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圖為bj0001家中老宅
(文:劉慶文|來源:樂亭故鄉(xiāng)人網(wǎng)站讀樂亭雜志網(wǎng)絡版)樂亭地處灤河沖積平原,在這片廣袤的大地上,灤河曾肆意橫行,故而樂亭人稱灤河為“糠幫沙底浪蕩河”。翻開《樂亭縣明清災情錄》其中記載的最多最重的災情均由灤河洪水泛濫造成。如“公元1587夏4月旱,6、7月彌大水。灤河溢,平地水深丈余,壞民房舍,禾稼飄沒殆盡,水浸城約3尺。知縣于永清督民塞城門防水。”“公元1668年夏6月至秋7月,灤河水5溢,壞民田園無數(shù),灤河兩岸塌民居百間。”“公元1794年,夏至秋淫雨,灤河大溢,禾稼盡淹,沖塌民房無數(shù)。”“公元1856年秋7月9日夜子刻,灤河溢,樂亭城外水深丈余,東北、東南鄉(xiāng)沿河房屋多淹沒。清河亦溢,洼地盡淹,西南鄉(xiāng)老河灘水深丈余或5、6尺,禾稼淹沒殆盡。”按說,人們建造房屋,是用以防風雨冷暖的,由于灤河經(jīng)常洪水泛濫,樂亭人在房屋建造上,不得不以防洪保命為第一要務。
樂亭的居民有土著、有移民。明成祖永樂二年(1404年),編社屯,土著編為社(十八個社),移民編為屯(九個屯)。移民有的來自多雨的江南,他們遷到樂亭后,房屋的建造仍以防雨為主,建成了尖頂?shù)耐叻俊.斢谐蝗眨l(fā)狂的灤河洪水沖毀了這些人祖上建的尖頂瓦房后,在重建時便也建起了平頂房。故在樂亭縣,以防雨為重的尖頂瓦房是很少見的。但各村所建的廟宇,依舊采用了防雨的尖頂瓦房,因為人們清楚各個廟內(nèi)供奉的神像,多是泥人,極怕雨淋。難道不怕洪水嗎?可能不怕。人們認為:各個廟中的神靈如果連自己都保佑不了,又怎能保佑他人呢?
樂亭人建房,第一步為“墊莊窠”、“打地基”,把莊窠用土墊高,再用夯把房基夯實,然后用磚石砌好房基。這房基高度一般要超過最近一次洪水上漲高度,但當房屋建成后,本以為今后可過太平日子了,可幾年后洪水亦然能超越房基的高度,故而樂亭人流傳下這么一句諺語“人墊莊窠,王八墊河底。”
樂亭人建房用的柱腳、柁、檁都是卯榫結(jié)構(gòu),三者緊密相連,頂部所用的椽子用鐵釘牢牢釘在檁上,上用葦簾和灰土封頂。這種平頂?shù)拿窬釉诜烙攴矫骐m不如尖頂?shù)耐叻浚樗^大,人們可以登上房頂保命。故樂亭人在民居建造上,無論多么趁錢的人家,在磚座以上砌墻,均為外磚里坯,而在墻的厚度上,磚為三分之一,坯為三分之二。有人說,坯的保暖性能比磚強,但這并不是主要的,主要還是為了防洪。也就是說,洪水上漲高度超越了“磚座”以上,水浸濕了坯,坯墻自然坍塌,坍塌的泥土落入屋內(nèi),可對“磚座”起護衛(wèi)作用,而水大坯坍之后,外面的那層磚皮也已倒塌,坍于“磚座”外,亦對“磚座”起到保衛(wèi)作用。此時,柱腳頂著屋頂,整座房屋好似一座橋,水流減了阻力,人在房頂上依然安全。在1962年灤河發(fā)水時,姜各莊鎮(zhèn)葦廠地區(qū)的洪水再上漲2尺,許多房屋便沒了頂,當時,房頂上的人坐在房檐上,可以涮腳。洪水過后,許多房屋之所以沒有倒塌,多賴坍塌的磚坯護衛(wèi)了下面的“磚座”。各家“磚座”的高度亦是樂亭民居窗臺的高度,整座房子的四周的“磚座”都以窗臺的高度為準。如此說來,墊莊窠、打地基為防洪首道防線,磚座為第二道防線,而磚座上的坯磚混和墻則是第三道防線了。
