行業人士說,AI大模型會讓未來的競爭分化,市場會分為兩類廠商:一類是融合AI的智能應用開發平臺,另一類就是傳統低代碼。原來的低代碼以功能的豐富性、完整性和門檻低作為核心的壁壘,而未來高質量的數據集會變成核心的壁壘。 智能大模型在自然語言上的交互特性,能讓低代碼的使用門檻進一步降低,開發者只需使用自然語言與CodeWave智能開發平臺對話,即可生成低代碼可視化編程語言代碼,無論實體定義、邏輯編寫、頁面組件控制,均可輕松完成。不僅如此,平臺還提供智能檢查和修復、智能補全等輔助工具,幫助完善編程成果,AI 測試機器人也能自動完成低代碼應用的測試,保證應用正常運行。 未來,CodeWave將深化AIGC的應用,增加智能設計、智能D2C、智能業務分析BA、智能資產運營等功能。比如開發者只要提供一句自然語言描述,平臺就可以快速生成具有專業水準的頁面布局、主題風格、頁面配圖。或者開發者上傳一張手繪設計稿,平臺可以快速將它轉換成頁面,甚至自動補全頁面交互邏輯、數據展示等內容。 這種能力的補齊也將進一步夯實CodeWave“低門檻、高上限”的定位。 過去幾年,整個網易其實在IT賽道上一直在布局沉淀。2021年,CodeWave已經實現了可視化的編程、自動測試;2022年實現了UI自動化推導、程序的自動分析和自動數據運維;2023年,智能編程、智能組裝已經上線了,通過自然語言去創建應用的智能交互部分也即將上線。 “伴隨著整個技術的演進,我們2024年的智能演進會更加值得期待。”網易數帆低代碼業務解決方案總監彭鐵斌說。 網易集團已經訓練了一個基礎的大模型“玉言”,網易數帆將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訓練。 “這個模型里面會更多融入代碼相關的語料去做訓練,強調數據分析里面常見的指標、術語語料放到底座模型里面做訓練,它可能跟ChatGPT通用模型有一定的區分度。”汪源說,智能大模型的技術覆蓋了從軟件設計、開發、測試到運維的全鏈路。 當然,大模型帶來新的想象空間之下,低代碼賽道目前普遍面臨兩個問題:一是行業缺乏成熟的標準。這導致客戶、合作伙伴在選擇和評估低代碼相關產品時,有很大的工作量,雖然低代碼的關注度很高,但真正在應用時普遍比較謹慎,而且不會全面切換到低代碼的技術路線上來。“因為整個行業可能并沒有共同的回答:到底低代碼的能力,能夠支撐企業的什么樣類型的軟件研發?” 不過,以信通院為代表的機構也在牽頭做相關標準的建設,包括在最新發布的市場調研報告中,展示了低代碼應用比較普遍的場景,包括辦公協同管理、數據填報收集、數據融合與分析、項目需求分析等,并且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定制化要求。汪源也發現,有些銀行客戶開始拿出核心場景出來做POC,這意味著后續選擇網易數帆的概率非常高。 二是低代碼對現有開發生態的沖擊,使得在推廣低代碼的過程中,會遇到比較多的現有軟件生態的阻力。低代碼是一種新的開發方式,現有軟件人才擔心專業性受到威脅,所以不愿意去接受低代碼。 不過當前軟件行業存在比較大的人才缺口,在數字中國戰略的頂層設計之下,需要更多的軟件人才。這也是低代碼的價值所在。“傳統的專業代碼開發者與低代碼開發者會形成相互合作的關系。”汪源將其與建筑行業做了個對比,蓋房子本身對人才要求不高,但里面的鋼筋水泥需要有專業的公司生產。軟件開發里的專業組件和算法,就相當于鋼筋水泥,需要大企業里的專業開發者。但在蓋房子環節需要低代碼開發者,兩者形成了互補關系。 “可能再通過兩三年的時間,等到了一個拐點之后,有更多的人認可低代碼這條路是必須要去走的,我相信這個產業的發展就會很快。”汪源說。 ?本文為數智前線(szqx1991)原創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