樂亭民居大多坐北朝南,但不在子午線上,也就是說這個南不是正南,而是朝東南或西南。東南向的民居,當?shù)厝酥^之朝陽;西南向的民居,當?shù)厝酥^之朝陰。為什么不正南向呢?據(jù)說皇帝的宮殿才能正南向,百姓的房屋是不允許正南向的。而家家戶戶座北朝南的房子的山墻卻一字擺開緊緊相連。而相連的山墻又分兩種,一為“伙山”,一為“個山”。“伙山”是相連的兩戶人家共用一座山墻;“個山”是相連兩家各建各的山墻。雖名曰“個山”,中間卻不許留空隙。人們稱兩家山墻中間的空隙為“鬼道”,留有這樣的鬼道,對兩家來講都不吉利。這樣一來,各戶的房屋緊緊相連,如一條長龍很有氣勢。一旦遇到洪水,沖毀兩頭的房屋,房頂上的人便可向中間躲逃;若洪水一旦沖毀中間的房屋,中間的人也可向兩旁躲逃。
樂亭人建造房屋除把防洪當做第一要務外,對陰陽五行也很講求。建房上梁時,家家都在中梁上張貼一份用寫對聯(lián)的紅紙書以“上梁大吉”四字并掛一條五彩線拴著幾枚銅錢,五彩線意味著五行相生;銅錢意味著金錢滿屋。若上梁當時能遇上一場澆梁雨,就更顯吉利了。各家房屋的建造多以三間為主,三是奇數(shù)為陽,偶數(shù)為陰,建造房屋時為使陰陽平衡,故窗臺的高度(亦是房屋磚座高度)大多為二尺六,二尺八,三尺二;前后門的寬度為二尺八。這是因這些地方與外面的太陽接觸,使其陰陽相合。而屋里的兩個門口寬度則為二尺三,為奇數(shù),屬陽。因為過堂屋為陰涼之地。亦是陰陽結(jié)合。這種三間南向的房屋中間一間過堂屋便于人們房前屋后活動;且樂亭人大都尚左,父母住東屋,子女住西屋。此類房屋每間多用五根檁,房屋的高度大多為八尺五、九尺三和丈零五,亦為奇數(shù),屬陽,因為房屋以土蓋頂,土為陰。古時,天、地、人謂之三才。天為陽,地為陰,人稟陰陽之氣,生生不息。故當有的人家的房基能蓋四間時而“四破五”,變成五間。樂亭人又稱住房為“陽宅”。因建造房屋為人生中的大事,故在新房建筑時主人得日夜操勞,時刻守護著建房現(xiàn)場,最怕有壞心眼子的人往地基中、墻壁里放“鎮(zhèn)物”。“鎮(zhèn)物”有各式個樣,如刀、剪、小人、車馬造型等等,希望建房人家破財、斷子、敗家等厄運出現(xiàn)。而一旦所放“鎮(zhèn)物”被發(fā)現(xiàn)之日,放“鎮(zhèn)物”者將遭到更嚴厲的報應。還有就是建房者還要時刻注意瓦刀、錘子、鐮刀頭子等施工工具遺落墻壁中、葦泊里,生怕日后疑諱。之外尚有“暗不用槐明不用桑”的民諺,建房用的木料只用桑木柱腳不用槐木柱腳;而建房的木料中,必須有樗木,若沒有時,也必須弄一個樗木楔兒釘于檁條的縫隙中——因樗木為樹王,用以管理其它木料,各司其職。
以上所敘為公元1976年以前的樂亭民居,這種防洪的民居不防震,故1976年大地震時樂亭的民居砸傷亡了許多人。而在《樂亭縣明清災情錄》中,雖說洪水多次沖毀房屋,但人卻是安全的,并無人龍歸滄海的記載。